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歷史教學現狀(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歷史課的學習對學生提升綜合素養不可或缺,而且歷史課在初中課程中分量也是比較重要的。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進深,初中的歷史課程教學相比傳統的歷史授課有了明顯的改觀,可是實踐中發現還是存在不少的問題需要進行改進,那么深入分析和解決這些歷史課程的問題很有必要,借著深入的研究會探索更多的教學方案,促進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升和增進。
關鍵詞:初中教學;歷史課程;問題對策;淺談
受升學的分數權重影響,人們往往會認為初中歷史課就是一門不重要的,甚至說可學可不學的科目,因為對升學影響不像語文、數學、英語主科。很多老師和學生也是把初中歷史課看成是副科而不是主科,種種認識法嚴重阻礙了初中歷史課的發展。然而,初中歷史可以讓師生學到很多知識:自人類在地球上的出現到近現代世界的發展,各個歷史時代中人類的發展都有很多故事和智慧,世界各地的民族發展衰亡、王朝的興盛和覆滅、歷史運動等無不是精彩的歷史畫卷??梢妼W習歷史知識,能讓學生從歷史宏觀角度認識人類的發展過程,更加愛客觀的看待歷史問題,有助于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對他們提升綜合素養大有裨益。所以,剖析探究歷史課中需要要改進的問題,找尋有效的解決辦法,對初中歷史教學意義非凡,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也是很有積極促進作用的。
1簡要列舉初中歷史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
1.1教學條件和教育方法落后,學生細化吸收少
初中歷史課教學條件較差主要體現在初中歷史課教學的硬件設備不足,過于落后沒有引進現代化教學,甚至教授歷史課的教師對新媒體教學不甚了解,無法開展。那么,歷史知識的講解還是運用的老套的方式,局限于歷史課本,拘泥于歷史課堂,與現實脫節,導致學生對歷史課的理解不足。另外,歷史老師的教學教案也是老套的,注重課本知識的灌輸,缺乏時代感和細分化,學生感覺離歷史的故事好遙遠,對知識點的認知和吸收不好。
1.2以往老套的教學方式急需轉換
為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很遺憾地是現在一些初中歷史老師還是在用以往的的歷史課授課方法,教師在講臺主講學生在臺下只是聽課,沒有創意的提問,有沒有有趣的歷史課題活動,一堂課下來,學生過的死氣沉沉,不發言、不參與活動、不研討,學生感到很厭倦、乏味,那么更不要說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欲望了。傳統的授課方法也并不是一無是處,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最短的時間里能在教材的范圍內學到歷史知識,可是這樣不利于學生的主動意識和主體地位的發揮。這樣會導致學生依賴于教師講課,沒有獨立思考、善于發現問題、積極探索問題的學習習慣的產生和建立,完全束縛于教材和課堂。而且,以往的初中歷史教學形式單調,缺乏創新性教學。
2淺析如何改進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措施
2.1把歷史知識融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講解
歷史雖遙遠,但也是可以走進師生的生活中的。人類歷史是被人們不斷創造的過程,人類的發展也是在人類的實際活動中進行的。所以,怎樣把初中歷史課的知識講解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內,讓他們主動地把歷史課和生活學習相關聯,使他們借助學習歷史知識,養成運用知識看待思考歷史社會發生的一切人和事物。比如,歷史教師借助時下比較受關注的話題和事件,放到課堂上讓他們剖析,深刻認識這些歷史現象和問題,從人類歷史長河的宏觀角度找尋原因和發展軌跡以及解決措施,這樣一來就會把歷史課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了,初中歷史課的空間得到極大的拓展,又使學生培養了良好的宏觀思考的素養。
2.2轉變教學舊觀念和方法,探索新型的歷史課程教學模式
新的歷史課程標準提倡把學生放回學習的主體地位上,積極參與歷史課學習和教學互動,讓學生在更好的氛圍中學習和聽課。因此初中歷史課堂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和積極性,在分組合作中進步。比如,近年來被廣泛關注的自主活動教學法就是在學生有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的基礎上,使他們更多地加入到歷史課教學中,在學習的過程中加入讓他們學會獨立自主、自由掌控、積極創新,主要是使他們的主動性受到激發,并有利于歷史的學習。
2.3為學生營造不一樣的學習歷史的氛圍
歷史課并不是人們認為的老古董,而是文化氣息最濃厚的學科,在歷史課程的文化特質的陶冶中,學生會養成更加寬廣的情懷、深邃的洞察力。那么歷史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特點靈活地開展教學,使學生對歷史課有新的認識,不感覺枯燥、沉悶。另外,給學生營造一種不同于以往的歷史學習氣氛,課堂是有趣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師生之間的探討是民主自由的,教師又能正確、恰當地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總之,要想改進初中歷史教學的不足之處,教師就得嚴密結合時代教學的發展步伐,正視問題,積極探索解決方案,改進教學條件和措施的同時,積極學習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歷史課也生動、鮮活起來。
參考文獻
[1]康凱對提高歷史教研組活動有效性的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6).
