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信息技術課改特征探究范文

信息技術課改特征探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技術課改特征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信息技術課改特征探究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信息技術在與其他各學科的整合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在教學中有效的使用信息技術,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突破了單一的教學模式,它為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實踐開設了廣闊的平臺,使信息技術真正成為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工具。完善了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演示型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為課堂教學改革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關鍵字:信息技術;改革;創新;數學課程資源

課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與課程融合,以增強對某一學習內容或多學科領域的學習。信息技術使得學生能夠以過去無法實現的方式進行學習。當學生能夠選擇信息技術工具來幫助他們及時地獲取信息,分析、綜合、并熟練地表達信息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才是有效的。信息技術應該成為課堂活動的整體組成部分,就像教室里的其他所有可能獲得的工具一樣。

一、信息技術帶來教學媒體的轉換

這也是最顯著、最直觀的改變,傳統的教學媒體多以教科書、黑板為主,后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又引入了一些視聽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但以“教科書+黑板”為主(即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對學生的教育也仍是單向傳輸為主,媒體手段多是輔助老師向學生灌輸知識的工具,交流只是輔助手段。而現代信息技術的引入幾乎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教學方式從教學媒體來看,教科書、多媒體、網絡成為傳遞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黑板退居其后,而從教學方式來看,交互式教學代替多年的單向傳輸教學成為可能,這種技術手段的變革會對教學改革帶來極大的促進作用。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僅要看作是一個知識的累積過程,更需要看作是一個思維探究的過程。雖然我們強調對信息的加工、處理以及協作能力的培養,但最重要還是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我們把這些能力也看作是一種課程資源,因為“思維”不僅是數學學習的內容,也是數學學習必不可少的過程。民間有句俗語“知人知面,不知心”其實就是指一個人的思維具有極其的隱秘性,數學學習中的思維也具有這樣的特性,如何才能將這種思維簡潔而又準確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教會學生思維呢?目前恐怕也只有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多媒體最能勝任這個角色了。因此,我們在遇到抽象的數學思維而無法很好表達時,往往就運用這一法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事實證明,借助多媒體不但能讓學生知道老師的“人”、老師的“面”,還能知道老師的“心”;數學課程資源中的抽象性、邏輯性思維也就被簡潔而又準確展現出來了,在數學思維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二、信息技術會促進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師生關系的轉變

信息技術引發了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師生關系的一系列變化,下面我們分別作一下介紹,以便我們可以更好的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2.1信息技術會促使教學觀念的變化

我國傳統的教學大多采用班級授課制模式,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事實上多數還是以“教”為中心,很容易形成對學生的“填鴨式”的知識灌輸。其弊端已引起越來越多人的注意。而信息技術的充分利用,有可能從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上帶給我們重要的轉變,網絡技術的使用很容易扭轉以“教”為主的教學方式,形成以學生“學”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方式,而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進行轉變,以適應新形勢下變化的師生關系。從教學方法來看,我們當前所提倡的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等都容易借助信息技術得到實現,從而有可能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化問題。開始的教學方法是:老師講授課——學生被動聽課——學生練習,到后來我們稍微改進了一下:老師動態講解課程——學生有趣的聽課(被動)——學生根據老師演示進行練習。我們發現,盡管老師是在想方設法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學生在被動的聽課,聽完之后仍然有一部分學生是在毫無目的的操作;雖然以后我們有所改動,但是還是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此我們想對信息技術課大膽的進行教學改變。具體改變如下:

一、改變課堂教學進度比例。

二、改變教學方法。

三、提高學生上課興趣。

四、加大學生自學能力。

五、調動學生課下學習興趣。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具有視聽合一與計算機交互功能,產生一種新的圖文并茂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很大程度上依靠檢測、考試、教師訓導的外力,需要依靠教師對教材重要性、必要性的反復強調來推動。而在信息技術指導下,學生面對的是計算機友好的交互界面,生動逼真的實驗模擬,饒有興趣的游戲探索,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這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創造靈感,有利于他們迸發出奇特的思維火花。如我們在設計《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一課時,將長方體、正方體制作成可以在電腦上進行拼湊、拆解的動手游戲活動,游戲活動分為“棱長”、“頂點”和“面”的認識三道關,每道關包含了相應的認知操作過程,計算機會根據操作完成情況判斷是否過關。在課堂上,我們設定了小組競賽的學習情境,以小組成員全體過關為獲勝標準。這樣一來,不但解決了學生的學具問題,而且讓學生親歷了動手操作的實踐過程,加深了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最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也得到了升華。可見,這種教學軟件既能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多媒體反饋信息,又能不斷刺激學生對新信息的探究與提取,使學生始終處于興致勃勃的創造活動中。因此,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編寫”交互性資源,不僅幫助我們整合數學課程資源,還可以構筑探究型的學習平臺。

