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貿專業德育課模式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職德育課的教改實踐
中職德育課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灌輸式和制約式”嚴重影響了中職德育課教學質量的提升,影響了中職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影響了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因此,我們把創新教學模式作為教學改革的切入點,改“灌輸式”為“引導式”,改“制約式”為“開放式”,始終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1.改“一言堂”為“群言堂”,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改前,我們往往認為“教”是老師的職責,所以課堂教學自然地采取“一言堂”。教改中,我們采用問卷和座談的方式,對德育課教學狀況做過翔實的調查,學生用“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巴一堂課,又說又寫老師苦,學生聽課瞌睡多”來描述德育課的教學現象,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中職德育課的教學弊端。鑒于此,筆者在課堂教學中作了“廣開言路”的探索。以前,在給經濟貿易專業的學生上“走進市場經濟”一課時,因為教材具有“時間長、地域廣、知識多”的三大特點,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可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學效果非常不理想。針對這樣的狀況,把“一言堂”改為“群言堂”。課前,在布置預習任務時,先引述了嚴順開演的小品《糧票的故事》,學生們立即興趣高漲,然后布置學生回家向祖父輩了解計劃經濟時有關票證的故事。授課時,精講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概念、特點之后,再讓學生講述他們聽來的故事,學生們爭相發言,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一堂課下來,學生們深刻理解了改革開放實現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性突破,從而樹立起了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而奮斗的遠大志向。
2.改“制約性”為“開放性”,拓寬學生知識視野。教改前,我們往往覺得“學”是學生的任務,因此課堂教學自然配套“一味練”。一堂課下來要布置課堂練習和課外練習;一個單元結束就出臺單元訓練;到了期中考和期末考階段更是讓學生做大量的模擬題。教改中,我們采用打分和評估的方式,對德育課教學情況做了全面的了解,學生用“一覺醒來打哈欠,懵懵懂懂做作業,你寫我抄忙不停,名言警句無主見”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學生在德育課中的“被動”局面,以及在德育課中深受“制約”的現象。為了使學生在德育課中體現“主體”作用,收到“主見”效果,筆者在課后練習中進行了改“制約性”為“開放性”的探索。如授完“什么是市場經濟”一課后,布置了這樣一題開放性作業:采訪相關的經營戶,了解他們的經營狀況以及他們對專業市場的看法。訪前,按每四人為一組,深入到市場作調查,整理調查材料,形成調查報告,然后在全班作口頭和書面交流。這種“新、實、活”的練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堅定了學生的專業信念。
3.改“封閉式”為“開門式”,強化學生專業技能。教改前,我們誤以為“一間教室,三尺講臺”是千古不變的教學形式,至于“開放式”教學就是以實踐性教學完全代替以知識傳授為主的理論性教學,這種觀念既有悖于中職學校辦學的人才培養宗旨,也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為了了解學生們對“封閉式”教學的看法和想法,我們按優秀生、中等生、后進生三個層次,分別召開了三次座談會,會上,學生們討論熱烈、積極發言,把他們的意見加以歸納,即:“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企業情況全不知,市場動態渾不曉。”對此,我們緊扣德育教材內容,結合職業教育目標,針對中職學生實情,從經貿專業的實際出發,選擇典型事例作為教學的主題,以實踐為導向、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融參觀、訪問、實習于一體,開展了“課內延伸課外,課外滲透課內”的教學探索。如教學“企業與經營”單元之后,帶領學生進企業參觀“7S”管理模式,回校后把“7S”管理模式運用到寢室管理上;開展一次“成功企業背后的文化因素”的調查,并讓每個學生從點、線、面各個角度,對企業文化創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開門式”教學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掘了學生的創造潛能,強化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4.改“考試分”為“評估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改前,我們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考考考是老師的法寶”,也是教師評定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手段。每到考試階段,學生們背了原理背觀點,背了重點背關鍵。德育課的試題從客觀題到主觀題,從默寫原理到分析案例,完全是從理論到理論。教改中,我們就考試的方式與作用做了一次全方位的調查,匯總調查反饋的信息,我們聽到了學生的心聲:“嘴巴上空談經濟,黑板上開動機器,試卷上評定學習,分數上比拼能力。”調查使我們真正認識到,這種考試制度造成了“教學分離,學用脫節”的嚴重現象,與職業教育“學以致用”的人才培養目標背道而馳。對此,我們加大了“成績評定”改革的力度,改“重理論”為“重實踐”,改“考試分”為“評估分”。具體做法為:一改命題方式,如“書本中的案例”改為“實踐中的心得”;二改試題分值,如“一張試卷定結局”改為“三段考核作總分”;三改考試方法,如“閉門考試”改為“實踐評估”。改革考試制度,培養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能力,提升了德育課的教育教學質量,從而接近了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的職業教育目標。
中職德育課的教改思考
1.正確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德育課要實施教改就得處理好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關系。教師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咨詢者,要不斷拓寬視野,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創造條件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嘗試。學生則要從知識的接納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從信息的采集、計劃的制訂、方案的選擇、目標的實施、信息的反饋到成果的評價,主動參與整個過程的每個環節,成為活動中的主人。
2.正確處理“走過場”與“持續性”的關系。德育課要實施教改就得處理好“走過場”與“持續性”的關系。有的教師認為,當今正值教改浪潮,搞個項目,上幾節課,再寫幾篇論文也就完事了。這種思想嚴重阻礙了教改的深入發展,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在提高廣大教師思想認識的同時,建立科學、合理、規范的制度。第一,建立集體備課制度。加強團隊合作,發揮整體優勢,綜合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反應,共同探討項目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第二,建立教師培訓制度。定期選送教師參加理論研討班的學習,并利用假期安排教師到與學校聯合辦學的企業進行觀摩。第三,建立教學評估制度。把教學質量作為津貼發放與評優晉職的重大依據,獎優罰劣,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本文作者:孫培增單位:浙江省衢州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