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南京審計學院秉承“特色、質量、國際化”辦學理念,在相對較短的辦學歷史和研究生教育中,經濟貿易類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已經取得了可喜的進步,同時也存在著諸多發展瓶頸。通過借鑒國外一流高校耶魯大學的國際化辦學經驗,南京審計學院在外籍研究生生源多元化、師資力量強化、教學資源豐富化以及跨境項目合作的進一步拓展上尚有待進一步優化和提高。
[關鍵詞]
經濟貿易類研究生;教育國際化;耶魯大學經驗;南京審計學院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戰略之一。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強調新知識的生產和新研究領域的開拓,是國家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關鍵環節,也是國家培養創新性人才的核心所在。隨著貿易投資活動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不斷向縱深推進,經濟貿易類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化成為高等教育國際化和全球人才培養標準國際化的必然要求。南京審計學院(以下簡稱“南審”)作為一所年輕的財經類高等院校,秉承“特色、質量、國際化”的辦學理念,不斷向著國內有重要影響的特色名校穩步邁進,學校除了重視特色化審計人才的培養和狠抓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以外,尤其重視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學校不斷更新國際化的思路和開拓國際化教育資源,已經取得了豐富的國際化成果。本文主要以“南審”的經貿類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為背景,深入分析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具體做法、教育國際化已經取得的成果以及面臨的現實挑戰和發展瓶頸,然后在借鑒世界一流高校耶魯大學研究生教育國際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優化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路徑。
一、“南審”經濟貿易類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實踐探索
(一)經貿類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實踐和成果“南審”以經濟貿易和管理類專業為主,在相對較短的辦學歷史和研究生教育中,教育國際化已經取得了可喜的進步。在生源的國際化方面,2004以來,“南審”累計招收了來自意大利、匈牙利、澳大利亞、南非、韓國、越南、摩洛哥、剛果等十多個國家的300多名學生,自2011年取得碩士研究生培養資格以來,海外研究生的規模超過40人,分別來自印度尼西亞和利比里亞等發展中國家。在師資國際化方面,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萊因哈德•澤爾騰教授以及邁倫•斯科爾斯教授受聘為“南審”的名譽教授,同時學校還聘請了來自美國、法國、捷克、摩洛哥、印度等二十多個國家的審計長和870余名境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并定期開展學術講座。學校還積極支持本校教師的國際化培養,通過國家留學基金、江蘇省政府留學基金和學校的出國培訓項目先后輸送了100多名教育教學和科研骨干赴主要發達國家的知名高校進行長期和短期的訪問和學習,拓展他們的國際化視野,提高學校的研究生教育國際化水平。在國際交流合作項目方面,目前學校合作的海外高校遍布主要發達國家,包括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意大利比薩大學、德國佛萊堡大學、匈牙利佩奇大學、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以及加拿大圣瑪麗大學等。這些項目為學生獲得本科雙學位和國外的研究生入學資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南審”積極開拓研究生暑期學習項目,通過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和德國弗萊堡大學暑期研究生項目,為研究生提供寶貴的“走出去”機會,為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化視野提供了平臺。最重要的是,“南審”已經與法國SKEMA商學院、英國倫敦大學以及英國龍比亞大學等高校達成了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協議并且已經啟動了相關項目。
(二)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發展瓶頸雖然“南審”已經在經濟管理、財經貿易類研究生國際化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相對于迫切的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現實需求以及與高水平的研究生國際化教育水平相比,依然存在著諸多嚴峻挑戰和發展瓶頸。在生源國際化方面,雖然外籍研究生已經初具規模,但與國外一流大學甚至國內一流大學相比,留學生的數量依然是微乎其微的。另外,外籍研究生大多來自于非洲和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對于歐美發達國家的研究生尚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在師資的國際化方面,雖然出國訪學已經成為“南審”研究生師資培養國際化的常態,但是直接來自于國外的研究生導師數量偏少,除教授基礎英語的外籍教師外,專業課的外籍教師寥寥無幾。在研究生國際化教學方面,國外原版教材的普及有待進一步加強,全英文教學水平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國外原版教材出版周期短、知識補充及時、課本更新快,能使教師們把最新的知識第一時間傳授給學生。因而,國外原版教材的使用構成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重要環節。經濟貿易類碩士研究生培養作為“南審”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點,目前很大部分使用的是國內教材,這一做法與研究生教育國際化還有很大的差距。