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開放大學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路徑選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開放大學開展社區教育,不僅是其自身職責和發展需求,也是其實現戰略轉型的重要途徑。本文分析了開放大學發展與社區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概括了兩者融合發展的模式及路徑選擇。
【關鍵詞】開放大學;社區教育;融合發展;路徑選擇
開放大學的辦學宗旨是促進全民終身學習,形成學習型社會。社區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重要形式,近些年來不斷地發展壯大,取得了不少的成績,同時也存在自由無序發展等問題。社區教育發展要借鑒開放大學的辦學經驗,開放大學要大力開展社區教育,相互融合,在構建終身學習型社會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開放大學發展與社區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1.開放大學與社區教育的教學目標一致。開放大學主要匯聚各種優勢的學習資源,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為社會成員提供多樣化的教育服務,它的目標是為一切有志學習者提供學習機會,尤其是偏遠地區的群眾,可以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進行遠程學習。社區教育的教學對象是所有社區成員,教學目的是提高社區成員綜合素質,改善生活質量,主要以社區為單位,開展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及提升素養的各種培訓課程。由此可見,開放大學與社區教育所依據的教育理念和實現目標相同,都是要促進社會成員的終身發展。
2.開放大學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是其自身職責和發展需求。開放大學由原來的廣播電視大學轉型而來,如果說原來的電大注重學歷教育,那么,轉型后的開放大學則是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并重。社區教育屬于非學歷教育,發展社區教育,正是開放大學的重要職能,與社區教育相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擴大了生源范圍,把教學的對象擴大到更普遍的大眾群體上,也使得開放教育面向社會更充分,促進了開放大學轉型式發展。
二、縣級開放大學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的模式
1.橫向聯合發展模式。社區教育是一項巨大的、系統性的教育工程,關系到社區的各個單位及全體社區成員。橫向聯合發展模式,主要指開放大學針對教育主管部門、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和各類社會團體等,通過加強橫向聯系,促使教育主管部門加強開放大學建設和社區教育工作的規劃研究,指導管理等,加強教育系統內部資源整合,促進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的有效銜接。聯合共青團、科協等社會組織,結合其自身職能,開展各種形式的社區活動,如科普知識講座,積極發揮其作用,切實擔負起社區教育的職責。引進專業的培訓機構,自愿平等合作參與社區教育,從而推進社區教育蓬勃發展。
2.縱向聯合發展模式。目前,縣級開放大學要推進社區教育網絡的建立,也就是社區學院及各鎮社區學習中心的建立。縣級社區教育網絡的形成,使得社區教育有了實體依托,向上,能夠得到國家開放大學及省市級開放大學教育教學理念創新指導、資源整合等支持服務,向下,可以為各鎮學習中心提供各種支持服務,同時,各鎮具有特色的社區教育項目可以在系統內進行分享交流,總結并推廣先進經驗,共同推進社區教育發展。要形成與社區教育相配套的機制,繼續推進學歷教育,同時積極開展各種類型的非學歷教育培訓,滿足社區居民更廣泛的教育需求,推動縣級開放大學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3.建設數字化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發展模式。開放大學要如何引領社區教育,必須通過一定的載體把各類教育教學資源凝聚起來,才能與社區教育有機結合。搭建數字化學習平臺,利用互聯網,組織開展網絡學習,這是順應時代與技術發展的潮流。移動互聯時代,人們對網絡的依賴迅速提升,對網絡學習的認知度逐年提高。建設數字化學習平臺,提供豐富多樣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再加上有效的跟蹤支持服務,可以打破傳統社區教育集中學習的地域和時間限制,更為高效快捷地提供教學資源,可以使社會成員自主學習,隨時滿足個人的學習需求。這其中,教育資源是開放大學和社區實現共同發展的基礎和源泉,因此在整合資源時,兩者應該共同分享,互通信息,做好組織和協調工作。
三、縣級開放大學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的路徑選擇