2.2信息技術會促進教學中師生角色的轉化。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常具有無人替代的權威性,而學生經常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師生關系一般為施教與受教的關系。而在網上教學中,教師更多成了學生學習組織者、協調者、引導者,甚至經常扮演合作者。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再充當講授知識、傳遞信息的工具,而是幫助學生培養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角色也對應著有了轉變,有被動受教育者成為主動獲取知識。參與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獲得信息的主要工具轉變為網絡,學生將會以更加平等、開放的心態參與教學活動,師生關系將會建立在和諧、民主、平等的基礎上,更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新的教學理念拒絕“圣經式”的教材觀,它要求教師確立課程資源的意識,認識到教材實質是一種文本性資源,是師生對話的話題或范例,是可以選擇、拓展、補充和增刪的。毋寧說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以學生經驗和社會實際條件為基礎的,是以更好的體現新課程標精神,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為終極目標的。因此,教師在課程實施中完全有空間和可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教材作為學生學習內容的一種重要載體,是由教育管理部門、學科專家、教材審議專家等人員通過對學生和社會的研究,立足學生實踐,根據學科的科學體系而編著的。它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精神和理念,對教學提供了基本的教學內容、方法、規范和要求,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平臺。但是我們是不是就能夠隨心所欲地重組教材,拋棄教材,另起爐灶,另搞一套,靠自己的經驗來教學,凌駕于教材之上呢?!,答案肯定是不能的。因此,我們認為信息技術要整合數學課程資源,首先就要尊重教材,深層次地鉆研教材。尤其是重點、難點、關鍵處,要鉆深、鉆透。要能立足于原教材的“精神”上來突出教材的趣味性與可用性,燃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利用教學內容的生活性,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緊扣教材呈現方式的多樣性,構筑學習數學的廣闊空間;把握教材使用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滲透教材編寫意圖的多元性,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于數學課程資源單一,教師不但成為課堂與教學資源的“統治者”,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統治者,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傳遞知識與接受知識的關系。而在信息時代,特別是在遠程教育技術的學習網絡里,有人這樣形容,每個學習者既可以是學生,也可以同時是其他學習者的老師,或者說,在信息網絡世界里,已經沒有了學生和老師的區分,每個學習者都具有多重的身份。他既是知識和信息的求學者,又可以是知識和信息的提供者和分享者。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教師的角色將轉變為學生的學習組織者和管理者。作為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應當積極開發利用遠程教育課程資源,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知識世界,讓他們到網上去學習,在那里提取信息、搜集資料,開闊視野,促進發展是不可不做的嘗試。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我們就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嘗試,將學生分為“百分數的產生”、“百分數的讀寫”、“百分數在生活中的運用”、“百分數與分數、比的區別”4個學習小組,并向4個小組提供了北京景山學校、華博士數學網、中小學基礎教育網、等多個網站及百度搜索引擎的搜索方法。要求學生提前在家里先完成初步的相關信息搜索,作好信息資源的出處和相關知識的記錄;在上課時,小組成員共同對每位同學的搜尋的資源進行整理、分析、篩選,確定向全班同學合作交流的最有效信息,再通過網絡向全體同學交流廣播。原本預計要延時的教學任務竟然提前完成了,特別是課堂小結時,同學們談收獲、談感受各抒己見,充滿成功喜悅的感覺真是難以言表。自此以后,我們堅持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這樣的合作學習活動。多次的嘗試,師生們都感到利用遠程教育網絡“補充”擴展性資源的整合方式,可以很好地構筑合作型學習平臺。

