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領域人的全方位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全面發展”釋義
所謂人的全面發展,指人能夠作為一個完整的個體在自由王國里面得到各方面的健全發展。具體來說,一是指人們的自身活動能夠被自己所駕馭;二是指人們可以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而靈活地從事多方面的活動,并施展獨特才能。
馬克思把全面發展的人稱為“把不同社會職能當作互相交替的活動方式”的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一方面指每個人能獲得和其他人一樣的合乎社會各方面要求的人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指每個人能獲得與個人自身全面發展相適應的條件。
從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發展學說以來,教育被認為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如今,人的全面發展已經普遍地成為人類教育的理想目標。
二、學生“全面發展”的現狀描述
隨著知識爆炸以及對效率、效果的盲目追求,教育也被烙上現代工業文化的烙印,工業社會的規模化、標準化、程序化越來越滲透到教育領域,教學按照預先計劃好的統一程序、目標和過程進行,學生像一個個被驅趕著接受知識的物質載體一樣,被關閉在教育的“鐵籠”下,被動地灌輸已經固化了的知識體系和框架,教學忽視了其所應該具有的人文性和價值性,人的智力與體力、興趣與愛好等被片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計劃在無形中被擱淺、拋棄。
1.教學的計劃性與組織性對學生探索精神及好奇心的扼殺
人生來熱愛追求真理,正如洛克所說:“兒童的好奇心是一種追求知識的熱望,……這是自然為他們提供的掃除天生愚昧的優良工具。”然而,在課程與教學實踐中,我們卻常常忽略了這一點。由于學校教育是一種有計劃、有組織、系統地傳授文化知識與技能的活動,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常常是教師在上面傳授知識,學生在下面被動接受整齊劃一的教育內容,教師過分追求學生對知識識記了多少,而忽略對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培養,學生處于被強制、被規范的被動學習境地中,使其與生俱來的那種對真理的強烈好奇以及探索知識的熱切渴望被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給無情地磨滅了。
2.“灌輸式”教育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的忽略,使學生學習主動性喪失
我們的教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仍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常采用“填鴨式”的灌輸教學,教師圍繞著教材進行教學,學生的任務就是掌握和理解學科內容,盡可能地獲得考試高分,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的教學活動成為一種簡單、封閉地執行教案的過程,忽視了對學生的啟發和誘導,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個人特點被無情忽視,學習主動性喪失,教育培養出一批批高分低能、素質不高、對學習沒有濃厚興趣的學生。
3.答案標準化模式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發展的阻滯
現代教學理論常倡導一種規范、標準化、控制性的教學過程。在此過程中,課程成為一種脫離于教學情景和學生接受性的預設性的東西,教學成為一種忠實地傳遞文化知識的過程,教育脫離了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多彩環境。單一呆板的標準化使得學生創造性、發散性思維喪失。避免犯錯、答案標準化的教學模式以犧牲學生的個性與創造性為代價來塑造所謂“全面發展”的人,使學生無形中被迫丟掉了學生全面發展應有的真實情景、生命氣息及獨特個性,從而變成一個個“全面平庸”的人。此外,學生的被動接受,使其自主參與、主動建構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喪失,導致學生似乎占有的“材料很多,而生產的知識卻如此之少”。
4.評價機制的單一化,使得教育教學重知識、輕能力
我們提倡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已經很多年了,然而教育教學實踐中卻依然沿用應試教育的評價方法去評價素質教育要求下的學生和教師。我們依舊用一張考卷評價學生的學生成果,用學生的考試成績評價教師的教學成果。評價標準簡單劃一,使教師無形中片面重視學生成績,而忽略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評定,導致教師教學盲目追求提高學生對固有知識的記憶與掌握,而忽視學生能力全面發展的培養。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改善措施
面對不利現狀,我們需要找出相應的改善措施,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持寬容尊重的態度,重視學生個性與創造性的培養
教學要適應學生的天性和遵循教學規律,這是現代教學的重要特征。現代教育要以寬容、尊重、關愛、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依據學生身心發展水平來進行課堂設計,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重視學生健全個性的培養,使課堂教學成為一個輕松、愉快、充滿活力與創造性,主動發展,引導人、改變人的有效途徑。教學應該尊重學生作為人的真實存在而尊重學生個性與創造性,應使學生生活在真實而又豐富的教學生活中,彰顯獨特個性,將其培養成為一名富于生活內涵和生命氣息,真實、獨特且充滿創造性的人。
2.教學目標分類多元化,重視學生自由、和諧、全面發展
學校教學要重視“三基一個性”的教學目標體系。通過有效教學,使得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發展基本能力并促進個性健康發展。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身體、智慧、德行和信仰方面和諧發展的人。要注重學生本身的因素,尊重人,注意使人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及和諧發展。
3.師生互動啟發式教學,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活力
教學歸根結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共同活動,師生互動是決定教學實際狀況最直接的因素。因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反對知識認識的“旁觀者理論”,需強調學生在知識認識和教學情境中的主動參與與自主建構。在某種意義上,教學就是創造個體新知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學習的動機與興趣,關注學生個性特點,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思維方式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研究學生、傾聽學生、發現學生,與學生平等對話,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場上與學生雙向交流溝通、互動啟發,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4.改革學生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建立新的教育評價機制,從單一的評價視角轉為多維的綜合質量評價,以“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為準繩,結合實際,從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入手,采取多樣化評價方式,嘗試學生評價機制的改革。強化教育、檢驗、反饋、激勵的綜合功能,既要評價學習效果,又要評價學習過程;既要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要評價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及思想、意識、品質的提高水平。嘗試使用開放性測試,即實踐測評,來掌握學生的技能形成情況。如在外語教學考察中,重視學生的外語口語表達、朗讀、寫作能力;計算機學習中重視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等。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的收集信息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實踐創新能力,以及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等方面的素質也應列入考核范圍,使教學評價機制的維度相互滲透融合,體現一定的多維性、全面性以及發展性。
四、結語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當今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評估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我們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高度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品質的培養,重視對其情感、意志以及創造性和發散思維的培養,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以使學生在智力、知識技能、人格品質和身體素質等各方面得到真正全面的、整體的、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