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三本院校大學生養成教育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筆者從三本院校輔導員的角度,從多年工作經驗出發,提出鑒于三本院校生源特點,從三本院校養成教育的必要性、問題表現和解決途徑三個方面闡述,加強大學生的養成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
關鍵詞:
養成教育;問題表現;途徑
一、養成教育的內涵
所謂“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它往往從行為訓練人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知、情、意、行”,最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既包括正確行為的指導也包括良好習慣的訓練,既包括語言習慣也包括思維習慣的培養。
二、大學生養成教育的必要性
大學生養成教育是以高校為主,在家庭、全社會的配合下,按照大學生的身心形成和發展的規律,通過運用各種途徑與方法,對大學生有計劃地進行養成教育訓練,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為走入社會崗位,成為優秀人才打下基礎。大學生是我們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不僅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良好的文明習慣以及健全的人格,養成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打造日趨完善的人格,因此,大學生的養成教育成為了重中之重。
三、三本院校生源特點和養成教育問題表現
(一)三本院校生源特點三本院校鑒于學生生源相對一本、二本院校學生文化基礎差、自我規范和約束能力不強,大多數學生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所以他們在學習上、生活上、平時表現上都會出現方方面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背后主要是作為教育者的學校方面對養成教育的認識不夠和管理缺失造成的,所以,對于三本院校的學生而言,養成教育是生源質量提高的關鍵點。
(二)問題表現1、思想道德方面大學四年是大學生思想逐漸走向成熟的重要時期,而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網絡和媒體的傳播,使一些負面的思想很容易入侵正在成長中的大學生,因為他們沒有太多的社會經驗,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一些錯誤的思想理論思潮很容易對他們的思想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為人處世方面起到不好的影響和導向作用,使其偏離正確的軌道。2、心理方面大學時期是大學生的“心理斷奶”期,沒有父母和家人的陪伴,他們需要獨立構建自己的心理世界。在這一過程中,種種矛盾沖突交織在一起,當他們不能及時得到家長或老師的疏導時,就會慢慢在心里留下陰影,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比如學業、戀愛受挫或家庭變故導致的心理疾病等。在每學期進行的心理普查結果顯示,有心理障礙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多。3、學習方面首先,考上大學后,大部分學生在思想上開始松懈,以及初涉社會的新鮮感,就會經常出現曠課、泡吧、游戲、戀愛等不良現象。
四、三本院校開展養成教育的主要途徑
在三本院校,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機會最多,關系也最密切,是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的主要工作者,因此作為一名三本院校的輔導員,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思想教育正確引導輔導員進行養成教育最重要的是思想教育和正確引導,學生只有具備了正確的思想認識,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輔導員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思想,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調動他們的學習激情,養成勤奮刻苦的學習習慣,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水平。
(二)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和班級要制定嚴格的規章管理制度來進行養成教育。在一年級時,輔導員要嚴格按照校規校紀以管理者的角色對學生嚴格要求,使學生盡早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二、三年級時,輔導員角色要轉換成學生的良師益友,除了嚴格的紀律約束外,還要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加以引導,使養成教育由自發轉為自覺,讓學生學會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在四年級時要建立導師制,由導師指導學生實習就業和畢業論文的設計、撰寫等,幫助學生順利完成由畢業向就業的過渡。
(三)開展養成教育主題活動新生剛入學時,思想狀態各方面都不太穩定,輔導員可開展主題班會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行為習慣、學習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養成教育,另外還要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和學習方法的介紹,學習目標和學業規劃等方面的引導。學校也可通過開展各種專家講座、院系活動,舉辦各種有關養成教育方面的活動或者比賽教育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使他們受益終身。
(四)榜樣熏陶和環境影響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為人師表,教師的一言一行、專業水平和人格魅力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作為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良好的道德和行為習慣的教育也要貫穿始終。另外,高雅清潔的校園環境也有利于高尚品格的形成。學校要共創文明、和諧校園,大力倡導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等,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感染。最后,還要加強學校宣傳平臺的宣傳作用,利用校報,宣傳欄,校園網絡等輿論導向為大學生的養成教育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五)理論學習結合社會實踐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很多大學生除了具備一些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之外,在社會實踐上有嚴重的缺失,導致就業困難。加強社會實踐,使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認識自己的不足,并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技能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石曉娟.大學生養成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
[2]楊敏.高校養成教育及其實施途徑[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20.
[3]程軼宏,汪小飛.大學生養成教育之思考[J].滁州學院學報,2011,03.
作者:杜艷冰 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