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做好質量興市工作的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充分認識質量興市工作的重大意義
實施質量興市戰略,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強全市綜合實力、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是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保障;是提高生活質量、保障人民群眾安全健康的根本要求。近年來,全市上下嚴格按照《市人民政府關于在全市開展質量興市活動的通知》(政發〔〕14號)精神,深入開展質量興市、質量興企活動,全面加強質量技術基礎工作,質量工作與品牌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是,我市總體質量水平與發達縣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質量責任不落實、管理體系不健全、產品檔次不高、名牌產品偏少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部分企業質量意識、品牌意識比較薄弱,對質量工作和品牌建設缺乏統籌規劃與安排部署;服務行業質量總體水平不高,節能減排工作任務艱巨,檢驗檢測能力總體水平不高。對此,全市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質量興市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高度重視質量工作,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把這一工作抓好、抓落實。
二、質量興市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要求。
做好質量興市工作,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目標,以企業為主體、標準體系建設為基礎,以爭創精品名牌活動為載體,以質量誠信體系建設、檢驗檢測平臺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為保障,突出重點,強化監管,使全市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和環境質量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部分領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質量水平再上新臺階,為爭當縣域經濟排頭兵提供保障。
(二)具體目標。
1.產品質量目標。到2012年,全市企業建立完善的標準化體系,主要工業產品60%以上按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企業出廠產品質量合格率達90%以上;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0%以上;棉紡服裝、裝備制造、農資化工、電子電器、高新材料等重點行業的產品質量穩定性、安全性與可靠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資源能源、生活消費、農業生產等領域的產品質量顯著提升。
2.工程質量目標。到2012年,全市竣工工程質量全部達到國家標準或規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設項目以外的其他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90%以上,優良率達到50%以上,功能完備、環境友好、安全可靠、資源節約等綜合滿意指標不斷提高。
3.服務質量目標。制定和全面推行服務業質量標準,以培育壯大交通、郵政、電信、商業、旅游、醫療衛生以及金融、保險、房地產、信息咨詢等傳統和新興服務行業為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品牌優勢、在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精品服務項目和大型現代服務企業,帶動提升整體服務業質量。
4.環境質量目標。到2012年,全市工業污染源實現基本達標排放,COD排放量比年削減15%以上,空氣質量、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與恢復,城鄉環境面貌明顯改觀,飲用水源水質達到國家標準,爭取把我市建成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省級園林城市和環保模范城市。
三、實施質量興市的工作重點
(一)積極爭創精品名牌。組織制定全市名牌產品的發展規劃,按照“企業主導、政府推動,突出重點、梯次推進”的總體思路,立足優勢產業、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重點產業,建立品牌培育梯隊,做到成熟一批、推薦一批,加快優勢企業積極爭創精品名牌、地理標志產品、馳(著)名商標的步伐;積極開展地方名牌的創建工作,培育以華泰鋁輪轂、益泰藥業、紡機、三機特車、泵業為重點的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優質名牌產品、優質服務單位和質量管理優秀企業;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推動重點企業合資合作,加快傳統行業的改造提升,培育一批骨干企業、做大做強一批優勢產業、壯大一批支柱產業、培育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創造有利于名牌企業發展的外部條件,在政府招投標和重大項目建設中,對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以及獲得精品名牌稱號的產品,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
(二)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不斷加強農業及農產品標準和規范的制(修)訂工作,以“杜長大瘦肉型生豬”和“張港花椰菜”兩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為樣板,引導和推進我市特色農產品走上標準化生產之路;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優勢的精品服務項目和現代化服務企業,大力推行“服務標準化示范單位”評比活動;積極探索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引導和鼓勵全市化工、材料、先進制造業和特色農產品等優勢產業和優勢企業參與國家標準制定,縮小產品、工程、服務、環境等質量與國際上先進標準的差距。
(三)加快建設和完善質量誠信體系。大力開展強制性產品質量認證和質量管理、環境標志產品認證、職業健康安全體系認證及有機、綠色、無公害產品認證,推行卓越績效管理;對重要工業品從產品設計、原材料進貨、生產加工、出廠檢驗到售后服務,對食品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到餐飲消費進行全面的管理和監控;對不具備質量安全生產條件、能源資源消耗不符合國家規定、工藝裝備不符合產業政策、污染排放不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生產企業,一律不準開工生產;加強技術支持,搭建質量信用信息平臺,不斷完善質量誠信的保障支撐體系。推動全過程監管機制的建立與完善,以企業質量檔案為主體,實行分級分類管理,促進行業自律,打造誠信。
(四)加大質量保障能力建設力度。以服務重點項目和提升我市自主創新能力為著眼點,有計劃地在全市重點行業和部門培養一批具有較大潛力的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和充實技術機構人才隊伍;圍繞服務全市重點企業,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開發具有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每年選擇一批企業技改項目作為我市重點技改項目,優先享受市工業企業技改項目貸款貼息政策;引進國內外先進設備,提高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
四、實施質量興市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實施質量興市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市質量興市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統一部署有關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承擔日常工作。各監管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齊抓共管,各負其責,對廣大群眾普遍關心的質量問題進行綜合治理,切實抓好職責范圍內的質量監管工作。各地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專班,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狠抓落實。
(二)加大政策扶植力度。質量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各地、各部門要根據工作需要,加大對質量工作的投入,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市財政要加大對質量工作的經費保障力度,其他有關部門要在政策范圍內予以重點支持,減免有關規費。發改委、科技局、經委、農業局等部門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扶植性資金,用于精品名牌培植、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和高新技術標準化示范園區建設。從年起,省政府將對獲得國家質量獎、中國世界名牌稱號的企業,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的獎勵;對獲得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稱號的企業,一次性給予50萬元的獎勵。市政府將對獲得國家級質量獎、品牌獎和省級質量獎、品牌獎的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10萬元和5萬元的獎勵。
(三)落實工作責任。各地要把質量工作納入本行政區域的經濟發展規劃,并將質量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對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要切實落實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對質量工作領導和監管不力,出現重大質量事故的,要依法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四)大力開展打假治劣。要加強對市場的監督檢查,對為制假售假提供設備、倉儲、運輸、物資、資金等的單位和個人,依法從嚴處罰;對制假售假的,依法吊銷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等,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五)加強輿論引導。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加大對質量興市工作的宣傳力度,重點宣傳質量政策法規、名牌產品、優秀質量管理單位和先進人物事跡。要深入開展“3.15”、“5.20世界計量日”、“質量月”等主題宣傳活動,強化全民質量意識,提高全市質量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