[2]江海云.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S1)
作者:王桂云 單位:長春市第105中學
第二篇:問題教學法在中學歷史教學的運用
摘要:問題教學法指圍繞問題來開展教學的方法。問題教學法需要創設特定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力。筆者著重分析了問題教學法在歷史教學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問題教學法在中學歷史教學運用中應遵循的原則,并探索了問題教學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歷史教學;中學
在新課改背景下,運用問題教學法開展歷史教學已經成為歷史課程改革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中學歷史教學運用問題教學法的過程中在教師、教材以及教學理念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積極解決。分析問題教學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不僅能提高歷史教學質量,而且對歷史課程改革有著重要意義。
一、問題教學法在中學歷史教學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主體地位定勢。問題教學法偏向于教師一方,忽視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生的心理特征。尤其在我國學校教育中,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長期居于課堂的中心地位,掌控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并且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都是教師制定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能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而問題教學法需要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礎,加強重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認知特征,以學生的學習水平為依據設置相關問題。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是根據教學內容,將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設置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教師在課堂中仍處于主導地位,扮演著課堂教學的掌控者,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教材權威定勢。我國的歷史教材是國內權威專家編寫的,很多歷史教師認為歷史教材準確無誤,權威性較強。因此,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大多數教師向教材中心傾斜,導致學生形成了教材至上的觀念,不敢去懷疑教材內容的正確性。并且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以教材內容為標準答案,一旦學生的回答偏離了教材內容,教師就會否定學生的答案。教材權威定勢嚴重影響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教師素質有待提升。在新課改背景下,新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很多教師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但是,在使用新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注重課程標準。尤其在運用問題教學法的時候,部分歷史教師忽視了學生的知識水平,設計的問題超出了學生的能力范圍,學生很難想出合適的答案。另外,還有部分歷史老師在使用問題教學法的時候,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很短,學生還沒有想出答案,歷史老師就著急開始公布答案,以完成教學任務,嚴重影響了問題教學法的實效性。
二、問題教學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運用中應遵循的原則
第一,問題情境性原則。在中學歷史教學中使用問題教學法需要遵循問題情境性原則,向學生提出一些根據現有的知識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思考的欲望,進而創設與問題相關的情境,將學生引入到情境當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情境中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第二,層次性原則。問題教學法應積極遵循層析性原則,根據學生的層次和知識水平提問出相應的問題。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基礎性的知識,讓歷史知識不夠扎實的學生進行回答,設計性問題引導基礎知識較為扎實的同學進行思考;第三,開放性原則。中學歷史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需要遵循開放性原則,鼓勵學生采取多種方法和途徑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問題教學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根據教學內容上設計不同類型的教學問題。首先,認知記憶型問題需要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理解和記憶、認知記憶型問題多用于學生的知識檢查,不能在課堂上頻繁使用,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另外,認知記憶型問題多用于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的學生;其次,集中型問題需要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并搜集整理相關的材料才能得出答案。歷史教師在設計集中型問題時需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積極為學生提供相關的歷史資料,引導學生對歷史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得出問題的正確答案;最后,分歧型問題主要指沒有標準答案的,多為選擇題或判斷題。這種類型的題目很難設計,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加強學生對材料的了解和分析,進而在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相關的答案。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應平等地對待學生,積極關心幫助學生,為學生構建一個安全的心理區域,營造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的緊張感,積極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表述自己的觀點;其次,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運用問題教學法的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加強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行思考問題;最后,教師應積極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權威、質疑教材,敢于懷疑自己認為不正確的知識,并對這些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不斷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培養學生的問題發現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教師在運用歷史教學法的過程中應積極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肯定,引導全體同學進行問題思考,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另外,教師應加強重視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溝通,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搜集學習資料,集中集體智慧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黎青.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問題教學法應用研究[J].新課程,2015(12).
[2]谷長生.歷史問題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6).
