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舞蹈教學中的鋼琴伴奏曲目選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舞蹈藝術魅力發展,離不開舞蹈音樂的支持,尤其是與鋼琴藝術的融合,深化了表演內涵,實現了藝術作品再創作。舞蹈教學鋼琴伴奏曲目,與單純的鋼琴表演不同,更注重曲目節奏、內涵與舞者動作的協調性;在曲目選擇上應當慎重。對伴奏者的藝術素養與專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還需加大音樂曲目儲備量與專業知識掌握,確保配曲與動作特質一致,促使舞蹈藝術完美展現。
【關鍵詞】舞蹈教學;鋼琴伴奏;曲目選擇
鋼琴伴奏對舞蹈專業學生技巧提高有積極輔助作用,與舞蹈動作的氣質與韻律等保持一致,更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強化。舞蹈種類不同,對鋼琴伴奏曲目要求也存在差異。因此,要求鋼琴伴奏者具備音樂編輯、即興創作的能力,以指揮與帶動學生動作完成質量的提高,使得教學活動事半功倍。
一、舞蹈教學對鋼琴伴奏的要求
(一)掌握舞蹈專業知識作為鋼琴伴奏教員,應當對舞蹈藝術起源、動作形象構成要素、藝術特征、與其他藝術關聯等專業知識有充分了解,能夠根據不同舞蹈類型,彈奏出適當的曲目,營造音樂氛圍,讓學生在和諧開放的教學環境中,不斷提高學習質量。
(二)加大曲目儲備量舞蹈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多元化,要求鋼琴伴奏教員儲備大量伴奏曲目,根據學生肢體動作彈奏相應曲目。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尤其是音樂喜好方面,在舞蹈教學節拍中適當的融入流行曲目,在舞蹈教員的指導下,完成舞蹈訓練任務。面對突發情況,要求鋼琴伴奏教員具有即興創作的能力,并靈活轉變伴奏技巧,注意伴奏肢體的豐富性,或是適當變換和弦,營造出于學生身體語言相符的舞境,確保音樂旋律于學生訓練基調相符,確保教學成效。
(三)與舞蹈教員密切配合鋼琴伴奏教員應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了解課堂上動作訓練特征,掌握動作形象精髓與組合要領,提前安排伴奏旋律。加強與舞蹈教員的交流,根據教學要求,布置好各種風格伴奏曲目,滿足性體訓練需要。在舞蹈形體訓練中,加強鋼琴伴奏曲目節奏旋律等特征與形體動作銜接方面的講解,加深學生對音樂直覺的敏感力,實現與舞蹈動作的有機結合,通過音樂情境營造,激發學生訓練興趣與創作靈感,確保動作到位[1]。
(四)加強節奏把控舞蹈動作應當與伴奏曲目節奏一致,尤其是重拍節奏。舞蹈教學中以四四節拍音樂為主,將流動長琶音轉換為低音四四拍,會混亂學生的節奏感,導致形體動作不到位。但在伴奏中應當注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以不同的節奏方法彈奏出相同節奏動作,尤其是男女生大跳動作,男性起跳高,空中停留時間長,在起跳最高點時,應伴有重拍節奏。對此,鋼琴伴奏教員的節奏掌握,直接影響學生舞蹈訓練成效。
二、舞蹈教學中鋼琴伴奏曲目選擇
(一)把上動作按上訓練動作順序進行動作闡述,一是蹲。要髖部平穩,保持五腳抓地,尾椎與地面垂直,下蹲、直立動作要有對抗力,主要練腿肌肉與跟腱能力,能夠提高腿部柔韌性,為起跳動作準備。動作性質舒展,通常使用四四拍或三四拍音樂,以全分解、琶音音型、弦音型的伴奏織體為主;二是小踢腿。比擦地動作快一倍,腿部擦地后踢起,距離地面25°~35°,要求力度集中且速度快,主要練習腳腕力量,同時保持身體平衡。通常以速度中快且曲風活潑的四四拍、二四拍為主,要求節奏點干脆,可使用三度雙音或斷奏跳音,同時下鍵指尖靈活,音點與顆粒感明確;三是單腿蹲。兩條腿同時運動,但動作不同,考驗了肢體協調性。練習了腿部肌肉耐力與韌帶極限收縮延長,主要為中跳做準備。速度處于a組、b組間,適用于三四拍、a四拍,可選用速度中庸與旋律優美的音樂,利用三度或六度雙音旋律,以弦音型伴奏織體為主,彈奏時手腕力量帶動指尖柔和完成連奏;四是控制。