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古箏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眾所周知,古箏是我國特有的民族樂器,具有非常強烈的傳統美學以及審美價值,是能夠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一種音樂藝術表現形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上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古箏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作為整個古箏教學的關鍵內容,審美教育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所在。本文就針對古箏藝術的審美價值展開分析,就古箏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進行研究。
一、古箏藝術的審美教育價值所在
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藝術的發展就是要超越自身價值。而也是因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藝術培養逐漸開始關注。作為傳統藝術和審美教育的主要形式,古箏教學在近幾年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所謂審美就是對美的一種感受、感知和創造,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對于美的一種追求和實踐。審美教育理論則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教育對于審美教育的關注逐漸增大,作為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審美教育藝術表現形式,音樂教學不論是從精神層面、教育層面來說都具有典型性。所以,以音樂為媒介進行的審美教育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和價值。作為古典音樂的表現載體,古箏是我國最具有代表性的樂器,其所體現出的中華民族傳統之美與深層次的藝術美,在現代多元化的音樂審美觀中具有著較強烈的體現。因此,審美教育中運用古箏教學來體現審美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不僅能夠充分融合古箏教學與審美教育,更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力與表現力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古箏教學中具體審美教育分析
(一)音色與韻律之美音色作為音樂學習中的重要因素,是區分音樂的最基本特征。因音色的不同,音樂產生的美感也是不同的。作為我國傳統且典型的音樂藝術民族樂器,古箏的音色清亮、盈透,有較強的節奏感和清揚的旋律,同時古箏自身具有的獨特氣質也決定了其審美價值所在。目的、功效、作用以及場合的不同,古箏所表達的韻律美感表達形式也有一定的差異,而作為決定美妙音樂的關鍵因素,音色與韻律對于古箏的審美教育起著關鍵的作用。比如:很多時候,人們只要想到古箏就會想到古代美人在清風徐徐下彈奏一首首悠揚恬靜的曲子,這對于陶冶情操有著極大的作用。其次,因古箏具有獨特的韻味,相較于其他現代樂器來說,尤其是其五聲調式的四個偏音,使得彈奏出來的曲子別具一格。例如,在《秦桑曲》中,古箏苦音偏向于凄楚、柔美;但在潮州曲子《寒鴉戲水》中卻偏重于委婉、清醇。所以,在實際的審美教育過程中,因旋律的不同,讓學生深入的了解其區別,并反復嘗試不同韻味的技巧,使學生體會其中的內涵和韻味,從而促進審美觀的提升。
(二)意境之美眾所周知,音樂是一門學科,是培養學生音樂能力和審美觀的重要學科,是實現音樂教學的重要途徑;更是開拓學生視野,提升其審美意識并培養各項綜合素質的學科。而審美教育作為現代教育的一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價值觀和心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通過不斷的練習,使學生領會其中所要表達的意思,從而了解其中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這樣一來,不僅能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還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藝術表現力以及鑒賞力等多種能力。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漁舟唱晚》描繪的是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景色,利用古箏彈奏出來,悠揚、清透的曲風很容易將學生帶入情境。而另一個《洞庭新歌》所描繪的湖水漣漪的景象,也能夠輕松通過古箏演奏出來。這也正是古箏教學中審美教育價值的完美體現。
(三)儀態與情感美教育古箏教學是審美教育的載體,而其體現出來的情感教育對于審美教育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有必要強調古箏教育中的儀態和情感教育之美,因為在審美情感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有靈活有效的教育策略,為學生學習創建積極生動的學習情境,要用古箏教學自身體現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撥動學生內心對藝術的真實情感,讓學生在欣賞藝術和感受藝術的時候獲得審美體驗,進而陶冶性情,凈化其心靈,提高其藝術思想境界。不僅如此,古箏教學的情感美教育作為其重要的審美教育價值,有著濃厚的情感特征,這也正是情感表達藝術,通過情感引導學生去欣賞美、感受美的過程。
三、結語
總之,作為感知藝術、傳統美學與情感美審美教育的載體,古箏教學應體現出基本的音色與韻律之美。同時,在投入情感中體現出儀態與情感美教育,以此來體現古箏教學的審美教育價值,發揮古箏藝術的美學特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作者:于芳 單位:酒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