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環境下城市留守兒童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城市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調查及分析
1.網絡沖擊青少年的正常生活,形成強迫、焦躁的不良性格。城市留守兒童在親情饑渴的情況下,網絡聊天、網絡游戲成了他們生活的主要內容,因長期迷戀好玩刺激和富有挑戰性的虛擬環境,使其心理焦躁不安,形成一種強迫癥。具體表現為往往沒有一定的理由,無節制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網絡上持續聊天、打游戲,并在生活中出現各種行為異常、心理障礙、交感神經功能部分失調的現象。這種懶散的生活方式,浪費精力、荒廢學業,也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生活和學習,容易使其誤入歧途。
2.網絡影響青少年的人際交往,形成敏感、偏執的不良性格。城市留守兒童衣食無憂,父母忙于工作,與子女溝通交流較少。隨著“虛擬學校”、“虛擬家庭”、“虛擬銀行”等虛擬事物的誕生,這些留守群體找到了心靈的寄托,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往的機會大為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人與電子產品的頻繁接觸。在傳統交往中,人們遵守著一定的價值標準,而在網絡中,流行的是隨意交往、自得其樂、為我所用、不計后果。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網絡中的不良信息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數字、符號通過交際來傳播[1]。這些留守群體整天沉溺于網絡,受不良信息的污染,很容易導致行為的普遍失誤,不但他們的身心健康會受到摧殘,而且面對面的社會交往會削弱,淡化了與親屬、鄰居、同學之間的感情。當他們從網絡中走出來的時候,會對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漠不關心或做出粗暴、無禮的行為,面對不理想的社會現實,他們會感到悲觀失落和消極。這些行為嚴重影響著他們的人際交往。
二、城市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對策和建議
1.加強城市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家長應正確引導子女上網。青少年期是個體生理發展的加速期,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帶來了一系列的心理危機。對于家庭來說,孩子們主要是缺乏真正地來自于家長的關心和教育,只要家長們能按照正常教育體制進行教育,給孩子正常的關心照顧,他們才能健康成長。①敞開心扉,做子女的知己。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城市留守兒童性格多表現為:自我、叛逆、孤僻、暴躁等。面對這些性格古怪的留守兒童,家長要做的是騰出多一點的時間給予孩子心靈的關懷[2],傾聽孩子的心聲,與孩子多進行溝通與交流。當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家長不能打罵、批評孩子,要鼓勵孩子戰勝挫折,幫助他們找到自信、看到生活的希望、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從而激發他們內在的精神生命力和潛在的道德主體意識,使他們成為具有積極生活態度和充滿希望的人。當他們取得成功時,家長也要及時分享他們的喜悅,肯定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平時,除了面對面與孩子溝通交流外,父母還可以通過qq、微博、微信等與孩子交流,引導孩子正確的生活、學習,做孩子值得信賴的知己。②解放思想,為子女提供一個網絡空間。在網吧,青少年的行為往往處于一種完全失控的狀態。因此,家長要解放思想,為子女提供一個網絡空間[3]。家庭網絡的開通,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去網吧上網,但家長要對子女的上網時間、上網內容進行監管,引導他們去接觸一些適宜他們年齡段的網站,避免孩子沉迷于游戲之中。家長有時間可以與孩子一起上網,交流從互聯網上得到的信息,交換自己的見解,并對他們進行網絡安全教育,避免登陸不良網站,受到網絡侵害或引發違法犯罪。家長還要經常查閱孩子上網的歷史記錄,關心孩子到底看些什么,學到些什么,發現問題要及時疏導、糾正。這樣才能做到對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心中有數,孩子也可以在規則嚴明而又民主寬松的家庭氛圍中,安全而愉快地享受網絡世界的精妙[4]。
2.重視城市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學校應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學校是城市留守兒童教育的主陣地[5]。城市留守兒童不同于農村留守兒童,他們不缺零花錢,但他們對零花錢的自理能力不強,加上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嬌寵溺愛,便養成一種亂花錢、進網吧、玩游戲,甚至逃學、自暴自棄的惡習,形成自私、孤僻、暴躁、蠻橫的性格。作為教師,我們應循循善誘,讓他們知道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體會到父母工作的艱辛,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知道父母工作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為了讓他們生活得更好。教師應多關注這些留守群體,教育他們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防止他們曠課、逃學、去網吧等不良的活動,讓他們回歸課堂。教師還應針對城市留守兒童的性格特點,舉辦各種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通過活動的開展填補學生心靈的空白,讓他們覺得學校生活是他們生活中美好充實的一部分。有條件的學校還可成立心理咨詢機構,開設針對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的心理課程,專設心理教育教師,共同對兒童的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壓力進行疏導,為留守兒童排憂解難[6],引導兒童走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幫助兒童健康、和諧發展。學校要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大多數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監管,自制力差,再加上脾氣暴躁,往往會因為一件小事而和同學大打出手,甚至干出違法的事情,嚴重威脅著其他學生的人身安全,造成極壞的社會影響。所以,作為老師,我們還應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讓學生知道如何來保障自身權益。教師要經常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及身心健康狀況,幫助他們糾正思想和行為方面的偏差;經常與教師交流互動,指導留守兒童每月定期以qq、微信、微博等形式與父母聯系;平時給予留守兒童母親般的關愛,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多組織留守兒童參加集體活動,多到留守兒童家里走訪;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托管人、任課教師溝通、交流情況,更要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讓每一位留守兒童都能快樂的生活。
3.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監管力度,凈化社會環境。城市留守兒童自制力比較差,像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網吧、游戲廳、錄像廳等這些不良的社會環境對他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容易使他們誤入歧途。因此,政府及相關教育部門應加強對網絡不良信息的整治,采取強制性措施,嚴厲打擊有礙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從源頭上切斷淫穢信息傳播的利益鏈條。同時,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強對網絡的監管和制作,大力發展適合青少年瀏覽的網站,促進他們健康上網,在網絡中學習與生活,健康快樂的成長。在這個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網絡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但也給我們教育下一代帶來了挑戰。我們應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應對策略,充分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積極預防和克服網絡的消極影響,讓網絡環境下的城市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作者:雷海玲楊海單位:.衡陽師范學院科技處衡陽師范學院生命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