動作難度大,要求動力在90°上完成,練習了肢體穩定性、全身肌肉能力,對脫把等技巧類動作完成有決定性作用。動作性質舒展,通常以四四拍或三四拍音樂為主;五是壓腿。練習了腿部韌帶張力。動作包括快速下壓與慢速拉伸,前者適合中速二四拍音樂,后者適合中慢速四四拍音樂,動作銜接處注意拍子快慢結合。通常以三度或六度雙音旋律為主,或是使用八度低音和弦的伴奏織體,也可使用爵士風格曲目,以此營造輕松愉快的音樂情境;六是大踢腿動作。主要練習了肌肉爆發力與韌帶柔韌。腳尖向前上踢動作,適合四四拍音樂,可用多附點音符、帶和弦旋律彈奏,突出力度帶動的重拍,或是以八度低音柱式和弦的伴奏織體,伴奏時應當突出低音。以芭蕾舞為例,動作訓練包括把桿動作、跳躍動作與腳尖部分訓練等,動作組合成完整框架。在選擇鋼琴伴奏曲目時,應當對動作力度與節拍需要等內容全面了解,在其基礎上合理選擇伴奏音樂。動作不同伴奏曲目也存在差異,如把桿活動中“蹲”的動作,是后續動作的身體緩沖,應當以連貫舒緩音樂為主,不選擇跳音節奏,可使用三四拍音樂,特殊情況可使用六八拍音樂[2]。
(二)跳躍動作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大跳。動作技術高,有助跑動作感受。大跳做法包括雙起單落與單起單落,動作是向前、向上弧線,在空中停頓瞬間,需要有較強的力度,提供跳起的動力。控制停頓瞬間可用休止符、附點音符呈現。利用三四拍音樂,以帶和弦音八度旋律或純八度旋律為主。用帶附點節奏體現出強拍音,達到強有力支撐效果。彈奏時的節奏與呼吸應與動作同步,即跳起前吸氣、跳起后吐氣。起跳前動作用連續十六分音符表示,用帶和弦式的旋律重音,與帶八度低音柱式和弦的伴奏織。二是小跳動作。練習了腳腕靈活度與自身的彈跳能力。跳動頻率快且幅度小。適合用富有彈性與活潑或二四拍音樂。從節奏入手分析,多以前八后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結合,或是前八后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的結合,要求動作輕巧靈動,或是加入裝飾音。彈奏時要求指尖觸鍵,以展現三度雙音跳音,或以低音式半分解和弦的伴奏織體為主。三是中跳。主要訓練膝蓋與腳腕的蹲跳能力。比小跳動作幅度大,但速度慢,需借助爆發力實現向上。多使用三四拍音樂,與帶和弦、六度與八度雙音的弦律。可用兩小節或四小節一個的強度重音體現出動作連貫度。以古典舞為例,對射雁跳、控制、翻身、單腿蹲等動作,可用中國五聲音階不同調式展現。踢腿、壓腿與中大跳等動作,可用西洋大小調式展現。各種調式曲目應用,都應當將舞蹈動作、意境準確傳達,實現舞蹈動作與調式音樂有機結合,為學生動作訓練提供內在動力。也可以根據已知節奏,通過即興創作,環節聽覺疲勞,提高練習積極性。加強音樂變化處理,移調轉調與主旋律可左手交替彈奏,或是交替調式同主音大小調轉調、同宮系統轉調等豐富旋律長音變奏。針對于難度較大的動作,尤其是高年級的中間動作,可通過節奏旋律變化,加強培養學生內在表現力。利用起伏變化的旋律與豐富和聲激起表現欲望,帶動學生情緒,以此完成動作訓練[3]。
三、總結
舞蹈教學中的鋼琴伴奏曲目選擇,要求鋼琴伴奏教員加強對舞蹈動作、呼吸與節奏等方面的分析,快速做出反應,彈奏出與舞蹈相切合的音樂,幫助實現理解分解動作要領。為減少學生厭學情緒,帶給學生豐富情感體驗,還需加強即興創作能力,幫助學生加強舞蹈語言表達,以此提高藝術修養。
參考文獻
[1]何露茜.鋼琴伴奏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與鋼琴伴奏專業素養探析[J].北方音樂,2018,38(19):236.
[2]楊明晨.鋼琴伴奏在舞蹈訓練與教學中的作用和意義分析[J].時代教育,2017(19):171.
[3]韓淑靜.高師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教學對中小學音樂課堂內容的多樣化分析[J].大眾文藝,2017(1):243.
作者:馬佳 單位:杭州藝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