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全英文課程的開設尚不能完全滿足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需要。全英文教學在讓學生在掌握扎實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其外語聽、說、讀、寫的能力,讓學生能夠自如地用外語進行國際交流與溝通,對于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等經貿專業尤為重要。雖然“南審”的數十名外籍教師負責研究生基礎英語聽說的教學,雖然他們的英語水平較高,但對經貿類相關專業術語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不夠深入;雖然專業課教師已經在各自領域頗有研究,也有國外訪學經歷,但是開設的全英文專業課程還是相對較少,不能滿足研究生國際化培養的需求。在合作辦學項目方面,本科生的項目居多,研究生合作項目占比相對較小。在學校目前的二十幾個對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只有三四個項目是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這對于不斷增長的校內研究生國際化培養需求不相適應。客觀原因與“南審”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晚有關,如果沒有研究生教育項目,那么就無法與國外高校實現聯合研究生培養的合作。同時,在研究生跨境學習資助方面,力度較弱。雖然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很多短期訪學的機會,也有很多知名高校可供選擇,但是由于學校對研究生出國訪學無法提供足夠資助,數額較大的跨境學習費用往往使研究生望而卻步,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研究生“走出去”的積極性,成為阻礙研究生跨境學習的最大障礙。
二、研究生教育國際化:來自耶魯大學的成功樣本和經驗借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成功的經驗和總結失敗的教訓是少走彎路、邁向成功的重要手段。國外一流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發展,為學校開辟了一條可以嘗試模仿或者借鑒的道路,美國是世界科學和技術發展的中心,也是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和全球人才聚集地。美國科技的領先性和競爭力,實際上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卓越的研究生教育和全球優秀人才的集聚。耶魯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全球化模式在美國高校中尤為突出,下面將以耶魯大學的成功經驗作為案例,剖析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具體做法以及可供借鑒之處,分析耶魯大學是怎樣由一個地方性大學成長為世界一流大學的。
(一)靈活的研究生國際化招生政策耶魯大學實行不問家境,擇優錄取(NeedBlindAdmission)的招生政策,借此保證錄取優秀學生以及保持研究生生源結構的國際化。在經濟資助方面,來自國外的研究生與美國研究生享有同樣的待遇,錄取后不考慮學生的支付能力,均按照實際情況提供所需要的獎學金資助。2000年該校接受國際學生1580人,2010年該校接受國際學生2049人,占學生總數的17.51%[1],在世界一流高校中,國際化水平名列前茅。正是由于這樣一個公平競爭,無歧視的資助政策,全世界最優秀的學生,不論經濟情況如何,都會將耶魯大學作為他們就讀的最佳選擇之一,這才保證耶魯大學每年有足夠多來自全球各地優秀學生的申請,保證了研究生國際化培養的良好生源。
(二)強大的研究生培養國際化師資隊伍耶魯大學擁有3200名專職教師和7000名員工,他們來自110個國家和地區[2]。招募國際教師是建立全球性大學的基礎,耶魯大學不斷加強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在一些社會學科專業,比如人類學、經濟學、歷史學、政治學等聘用具有國際理念和經驗的年輕專家和學者。此外,耶魯大學聘用一部分杰出的國際事務實踐者,要求這部分學者具有國際性的遠見和卓識,教授一個學期的相關課程,充實國際理念與制度。強大的研究生培養師資隊伍為高水平的研究生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豐富的研究生培養國際化課程為將研究生培養成領袖人物做準備,耶魯課程設置具有全球化視野,聚焦國際問題和事關全球的區域問題,涉及國際政治、軍事和法律,經濟課程和商務課程的國際化更是一以貫之的。由于強大的國際化師資隊伍的支撐,耶魯大學可以教授53種外語以及600多門涉及國際事務和國際化的課程[3]。其中,20%的課程涉及國際環境問題與解決方法,比如可持續經濟發展、城市建設與發展、國家能源問題等。此外,耶魯大學結合世界各地的文化,與其他知名高校合作,在網上設置并推出一系列具有國際特色的人文藝術與科學課程。
(四)不斷深化的研究生國際合作與交流耶魯大學不斷加強與世界各地大學的合作,在許多領域與國外大學結成新的合作關系,有的學院幾乎為所有研究生都提供了出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2008年,耶魯大學音樂學院有100名學生出國學習,參與意大利話劇演出,出席韓國和中國等亞洲國家的音樂會;神學院在歐洲和亞洲建立交流課程與項目,并且提供到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國家的旅游課程。耶魯大學雷文校長設立了“耶魯全球化研究中心”,他還支持耶魯大學在中國的60多個合作項目和遍布全球的其他800多個項目[4],為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學者提供討論全球性話題的交流平臺。
(五)強有力的研究生國際化組織和人員保障耶魯大學國際化策略實施過程中,建立了很多國際性組織來推動研究生教育國際化,他們專門設立機構與項目以方便推動和整合國際事務。比如耶魯大學國際教育顧問委員會(TheUniversityAdvisoryCommitteeonInternationalEducation)專門為耶魯國際教育提供咨詢和建議[5],耶魯校長國際活動委員會(ThePresident'sCouncilonIn-ternationalActivities)每年為耶魯大學制定出國訪問計劃等。耶魯大學將國際化作為學校發展的第一要務,一直把學生看成是國際化的核心,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去國外學習,充分利用校友資源在每個國家建立自己的校友基地,幫助做好國際宣傳與招生工作。國際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國際化的核心是對話與交流,耶魯大學在實施國際化戰略過程中的戰略高度,謹慎務實的態度,注重政策細節,強化組織保障等方面,都是值得學習與借鑒的。
