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植物生理實驗教學中表現性評價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植物生理學是生物科學領域內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而,國內大多數院校早在本世紀初就陸續將植物生理學實驗作為一門基礎必修課程單獨設課評分。按照高校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大綱,該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與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創造性思維,同時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與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工作習慣及嚴謹的科學作風。實驗報告、紙筆測驗常作為傳統植物生理實驗教學考評學生的主要方式,這兩種考核方式屬于終結性評價形式,重點考察學生對原理、現象、步驟的識記能力,而對學生實驗過程中的操作、思維、設計等能力則無法測評。同時學生因長期只能接受被動評價,學習的主動性難以激發,不利于多重性實驗教學目標的實現。為改變上述現狀,我們嘗試將表現性評價引入植生實驗教學。國內外大量實踐表明,表現性評價模式不僅具備“多元化”“、過程性”“、發展性”的特點,在實驗教學中借助于高質量的表現性任務,還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驗,促進學生實驗能力的全面提高及良好實驗室工作習慣的養成[1]。文章依據表現性評價理論,結合實際教學過程,初步探討表現性評價在植生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一、表現性評價及其對實驗教學的意義
上世紀90年代,表現性評價成為教育界和測量界的熱門課題。它是在學生學習完一定的知識后,通過讓學生完成某一特定任務來測量學生的狀態,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常以擴展性的任務和對學生復雜行為表現的分析為基礎。表現性評價目前被許多國家及學科采用,相較于傳統的評價方式,通常有以下特點:(1)在表現性評價中,學生必須自己創造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用自己的行為表現證明學習過程及結果,因而要求激發學生高水準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表現性評價要求教師在教學和評價中擔任新角色,要求教師要完成表現性任務的設定,評價規則的制定以及長期的對學生表現的觀察記錄,這一切任務及最終對學生的評判都要依靠教師自身的經驗智慧。(3)表現性評價能夠消除學生對傳統評價的抵觸,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讓評價成為學生發現問題,自我提高的方式。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實驗設計、觀察、操作、思維及數據分析處理等實驗能力,實驗態度習慣、與他人分工合作的能力、環保意識等實驗素質,都應作為教師考評學生的關注點。而基于表現性評價的實驗教學過程,通過制定靈活的評定量表及檢查表等工具,能夠更加全面地對學生的上述能力及素質進行考察。對于學生,由于測驗具有導向作用,學生在經歷過表現性評價后勢必會考慮以這種新的評價標準為依據尋找自身不足,調整學習策略,而又因這種評價在實驗教學中多次重復進行,必然對教學會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促進學生上述實驗能力及實驗素質的提高;對于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對完成與教學目標密切相關的表現性任務,獲得學生發展狀況的豐富信息,一方面可以使教師更加全面地掌握學生,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另一方面還可以對教學目標產生積極的影響,鼓勵學生發展復雜的能力和技能。
二、植生實驗教學中引入表現性評價的可行性分析
(一)具備實驗教學改革大環境創新是科技發展的方向,是目前整個社會弘揚的主旋律,而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又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特殊作用[2]。因此,對實踐教學的改革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普遍關注的問題。而高校不僅專注高等教育,也是培養基礎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所以高校的實驗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植生實驗教學實施表現性評價具備了良好的改革大環境。
(二)學科與實驗課程發展要求植物生理學是一門實驗學科,隨著新的研究技術與研究成果不斷滲透,該學科的內容、研究技術與方法也在不斷更新和充實,相應地使學科的實驗課在“內容、形式和模式上”都要作出調整,實驗課的核心不再是傳統的驗證性實驗和技術學習,而更多地轉向解決和研究植物生命現象的思路和方法上[3],表現性評價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植生實驗課所需的“內容、形式和模式上”的變化。
(三)具備高素質的教師團隊在植生實驗教學中實施表現性評價,要求教師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最好形成教師團隊,依靠團隊力量共同完成表現性任務的設計、評價標準的制定等課前準備。在高校從事植物生理理論及實驗教學的人員綜合素質較高,且一般不止一人,容易形成團隊力量。
(四)開放的實驗室環境學生要完成表現性任務,單純的實驗課堂已無法滿足要求,需要有相對開放的實驗室環境供他們在自由支配時間來進行實驗。對此,充分利用高校的公共實驗資源,如省級或校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綜合實訓室以及植生實驗室的非上課時間等都是解決上述矛盾的措施。
三、表現性評價在高校植生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在植生實驗教學中實施表現性評價主要包括表現性任務的設計、表現性評價內容和標準的制定、表現性評價的具體實施等過程。相比較傳統的測驗,表現性評價比較耗費時間和精力,通常選擇最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來運用表現性評價。
(一)設計表現性任務好的表現性任務具備以下特征:與教學目標密切相關,應用性,可操作性,與知識的聯系性以及一定程度的開放性。由于受學時的限制,傳統的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開設的實驗內容主要為基礎性、驗證性實驗,綜合與研究性實驗較少。為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在教學中設計了“口頭表述”“、基礎性實驗”及一定比例的“半自主性綜合實驗”這幾種類型的表現性任務。其中,前兩種表現性任務的設計旨在考察學生對基本實驗原理的把握與理解、基本的實驗操作與分析能力,而“半自主性綜合實驗”[4]則與它們不同,它是由教師限定半自主性綜合實驗命題,學生設計方案之前,教師通過做命題內涵及實踐意義的引導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考,隨后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自主設計實驗方案。這類實驗因能考察鍛煉到學生較多的實驗能力及素質,是目前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的一大方向。
(二)設定評價標準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定了表現性任務以后,應結合表現性任務的要求和表現性評價的特點制定評價標準。結合植物生理學實驗自身的特點,評價標準主要包括: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實驗設計能力,儀器使用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工合作、實驗態度、習慣等實驗素質,數據處理及分析能力,問題處理能力以及實驗報告等方面。結合上述要求,為突出實驗內容的綜合性和實用性,我們選取了與農業生產關系較為密切的“玉米幼苗對逆境的生理響應”實驗作為表現性任務,并設定了如評價標準(表1)。
(三)實施表現性評價(1)如上,教師在設計好表現性任務并制定出相應的評價標準以后,應將任務及標準提前發給學生,對表現性標準做出相關解釋并對表現性任務給予意義和方案方面的提示,讓學生產生興趣。在任務執行過程中學生對照標準可以檢查自己達到的水平,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有效性。(2)學生在開展具體表現性任務的實驗過程中,對其出現的問題和錯誤,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并鼓勵學生以組為單位定期討論,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要求學生要做好實驗記錄。(3)實驗結果采取綜合評價的形式由三部分組成:學生自評,組內成員間互評以及教師根據學生表現做出的評價(師評)。評價活動結束后,及時將結果反饋給學生,使學生獲得自己學習的有關信息,方便學生及時進行自我反思與改進。
四、植生實驗教學實施表現性評價的建議
(1)表現性評價穿插于日常的植生實驗教學,不只是一種測評方式,還可以是一種課堂活動,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同類型的表現性任務,并根據學生的表現反思教學,進而優化教學過程。(2)由于學生的實驗能力與素質都是具有發展性的,因此,依據表現性任務對學生評分時,要進行多次表現性任務的實施,積累學生在完成不同任務時的表現信息才能得出較為準確的結論。(3)表現性評價有很大優勢,但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紙筆測驗,最好是將二者結合起來使用。
作者:劉青 許曄 徐國華 王仁雷 單位: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生命科學與化學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