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育避險技能培育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王強閔彬彬單位: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基礎部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學生應急避險體適能的界定與構建
1學生應急避險體適能的界定
本文試從體適能理論和系統結構的研究入手,結合現代學生應對突發事件、應急避險的行為特點,提出與應急避險相關體適能的概念。所謂應急避險體適能即人們應對突發事件和避險逃生時所應具備的適應能力。
2學生應急避險體適能的構建
人作為一個復雜的有機的整體,各方面的因素都會影響避險逃生能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與健康相關的適應,具體表現為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韌性、身體脂肪含量五個指標,也就是人體的形態和身體器官系統機能的適應;其次是一般運動能力的適應,表現為人體的靈敏、協調、平衡、速度、反應、爆發等要素的適應,也可以稱作行動能力的適應;最后是避險培訓,主要內容為應對突發事件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及在應急狀態下有效的自救、互救、逃生能力等,表現為避險技能的適應。
從結構關系來看,健康體適能處于整個系統的最基礎層次,同時也發揮著最基礎的作用;一般運動體適能是建立在健康體適能的基礎上,它直接影響著避險逃生的效率;避險培訓是建立在兩者之上的,它直接影響個體應對突發事件和避險逃生的能力(如圖1)。簡言之,避險體適能的核心是避險培訓,基礎是健康水平和運動能力;避險能力通過避險培訓實現,避險培訓是避險能力的外在尺度,避險能力是避險培訓的內在尺度,避險體適能是避險培訓與健康水平和運動能力的有機結合和綜合表現。
學生應急避險體適能評價體系的構建
評價學生應急避險體適能至少包含健康、運動能力、避險培訓三方面的指標,對初擬指標所分解出來的因素,必須進行歸類合并和篩選,以達到少而精的要求。篩選指標,一般采用經驗法、專家咨詢法、統計法。經驗法是憑設計者的學識修養和工作經驗進行篩選的一種簡便實用的方法。專家咨詢法就是將初選指標制成問卷,請專家依據個人知識經驗,選出認為比較重要的關鍵性指標。
具體思路:第一步,應急避險體適能評價指標體系由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及三級指標組成,先確定一級指標,然后確定二級指標、三級指標。第二步,確定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指標權重。第三步,各級指標分值及總分的計算步驟與方法(見表1)。O代表總分;Ln代表一級指標得分;Pn代表二級指標得分;Tn代表三級指標得分,Ai為各一級指標權重系數;Bi為各二級指標權重系數;Cn為各三級指標權重系數。
需要說明的是:因為絕大部分受訪者并沒有相關經歷和實際經驗,因此應急避險體適能評價指標的篩選是通過支持避險逃生活動的身體素質、知識和技能等因素設計的間接經驗的指標。如:避險培訓是通過參與課時和頻率、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師資力量的因素的量化來反映學生的避險逃生能力。
學生應急避險體適能教育的實現
學生應急避險體適能體適能教育是為了提高學生應急避險能力而進行的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系統的教育。即通過科學的教育內容與培訓方法,加以負荷、時間和頻率刺激,促使身體的各器官和機能發生適應性變化,改善身體形態,最終提高避險逃生的能力的教育過程。教育的實現需要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包括政策法規、人力資源、教學資源等,其基本的組織結構見圖2。
體育課程是唯一一門發展學生運動能力,提升學生健康水平的課程,在培養學生應急避險能力教育體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目的等方面有很多相同或相近的地方,都需要鍛煉學生的身體,增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學生的技能。所以說,體育教學是實現學生應急避險體適能的重要途徑,兩者相互促進,互為補充,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