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生物科學修養培育剖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加強實驗探究,培養創新精神
科學進步的動力在于創新,而創新源于實踐。生物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許多生物現象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得到解釋,生物理論也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和總結。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多組織學生進行生物實驗,鼓勵學生多觀察、多動手、多思考,在實驗的環境下使學生領悟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例如,在做“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質壁分離復原”實驗時,教師要在學生進行試驗前準備充足有選擇性的實驗材料和工具:紫色洋蔥、清水、30%蔗糖溶液、60%蔗糖溶液、30%鹽水、顯微鏡等。在學生完成課本要求的實驗后,教師可以針對實驗提出一系列問題:除了30%蔗糖溶液,能否采用其他濃度的蔗糖溶液?相同濃度的鹽水是否能讓洋蔥細胞質壁分離?
質壁分離的速度和程度是否與試劑的種類和濃度有關?根據這一系列問題,學生可以以小組形式進行進一步的實驗探究,得出相關結論和規律,促進課堂實驗向探究創新的方向發展。
聯系實際生活,了解學科應用
生物學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每個人的出生、成長、衰老過程都涉及生物學的相關理論,因而,在生物教學中聯系實際生活,關注生物科學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顯得尤為必要。例如,在完成“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教學后,教師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相關的實例,讓學生積極思考,與生活相聯系。
比如人們在吃了比較咸的食物后,會感到口渴;在腌制咸菜時,把鹽灑在新鮮的蔬菜上,過一段時間,蔬菜中會有水分滲出來等。此外,教師要提倡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生物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例如在學完《環境與穩態》這本書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身體健康和生態問題,合理使用藥物,踐行環保理念,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環境保護活動。
結合前沿科技,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生物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近年來出現了不少頗受爭議的新技術,如轉基因技術、克隆技術等,這些技術的產生一方面幫助人類解決部分困擾已久的問題,如轉基因糧食的高產量緩解了食物短缺等,但另一方面,也為人類帶來了新的難題,如安全和健康問題,倫理問題等。
由此可見,用好生物技術,必須有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作為支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STS教育(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社會“Society”)理念,將生物科學、生物技術與社會相聯系,重視科學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在從事任何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創造時,要以正確的價值取向為引導,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考慮對社會造成的影響,讓生物技術真正造福人類。
作者:沈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江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