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文化融合實踐幼兒園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靈魂,是中國獨特的、核心的戰略資源。中華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中國傳統文化是在中華文明的演進和進步過程中形成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為幼兒園教育工作者,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教育資源充分運用到幼兒園教育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是使命所在。我們要引導和培養幼兒的思想教育,形成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與幼兒教育的有機結合。
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經過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勞動實踐所孕育出的燦爛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它完整地記錄了中華五千年的人文精神、民情風俗、天文地理、自然科學、教育思想、修身治國、中醫養生、歷史興衰等華夏文明的發展,詮釋了華夏兒女的生存、生活、生命發展的智慧,成為華夏兒女源源不斷的智慧資源。黨的報告作出重大部署,要“幼有所育,辦好學前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基于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對傳統文化進行融合與實踐,成為幼兒成長的關鍵,也是我們的文化自信。傳統文化的啟蒙是幼兒教育的重要階段,是幼兒成長與學習的基礎。在這個階段,幼兒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為民族自信心建立打下堅實基礎,為未來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做好了準備。
1傳統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意義
易經曰:“蒙以養正,圣功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孩剛出生還懵懵懂懂的時候,就要對孩子進行養成的教育,培養孩子純正無邪的品質,正心正意、正知正見的思想觀念,幫助孩子從小扎好德行的根基,這是世間最偉大的功業。蒙學教育(幼兒教育)做的是圣人的功業。易經中的“蒙以養正,圣功也”強調了傳統文化教育非常重視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報告指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立德樹人”的意思就是要從德育抓起,傳統文化中的教育就是人倫教育,改正社會的不良風俗,有著良好的道德秩序,比如傳統文化中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道德教育文化思想。中華民族是一個杰出的民族,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民族文化,在中華文明的演變和進步過程中形成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它具有悠久而鮮明的歷史特色、深刻而優良的傳統內涵。傳統文化形式多樣而豐富,但也蘊含著不同形式的豐富的教育資源。傳統文化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意義主要體現在:
1.1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從幼兒教育做起
現階段,多元文化的不斷沖擊和融合,對傳統文化的影響非常強烈,導致許多傳統文化漸漸失落。傳統文化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需要幾代人的關注,其影響也更加深遠。幼兒傳統文化的滲透和傳承,有利于更好地培養傳統文化的傳承人,有利于增強民族文化意識和認同感,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心。1.2幼兒教育資源的不斷豐富幼兒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關鍵階段,豐富的幼兒教育資源有利于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幼兒教育的關鍵和難點是培養兒童的健全人格和良好習慣,但傳統的課程內容過于單一,無法很好地豐富幼兒教育。因此,為了拓展和完善幼兒課程,讓幼兒接觸和學習傳統文化內容,萌生民族意識和形成健全的人格,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至關重要。
2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教學環境中,營造文化氛圍
2.1將民間傳統藝術融入幼兒教育
我們的幼兒園選擇優秀的民間藝術滲透到環境的創設中,通過體驗中華民族獨特的形式美、意境美、節奏美、動態美與環境的融合,比如:在我們創建的幼兒園教育中就融入了剪紙藝術、國畫、武術、琴、棋、書、國學常識等,讓孩子時時處處看到美、感受美,讓孩子沉浸在美的喜悅和樂趣的教育教學當中,從而熏陶孩子,進行性情教育。孩子將充滿趣味、軼事的傳統剪紙藝術帶到教學領域。
2.2將古典音樂融入孩子的教育教學當中
《樂記•樂禮》曰:“地氣上齊,天氣下降,陰陽相摩,天地相蕩,鼓之以雷霆,奮之以風雨,動之以四時,暖之以日月,而百化興焉,如此,則樂者,天地之和也。”美好的音樂似乎對孩子有著天然的溝通力,它就像甘泉一樣,無聲地影響著孩子心靈與智慧的發展,調和著孩子的性情。我們幼兒園將優美的古典音樂融入幼兒教育的一日常規中,對于孩子性情的培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3將古典文學融入幼兒教育
為了能夠激發孩子對古典文學的興趣,我園會根據小班、中班、大班幼兒的實際接受情況,把古典蒙學經典、詩詞歌賦進行創新的分解、探究、組合,采取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教學模式融合的方法,編輯成其樂無窮的課題,比如:游戲課堂教學、傳統民間玩法教學、故事教學、歌唱教學等,讓孩子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感受學習傳統文化的快樂。
