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幼兒教育的立足點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以《指南》為指導,遵循幼兒特點,實施身體素質教育
身體素質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其關系到幼兒的身體健康,有了健康的身體,幼兒才能更好地完成其他方面的教育。而幼兒階段是兒童長身體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必須要注重幼兒身體素質的提高。《指南》將3~6歲兒童分為3~4、4~5、5~6三個階段,并給出了各個階段幼兒的身高和體重標準。而且指出在幼兒階段,要讓幼兒具備一定的平衡力,動作要協調、要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等要求。幼兒身體素質教育中要嚴格按照這個標準,要注重幼兒的動作發展,奠定幼兒身體素質的良好基礎。在幼兒身體素質教育中要善于開展各種活動來提高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同時,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特點,教師可以采用一些游戲方法來達到這一目的,比如,可以組織幼兒進行拍皮球活動或者跑跳活動,提高幼兒的協調力。也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蒙眼走路、走平衡木或者踩高蹺等小游戲,發展幼兒的平衡力。此外,還應該注重幼兒力量和耐力的訓練,每天要讓幼兒進行跑步訓練,跑步的距離根據各個階段幼兒來確定,3~4歲幼兒每天要保持1公里左右的行走距離、能夠快跑15米左右,而對4~5歲的幼兒則要適當提高標準,讓他們連續行走1.5公里,快跑20米左右。對5~6歲的幼兒行走距離要在1.5公里以上,要能快速跑25米左右。要堅持每天對幼兒進行力量和耐力訓練,注重幼兒平衡力和協調力的發展。這樣才能為幼兒身體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
二、以《指南》為指導,遵循幼兒特點,實施自理能力教育
當前,幼兒的自理能力普遍較差,幼兒在生活中本應該自己做的事情都被家長包辦。為了改變這種現狀,讓幼兒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必須進行相應的自理能力教育,這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關鍵,是培養健康幼兒的另一個重要指標。《指南》也明確指出,要注重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要讓幼兒將生活衛生習慣搞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獨立的自我要求,避免包辦代替。因此,幼兒教師必須要注重培養幼兒以下幾個方面的自理能力。包括:(1)飲食;(2)睡覺;(3)大便;(4)穿脫衣;(5)洗漱衛生;(6)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師要善于通過形象的教學,培養小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具體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模仿演示法小小班幼兒雖然沒有生活經驗,但有喜歡模仿的特點,更愿意模仿別人的動作。因此,在教學時要注意讓班里表現比較好的學生演示“漱口”“洗手”等動作,記住千萬不要讓幼兒把水咽下去,在模仿中,你看我,我看你,大大提高了幼兒的興趣,并能很快掌握漱口和洗手的方法。
2.兒歌誦讀法
兒歌朗朗上口,富有情趣。小小班幼兒很喜歡讀,教師要善于把生活中一些必會的能力編成兒歌,讓幼兒邊讀邊學習,比如“洗手歌”,小朋友,來洗手,先卷袖,淋濕手,抹肥皂,搓搓手,清清水,沖沖手,關龍頭,甩甩手,小毛巾,擦擦手,我們大家手拍手。背會了兒歌,幼兒也掌握了正確的洗手方法,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不會忘記擦手和關水龍頭了。
3.游戲教育法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對幼兒來說最高興的事莫過于游戲了,兩歲大的幼兒很難分清左右,在教幼兒怎樣正確穿鞋時,可以這樣說“兩只鞋是一對好朋友,要讓他們頭對頭,如果沒有頭對頭,就說明他們吵架了,不好了,你能不能讓他們兩個好朋友和好呀”。另外,可以讓幼兒站成一排,對著自己的鞋子,看誰能最快穿上自己的鞋子,并且穿得又快又好,在游戲中讓幼兒掌握鞋的正確穿法。
4.經常開展各種比賽活動
經常舉行各種比賽能極大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比如“,穿衣服”比賽,“洗手”比賽,“吃飯”比賽等,有條件的還可以讓父母代表參加,不僅讓幼兒掌握了自理能力,而且大大地促進了親子之間的交流。
三、以《指南》為指導,遵循幼兒特點,實施自我控制能力教育