下文將以江陰開放大學為例,從思想觀念、教育資源、師資等方面談談開放大學與社區教育如何融合發展。江陰開放大學是一所受江陰市政府領導、市教育局 管理的具有獨立自主辦學權的新型綜合性大學。學校以促進江陰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形成學習型社會為宗旨,借助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在教學上接受江蘇開放大學的管理。江陰開放大學在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基礎上設立,自2015年4月掛牌以來,致力于推進江陰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建設,加強橫向縱向聯系,堅持“一體兩翼”發展,實現了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雙豐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轉變思想觀念,建立健全職能部門。作為一所縣級開放大學,要轉變思想觀念,要讓廣大教職員工認識到自己從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的重要性,要從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高度,要從開放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充分認識開放大學開展社區教育的重要性,實現開放大學辦學從學歷教育為主向全民教育包括社區教育的轉變,是開放大學實現戰略轉型的重要途徑。為了更好地發揮作用,開放大學要建立健全職能部門,可以設立開放大學社區教育服務機構,成立諸如“社區教育服務中心”、“社區教育對外聯絡部”等,履行好社區教育資源的統籌聚合功能。
2.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首先,充分利用縣級開放大學的特色專業。既然稱為特色專業,必然是聚集了優秀的教師及教學資源,結合本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需求,結合社區公眾實際需求,結合技能培訓,科學地制定教學計劃,有意識地改進加強實踐課教學,使其既能作為學歷教育內容,也能打包作為社區教育培訓內容,既實現開放大學教學資源與社區教育資源共享,也促使開放大學真正發揮其社區教育功。其次,牽頭和推動各社區學校及教學點建設,利用原有的覆蓋城鄉的教學網絡體系,發揮開放大學在社區教育中的主體作用,推進社區教育辦學項目的實體化。江陰開放大學自成立以來,積極整合教育資源,先后在周莊鎮、璜土鎮以及顧山鎮設立學習中心,在開放大學體系架構上又邁出了一大步。第三,開放大學所提供的教育資源應以滿足社區居民實際需要與解決社區實際問題為目標,實用性為主。為了更好地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要通過調查研究,充分了解社區居民的需求,可以年齡段區分,結合社區居民的不同需求,開展針對性的有區別的社區教育活動。開放大學可以利用學校所開專業的優勢,開設技能型課程、休閑性課程等。例如,開設電工、鉗工、計算機、外語等技能培訓課程;也可開設攝影、書畫等休閑性課程;同時要兼顧家庭教育、老年教育、兒童教育等。
3.教師隊伍的建設。社區教育老師的選擇極其重要,社區居民學習需求能否滿足,社區教育是否有效,社區教育的推進,都要落實到老師的上課效果上來。開放大學參與社區教育,必須要有一支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如何培養這樣的隊伍?首先,開放大學內部師資挖掘潛力。開放大學的教師要轉變教學思路,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參與到社區教育中去。比如,開放大學機電專業電子專業的實踐課老師,就可以參與技能性課程的培訓。其次,開放大學要建成社區教育師資庫。社區教育受眾是社區居民,社區教育辦學也要依靠居民。可以鼓勵有專長的居民參與社區教育,招募退休教師、老干部及有關專業人士擔當社區教育專兼職教師,促進開放教育與社區教育師資的互補與融合。
4.推進平臺及信息化工程建設。必須要建設一流的學習網絡平臺。作為社區教育的重要載體,江陰終身學習網幾年來的運行實踐表明,學習平臺必須要具備開放性和先進性。江陰終身學習網是一個全民終身學習網絡平臺,具有在線學習、信息、統計查詢等功能,面向全體市民,免費提供海量的資源。由于受眾面廣,上線人數多時,網頁出現緩慢,視頻播放可能卡頓,必須要使用更加先進的技術手段。“江陰終身學習網”現已加盟“江蘇學習在線”,將為市民提供更好更優質的網上學習體驗,發揮平臺在推進終身教育發展中的作用。隨著移動互聯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的廣泛應用,社區居民的行為和思維方式產生了不少的變化。開放大學可以通過建立學習論壇、QQ群及微信公眾號等手段,為社區居民提供溝通交流的平臺,使得社區居民能夠隨時按照自己意愿學習,形成“處處可學、時時能學、人人皆學”的社區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任紅.開放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的優勢[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8).
[2]宋汶怡,黃美初.開放大學協作型社區教育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8,(13).
[3]劉晴.開放大學推展終身教育發展的路徑探索——以無錫開放大學為例[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16,(8).
[4]仲紅俐,葛俊芬.開放大學社區教育導師團隊建設探析[J].云南開放大學學報,2015,(6).
[5]江愛華,張婧.跨界融合:新時代社區教育創新發展的路徑選擇[J].成人教育,2018,(10).
作者:朱敏杰 單位:江陰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