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預設幼兒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有效預設,做好提問準備。
有效預設,是課堂生成的必經階段。因此,做好提問前的準備工作,就是要求教師善于從兒童出發,在課前就能深入文本,從提問的目的以及問題的效度等因素入手設計有效問題。比如在進行有關動物的教學內容時,考慮到不少幼兒已掌握部分動物的名稱和樣貌,因此,為了能巧妙地導入新的課程,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小朋友們喜歡哪種動物?”幼兒爭先恐后地告訴教師:“我喜歡貓、狗、豬、猴子、大象……”在這些動物名稱中,有些名稱是幼兒本來就熟悉的,而有些則是本節課程要學到的。因此,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就能自然將新知識導出,而教師也能順勢將該教學內容活潑有效地呈現出來進行教學。
2.抓住契機,做到適時提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過程通常是先拋出一定的問題,給予幼兒思考的時間,在經過幼兒充分的探究討論后,才會在匯報階段指定某一幼兒進行回答。這種做法的意義就在于使所有幼兒都能夠有機會對某一問題進行獨立思考。例如,我在“自我介紹”一課的教學時,首先出示了一個小男孩的圖片,并提出了以下兩個問題:“這個男孩是誰?他來自哪里?”在幼兒好奇的狀態下,引入幼兒上來說一說的環節:“圖上的小男孩假設是你,你會怎么進行自我介紹呢?”我請一位幼兒上來進行自我介紹:“我的名字叫李萌萌,我來自三元小區。”這樣的活動過程,幼兒在傾聽、思考的同時,還多了思考問題的機會,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由此可見,提問的時機對于提問的效果來說顯得非常關鍵。
3.因材施問,注意提問對象。
“教學要以人為本。”在課堂上,教師要本著面向全體的原則,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從而做到讓每個幼兒都有參與其中的機會。在提問對象的選擇方面,要做到面向所有幼兒,要關注每個幼兒的個性特征;同時,靈活采取兼顧兩頭的原則,依照提問的難易程度而確定不同的提問對象。比如有這樣一個幼兒,在各方面的表現跟同齡孩子比較起來都有較大的偏差。但他很喜歡繪畫,每次上繪畫課時,他的積極性很高,表現得異常興奮,常常會隨意說話,可一讓他站起來回答提問時,他卻又答不出來。我知道,這是典型的“有貨倒不出”的例子,這個孩子有一定的繪畫天賦,但口頭表達能力卻相對滯后。于是,為了給他更多的鼓勵,在一次課后跟他來了個小約定:如果以后老師提問時,自己確實會的就坐正舉手,老師就叫你回答。不會的時候就不舉手。這樣一來,我就利用他舉手的機會向他提問,并及時表揚他,慢慢的這名幼兒舉手的機會多了,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高了。由此可見,教師提問,對于每個幼兒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我們要懂得通過提問來保護和塑造每一個幼兒。
4.有效評價,注重鼓勵表揚。
在教學中往往發現,幼兒答不出問題時,有不少教師并沒有搭橋引導,而是請其他幼兒回答,或“恨鐵不成鋼”,對幼兒進行說教,語調帶著責備,語言帶有批評等。這樣一來使得幼兒體驗到失敗的痛楚,因而情緒低落,扼殺了幼兒活潑好動的天性,導致課堂氣氛沉悶,不能較好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以目前在幼兒園中逐漸普及的幼兒英語課為例,上課時不少英語教師所提問題通常用的是一般疑問句,這時幼兒只需回答“Yes”或“No”,這樣的交流過于單一,且幼兒沒什么收獲。著名心理學家贊可夫曾經說:“一旦教學法觸及到幼兒的意志和情緒領域,幼兒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也就是說,幼兒心情愉快時學習,注意力會比較集中,思維更加活躍,更易接受信息。所以,幼兒回答問題時,教師要注意用信任的眼光對待幼兒;如果幼兒答不出來,教師要善于期待,注意鋪路搭橋,盡量引導幼兒自己去尋找答案,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如果幼兒答對了,教師更要不吝“你表現得很好!回答的真棒!某某同學真有勇氣!真聰明”等激勵的語言進行適時的表揚。
課堂提問,作為幼兒園課堂教學最常用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之一,不光能夠幫教師及時引領幼兒導向規范正確的行為軌道,同時,也是有效開拓文本資源,啟迪幼兒思維的有效路徑。因此,為了達到幼教課堂的預期效果,作為幼兒教師,在上課時有必要做到如下提問藝術,即:提問有預設,提問抓契機,提問看對象,提問重評價。讓有效提問成為幼教課堂上的一眼清泉。
作者:秦曉靜單位:江蘇省海安縣李堡鎮丁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