2.3信息技術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主要職能是“教”即傳道,授業,解惑。教育技術的現代化使教師的角色發生轉變,主要職能由“教”變成“導”,由傳統教育教學中教師為中心的主體者轉變到今日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導者、啟發者、幫助者和促進者。教師的大量工作也由課堂上的講授知識變成了課前的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軟件制作,選擇教學活動策略;變成了課中的演示導學;變成了課后教學信息反饋和教學策略調整,進一步優化教學效果。而且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量的增加,必將更加注重教師“導”的作用。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熟練掌握這門技術已是現代教育的必備之技,廣大教師要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轉變教育觀念,積極進行角色轉化,改變不適宜的教育思想模式,自覺的學習現代教育技術,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掌握獲取、應用、處理信息的方法,提高自己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廣大教師們只有樹立起超前的科學意識,“活到老,學到老。”永不滿足,才能適應當前教學改革的發展,成為時展的弄潮兒,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能把知識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簡化教學程度,加快教學節奏,加大課堂教學密度,增加了容量,而且課堂上反饋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教師及時、有效的組織課堂活動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它使教師在最短時間內獲取了學生學習的第一手信息資料,有助于教師關注學生的差異并及時進行控制,極大的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如在數學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計算機上進行在線答題,大屏幕上顯示出同學們做題的情況,教師對學生的做題的結果作出分析。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一直在不斷地摸索如何快速有效的收集反饋信息。信息技術的介入,從客觀上,保證了學生全員參與活動,教師可以大量、迅速的捕捉反饋信息,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對于調控課堂、關注個性、實現分層教學、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晨

三、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引發學生探究的需求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整合于學科教學中,解決了傳統教學不能解決的“多邊互動,因材施教”問題。即優秀生可以快一點,差生可以慢一點。利用計算機的分組輔導、個別輔導、交互輔導功能,教師可以將整體教學和個別輔導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因材施教,比較自由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個性。例如在四年級《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中,我們將長方形面積計算推導過程制作成可以在計算機上操作使用的“學具”,為學生準備了用小方格一個一個地量,用小方格一行一行地量等多種測量方法,由學生自主選擇符合自己個性的推導過程。又如,在三年級《找規律》的教學中,我們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了普通、強化、拓展等四個不同等級的練習題,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智力、能力的狀況,根據自己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適當地選擇不同層次的題目和不同的速度來進行解答。對于解答的結果,計算機可以及時進行評判,并進行鼓勵和贊揚。如果學生遇到了一些疑難問題,還可以點按幫助按扭來答疑解惑。學習中,學生始終保持著一種平和的心態,沒有思想壓力和心理負擔,自身的潛能得到了應有的發揮,甚至會有超水平的表現。這種張揚學生個性,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保障不同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倡導的大眾數學思想。這樣一來數學教學課堂呈現多邊互動、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場面,每個學生都在自覺地尋找知識中發展自己。于是主動性、積極性、趣味性,由于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介入融為了一體,學習效率和教學技能相應得到提高。可見這種“提供”選擇性資源的整合方式,非常有利于構筑學生個性型的學習平臺。人類最常用的信息交流手段是通過視覺和聽覺進行的,科學家在研究感官與學習、感官與記憶之間的關系時發現:在學習過程中同時使用聽覺和視覺學習效果最佳,對記憶率的研究結果也表明了相同的結論。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把教學內容通過信息技術,將文字、聲音、動畫、圖像集于一體,直觀形象,新穎生動的呈現給學生,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求,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讓學生從中獲得良好的心理體驗,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學習,自主獲取知識,為學生發現和探索創設了條件,徹底改變了“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

四、結束語

信息技術課程的改革和發展將會涉及到現行的課程、教材和教學資源建設、教學模式、教學評價以及師資培訓等改革。我們需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按教育的客觀規律辦事,做好學校信息技術教育各方面的基礎建設工作,讓所有學生成為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公民。

參考文獻:

[1]鄔志輝.教師教育理念的現代化及其轉化中介[J].東北師大學報,2000,(3):80-86.

[2]葉婉秋.淺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發展與變革[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4.

[3]趙建華,李克東.協作學習及協作學習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00,(10):5-6.

[4]董玉琦.信息技術課程設計:構成要因與價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5,(4):62-67.

[5]俞國良等.反思訓練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肥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gv白嫩小受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老扒的幸福时光| 日本又粗又长一进一出抽搐| 公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在线观看| 1024手机在线播放视频| 日本xxxx18一20岁老师| 人人色在线视频播放| 久久波多野结衣| 好男人在线神马影视在线观看www|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综合网激情五月| 国产美女91视频| japanese色国产在线看免费|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 国产AV寂寞骚妇| 2021国产精品自拍|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天天做天天躁天天躁| 久草免费福利资源站| 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诱惑中文字幕| 欧美三级不卡视频| 免费看片aⅴ免费大片| 欧美jizzjizz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 丁香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图片| 欧美va天堂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日韩| 美女脱了内裤打开腿让你桶爽|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 www.日韩在线| 日韩乱码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日本乱子伦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