作者:劉溦 單位: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第三篇: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歷史思維能力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我國中學教育水平也在不但提升,尤其是教育理念發生了關鍵轉變,從傳統的應試教育逐漸轉變為思維能力的培養。歷史是一個國家文化的象征,通過歷史可以明確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動力,所以很多中學把歷史課程的教育和培訓當做中學教學的首要任務,通過培訓歷史思維能力,不但能幫助中學生對歷史有統一的認識,而且還能培訓他們分析和歸納的能力。本文通過多年的歷史教學經驗,對培訓中學生歷史思維的途徑和培養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分析,希望對歷史教學培養歷史思維能力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中學課程;歷史教學;歷史思維能力
引言
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應試教育為主,也就是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弊端,應試教育和古時候的科考試有很大相同點,都是取得好成績,而去學習和教育,分析學生能力的標準就是分數的高低,同時傳統的應試教育往往會忽略學生非質量因素的培養,導致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出現排斥學習的心理,最后導致學生即沒有學到相關的知識,又導致學生創造力喪失。在這樣的基礎上,學校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就不得不把應試教育轉變為思維能力的培訓。
1.培養中學生歷史思維的基本途徑
1.1將培養學生學習歷史興趣作為重點
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對培養歷史思維能力有非常重要重要的意義,所以學校的歷史老師要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比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學習,在學習隋唐歷史時,通過講述隋唐英雄的故事,提升學生對隋唐歷史的興趣,因為隋唐英雄可以說是每個中學生都非常向往和崇拜的人物。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帶著一點目的性,與歷史課程要緊密聯系,保證學生能自主的去探索和掌握歷史知識。
1.2將培養歷史學習方法引入中學生歷史教學中
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要以傳授歷史知識為主要目的,在歷史教材的基礎上融入新鮮的教學風格,從而完善歷史教學的方法,保證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既能學習到歷史的概念和原理,也能對歷史的發展進行統一的歸納和思維推理。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效率。提升敘述歷史思維能力是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主要的目標。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不斷完善,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理念被應用到教學中,使得學生能夠多元化、多渠道的學習中,即為學生提供良好學習知識的渠道,還能保證學生學習到更好的歷史知識,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歷史教學方法的提升。通過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能實現學習對歷史知識的進一步認識,保證歷史知識結構更加科學、合理。
1.3將愛國主義引入歷史教學中
愛國主義永遠是一個熱門話題,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對培訓歷史思維能力有非常大的作用,是提升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主要動力。所以,在中學生歷史教學中要融入愛國主義情懷和愛國主義價值觀。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營造一種和中學歷史相符合的愛國主義,把愛國主義引入到歷史教學中一定要注意不可隨意添加點綴,愛國主義情懷要貫穿我們一生。需要歷史老師精心編排和創作,才能發揮實際性的效果。把愛國主義情懷引入歷史教學過程中,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而且還能讓他學生更加深刻體會愛國主義情況。能保證學生通過自身學習對歷史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探討。
2.培養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需要注意的問題
2.1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不能用固有的模式
歷史本身就沒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培訓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不能以一種不變的模式來研究和分析歷史知識,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提升教育質量,我具有5000年的歷史文明,每個時期歷史都不相同,所以需要教師在不斷轉換教學風格,比如在講述西漢、盛唐時選擇激揚的講述風格,而在教書抗戰內戰的歷史時選擇婉轉的教學風格。通過教學風格的轉變,把學生帶到真實的歷史事件中,從而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思維能力的最頂端,所以中學歷史教學中,培訓學生歷史的思維要以培訓創造性思維為主。
2.2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不能脫離了歷史和現實
雖然思維能力是比較廣闊的一個概念,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不能脫離原有的歷史和現實,在中學歷史教學中,要以歷史真實的歷史為基礎,憑空編造的歷史結論不具有真實性。歷史思維能力不但是對歷史事件的反映,也是當前社會的縮影。當前社會的每個方面都可以通過歷史的觀點來進行講解和闡述,但是通過歷史的某些觀點卻能發現當今社會存在的基本矛盾,而且還能就存在問題提供一系列解決措施,所以說中學生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歷史思維的能力不但不能脫離歷史,需要尊重歷史和現實,這樣才能提升學生歷史思維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培訓歷史思維能力是中學生歷史教學的首要任務。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對培訓學生歷史思維能力越來越重視,本文通過分析培養中學生歷史思維的基本途徑,培養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需要注意的問題,希望對我國中學生歷史教學中的思維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幫助,隨著我教育體制不斷改革和深化,很多新型的教學模式被引入到中學教學過程中很多程度上挺好我國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于英華.中學歷史教學中歷史思維能力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35:51.
[2]聶林山.淺析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歷史思維能力[J].紅巖春秋,2016,03:64-65.
[3]程子金.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歷史思維的培養[J].赤子(上中旬),2014,20:145-146.
作者:陳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