作為生活在社會中的人,幼兒必須要擁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這是他們必須要接受的教育,也是幼兒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幼兒由于在家長的寵愛下長大,自制力較差,稍有不順心就大喊大叫,在與其他幼兒相處的過程中,只要稍逆其意就會大喊大叫。此外,還有一些幼兒在上課的時候不能自制,隨便說話、隨便亂跑、隨便打鬧,排隊領東西時前擁后擠、跑出隊伍等,這些現象在我們周圍是屢見不鮮。為此,必須要培養幼兒的自制力。《指南》明確指出要結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讓他們掌握基本的行為規范以及要遵守的準則。在實施自制力教育中,可以采用游戲規則約束的方法來達到好的教育目的,《指南》也指出教師要經常和幼兒玩一些帶有規則的游戲,讓他們自覺遵守游戲規則。比如,貓捉老鼠的游戲,其游戲規則是:小朋友要一邊念兒歌《老鼠》,一邊一個一個從“老鼠洞”下鉆過去,一直要等到念到“臘月初一”的時候,“貓”才可以去捉“老鼠”。但是有些幼兒由于自制能力比較差,急于取勝,所以經常在還沒有念完的時候就開始跑去捉“老鼠”。在這個時候,幼兒園教師就要對其進行教育、引導,告訴他們只有遵守游戲規則的小朋友才可以參與游戲,這樣幼兒為了參加這個游戲就會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守游戲的規則。又比如,烏龜馱物的游戲,其游戲規則是:幼兒要趴在地上,并將枕頭放在背上向前爬,等爬到終點的時候用手摸一下小凳子的腿兒,然后往回爬,等回到起點線的時候拍一下下一個小朋友的手。在這個這個游戲中,幼兒就要克制自己的行為,克服沖動,表現出耐心和毅力,明白自己和集體的關系,不能一意孤行。這樣不僅可以使幼兒增強自制力,而且還能夠培養幼兒的集體觀念。
四、以《指南》為指導,遵循幼兒特點,實施藝術教育藝術教育
本質上說一種美育,它能夠讓幼兒在不同的藝術活動中感受美、體驗美,特別是以美術、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對培養幼兒的藝術感受力和表現力和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等有著重要的意義。不論是哪種形式的藝術教育,都能夠激發幼兒的創作性和藝術細胞,讓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萌芽并生長。因此,必須注重藝術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1.在幼兒藝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在幼兒藝術教育中可以引導幼兒收集廢舊材料,實施幼兒藝術教育,這可以極大地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他們善于觀察生活。《3~6歲兒童發展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幼兒身邊的一些廢舊材料制作成輔助的教學工具實施各種教學活動。以幼兒音樂打擊樂教學為例,教師要善于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對一些廢舊物品進行改裝或組合,讓其達到打擊樂器的發音效果。比如幼兒喜歡喝一些易拉罐飲料,他們喝完之后通常會將易拉罐丟進垃圾桶里,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收集易拉罐,并往易拉罐里填充一些細沙,然后將兩個裝有沙子的易拉罐連接在一起,并用膠帶等封住,然后在打擊樂教學中,握住易拉罐的交接處上下搖晃,那么幼兒會聽到“沙沙”的響聲,教師可以讓幼兒自主制作,然后練習節奏。還可以用幼兒喝過的酸奶瓶制作打擊樂器。將10個酸奶瓶用繩子按照一字排開的順序進行捆綁,然后給幼兒發湯匙,并示范讓幼兒拿著湯匙從瓶身依次劃過,并讓幼兒用最慢、較快、最快的速度劃過,不同的速度會產生不同的聲音效果,教師可以指揮學生依據速度快慢進行節奏訓練。此外,鈴鼓是幼兒打擊樂器中最常用的打擊樂器,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制作簡易的鼓。比如,可以用空奶粉罐來當做鼓,讓幼兒進行打擊樂訓練。
2.在幼兒藝術教育中培養幼兒的表現力
幼兒表現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指南》也有明確之處,要讓幼兒能夠模仿學唱短小的歌曲,能夠跟隨音樂做身體動作,能模仿一些生活情境,能自己制作一些美術作品等。幼兒表現力來源于他們對生活的細致觀察,為了讓幼兒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學會觀察,提高他們的洞察力,幼兒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特點,為幼兒提供一些豐富的素材,供他們模仿和表現。比如,可以為幼兒提供圖書、手工藝品,或者音樂、舞蹈作品等。然后讓幼兒自主選擇喜歡的項目,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幼兒表現力的培養。綜上所述,幼兒教育是一項綜合教育,其與其他階段的教育不同,有其自身的特點。本文認為,幼兒階段,文化教育并不是全部,而身體素質教育、自理能力教育、自我控制能力教育和藝術教育是幼兒教育中不能忽略的重點。想要搞好幼兒教育,必須把握好這幾個立足點,提高幼兒教育的成效,為社會培養優秀的人才打好根基。
作者:鄭霄杭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小和山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