三、“南審”經濟貿易類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路徑優化
“南審”適應中國審計事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堅持"特色、質量、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并且已經在特色、質量、國際化的各個方面卓有成效。雖然特色財經類高等學校“南審”的經濟貿易類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已經取得了初步發展,但是在研究生生源國際化、師資隊伍國際化、教學資源國際化以及與國外高校合作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雖然國外一流高校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但是畢竟國際國內辦學條件,體制機制各方面存在差異,在推進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道路上,不能生搬硬套,照抄照搬,而是要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將國外辦學經驗與“南審”實際情況相結合。在有效借鑒耶魯大學國際化成功的經驗和“南審”實踐的基礎上,提出“南審”經濟貿易類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尚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優化。
(一)優化外籍研究生生源著力提升“南審”對外籍留學生的吸引力,優化外籍研究生生源。具體措施包括:(1)提高獎學金額度,加大資助力度,拓寬資助規模。耶魯大學通過加大資助項目力度,制定門類齊全的獎學金制度以及來自政府機構的諸多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留學生。“南審”可以學習和借鑒,通過“茉莉花”江蘇省政府獎學金以及學校自己設立的外籍研究生獎學金減輕他們的留學費用,提高他們來“南審”的留學積極性。(2)改善住宿條件、提升硬件設備。無論是來自哪個國家的留學生,因為社會風俗、文化信仰的不同,來到中國生活肯定會不習慣,因此良好舒適的住宿環境、多樣化的飲食選擇以及齊全的硬件設備都可以增加對外籍留學生的吸引力。(3)舉辦更多國際化社團交流活動。國內外學生的相互交流既可以促進彼此之間的友情,增強留學生的存在感,又可以促進各自國家的文化傳播,相互學習,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更多的跨文化社團活動,豐富留學生的業余活動,同樣能形成國際化招生的競爭力。
(二)加大對研究生出國學習的資助力度,促使研究生“走出去”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除了引進來外,還包括走出去。走出去的最大障礙還是費用問題,因此,加大對研究生出國學習的資助力度能有效緩解這一障礙,具體措施包括:(1)學校專門設立國際教育費獎學基金,資助出國學習的研究生。(2)充分利用校友資源,建立校友捐助基金庫。專款專用,專門用于資助出國留學或者短期訪學的研究生。(3)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提出經費申請,促進“南審”研究生人才培養,為研究生出國學習提供政府資助或者公費出國留學的名額。
(三)強化師資力量卓越的人才培養需要卓越的師資作為保障,研究生國際化的培養離不開優質的教師隊伍,強化師資建設的具體措施包括:(1)招聘和吸收全球各地優秀教師。招募國際教師是建立全球性大學的基礎,各個國家的優秀教師集中在“南審”,必將促進各學科之間的碰撞,從而迸發出新的靈光與火花,推動教師隊伍走向國際化。(2)提供更多出國進修的機會。“南審”赴境外高校訪學和進修的機會仍顯不足,且多數名額給了骨干教師。因此,為了促進教師進一步走向國際化,應推動我校更多的教師出國進修,通過出境訪學啟發他們的學術思維,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四)豐富教學資源豐富的教學資源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外在環境,國際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可以在以下方面著手:(1)引進國外優秀課程與優秀原版教材,延長英語學習周期。學校需要大力引進國外優質的原版教材,通過對國外前沿教材的消化、吸收、利用和創新,可以達到與國外同行在學術上交流的目的,同時培養出高水平的學生。另外,研究生的英語學習不應僅局限在研究生一年級的學習,應該將英語的學習貫穿于整個研究生學習階段,不斷地考核、檢測、運用,才能提高研究生的英語水平,推動“南審”研究生更好地走向國際化。(2)建立與國外高校教學資源網絡共享平臺。利用國外合作院校共享的教學平臺,教師能夠隨時根據自己所教授的課程內容構建課程資源,搭建具有個性化的教學交流網絡,及時掌握國外學科前沿動態,更好地與國內外同行進行教學交流并實現資源共享。
(五)加強跨境項目合作與學術交流“南審”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外國政府機構、國(境)外高校、科研機構的聯系,鼓勵本校教師與境外高校和機構合作科研,在國外重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鼓勵本校學術骨干參加在境內外舉辦的重要國際學術會議,并做主題報告或大會特邀發言等。同時也需要進一步開拓與國外高水平高校的研究生合作項目。
【參考文獻】
[1]周雁,奚麗萍.耶魯大學的戰略目標及啟示[J].教育發展研究,2009,(21):75-79.
[2]王俊烽.耶魯大學國際化辦學理念與策略[J].世界教育信息,2013,(3):37-40.
[3]李聯明,朱慶葆.耶魯大學建設全球性大學的理念與策略———兼論“耶魯2005-2008年國際化戰略框架”[J].中國高教研究,2007,(8):28-31.
[4]陳偉,肖豐.耶魯大學的國際化變革:背景、成就及啟示[J].高教探索,2011,(4):43-46.
[5]吳莉娜.耶魯大學的國際化戰略及其啟示[J].高教探索,2011,(5):39-43.
作者:孫文遠 鄒禮夢 單位:南京審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