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教育分析的留守兒童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面對留守兒童這一弱勢群體,解決他們成長中的問題,使留守兒童與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這就是我們調查的目的。通過對進行的家訪和調查問卷的整理、分析,對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及建議有:
1.強化教育觀念
對于部分教育觀念落后的家長,教育行政部門應強化其教育觀念,改變感念,認識到“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而不是打工改變命運!留守兒童的家長要轉變觀念,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要從孩子成長的長遠出發,外出務工的家長盡可能多回家,多一點時間陪孩子,和孩子在一起學習、生活。
2.發揮當地學校教育的作用
學校是留守兒童活動的一個重要場所,是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一個重要部門,學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1)對外出務工家庭未成年子女教育情況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調查。調查摸底,擬訂方案,為實施留守兒童關護行動打好基礎。通過調查,可以解決外出打工的家長對留守兒童的監護的真空或半真空狀態,加強家長、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鏈中呈現出的明顯薄弱環節。
(2)建立留守兒童家長聯系熱線。通過書信、電話、家訪、召開家長會等途徑,與相對應的留守兒童家長保持主動性溝通、經常性聯系,讓家長及時了解掌握孩子的情況,遇到重要問題責成其回家親自參與解決,為留守兒童能與其他孩子一樣的健康成長創造更好的條件。
(3)開展針對留守兒童的主題教育活動。針對留守兒童易發性、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在中小學要組織開展“自尊、自立、自律、自強”的主題教育,活動形式以主題班會、隊會等適合留守兒童的形式進行。引導留守兒童自尊、自立、自律、成長中力求自強,防范和克服身上容易出現的不良嗜好。
(4)發揮寧夏高校服務地方的作用。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要發揮寧夏高校的作用,特別是寧夏十四所高校在校大學生的作用。由于大學生和留守兒童的年齡相差小,所以更容易進行交流,把大學生作為留守兒童的傾訴對象,通過與大學生的交流,解決在成長中遇到的煩惱。可以借鑒和推廣寧夏大學福特基金PHE項目子項目“牽手俱樂部”的模式,讓大學生參與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開展“心手相連”與留守兒童結對幫護活動,進行信件的交流,傾聽留守兒童的心聲。使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讓他們和在父母身邊的孩子一樣,幸福快樂,茁壯成長。
農村留守兒童,是兒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農村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建設者之一,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僅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而且關系著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關系到農村的穩定,關系著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系著黨和國家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好這一人口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化現象,已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只有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應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才能使農村留守兒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讓他們和同齡人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趙國勝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