2.4將傳統文化的禮儀融入幼兒教育當中
《樂記•樂禮》曰:“禮者,天地之序也。”大成至圣先師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傳統儒家教育中,把仁愛、經教、禮教、樂教作為教育的根本,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培養知書達理、文質彬彬的小君子、小淑女。比如,我園把傳統蒙學經典《弟子規》《小兒語》等內化成一日常規的禮儀標準,孩子們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熏陶,對家人、老師和小朋友不但知禮、懂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回到家還成了媽媽的小幫手。
2.5將傳統文化的元素融入幼兒空間環境創設的教育當中
在幼兒園走廊和側墻、房頂吊飾等布置引人注目、生動有趣的國畫、剪紙藝術、經典國粹、書法、家文化等,以及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完成的民間藝術創作作品或者親子手工創作作品,比如燈籠、十二生肖、高橋、喇叭等。家庭聯系欄目的內容也可以宣傳一些經典詩詞歌賦,課堂主題墻上布置一些傳統剪紙、24節氣畫、中國山水畫、書法等傳統藝術作品,讓古典文學豐富整個校園,從而創造傳統文化的氛圍。
3開展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
3.1在幼兒一日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在日常學校教學中,要注意將傳統文化滲透在幼兒的學習、休息、游戲中。如:早晨游戲互動過程中加入傳統游戲“猜謎語”“捉迷藏”“跳皮筋”等;早晨閱讀的時候,分年齡段吟誦兒歌、成語典故、古人事跡、名人名言;在午休前后等一些過渡環節,和幼兒一起分享傳說和故事,如姜太公釣魚、孟母三遷等故事。豐富幼兒生活的同時,加強了傳統文化教育,增長了知識,將傳統文化植根于幼兒的實際生活中。傳統文化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已成為推動幼兒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善于挖掘、滲透和運用傳統文化資源,使兒童了解傳統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將生活教育與傳統文化教育相互結合和滲透,提高兒童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意識和學習意識。教師應注意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如在熱身活動中引入傳統民間游戲,這不僅可以起到熱身活動的作用,還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傳統游戲文化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就餐時間,訓練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主能力,培養珍惜食物的好習慣,遵守道德規范,學習勤儉節約、互幫互助、獨立自主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傳統德育與日常活動建立緊密聯系,使兒童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茁壯成長。
3.2傳統節日教育融入主題活動
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節日期間,幼兒園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慶祝活動。通過傳統節日教育,讓孩子們在了解節日習俗的同時,感受和分享節日的熱鬧氣氛和歡樂,提高兒童對傳統節日的喜愛和對傳統文化的領悟,增強民族文化自豪感。在眾多傳統節日中,每一個節日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獨特的慶祝活動、生動有趣的慶祝方式。另外,節日氛圍可以滋養和熏陶幼兒的精神世界,使他們從小就能對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充滿關注。在傳統節日中,教師可以汲取許多幼兒教育內容,擴展傳統文化的教育路徑。例如,帶孩子們來到老人之家,和老人們歡聚一堂,讓孩子們懂得尊重老人,學習傳統文化內涵。這樣,幼兒在體驗傳統節日的文化和歡樂的同時,學習了傳統習俗,文化知識也得到了提高。
3.3在課程中融入二十四節氣教育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二十四節氣教育中,我們通過生動豐富的動畫形式,引導孩子們學習有關節氣的諺語、童謠、古詩和故事,讓孩子們感受到其蘊含的優美意境和文化內涵。根據季節和當地習俗,我們還開展了諸多特色家園活動,如冬至組織孩子們一起吃餃子,清明組織孩子們踏青,驚蟄教孩子們如何驅蟲。讓幼兒在感知天氣變化的同時,體驗不同節氣的傳統文化習俗。
4總結
文化是人民精神的家園,是民族的血液,民族自信心是一種更深更持久的力量。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項造福于國家和人民的偉大工程,也是當前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方向。幼兒教育在啟發兒童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讓兒童在傳統文化的熏陶、滋養下形成文化自信,使幼兒教育課程更加系統化和完善,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從而在實踐中融合優秀傳統文化與幼兒園教育。
參考文獻
[1]程五一,楊明歡.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幼兒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8).
[2]劉青.挖掘教育資源,傳承民間文化———談傳統民間游戲對幼兒社會化教育的價值[J].中國校外教育,2011(13).
作者:王懷亮 單位:詩禮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