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生生物解題能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現行《生物考試大綱》中對學生能力考查中規定,考查學生用恰當的生物學語言描述生物學現象和規律的能力。這種能力的考查在高考試卷中大多以閱讀型、方案型考題出現,這類考題信息量較大,有些考題文字很多、有些試題圖文并茂,有的背景材料豐富,有的考題所陳述的知識教科書中沒有,對學生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學生在生物學科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確領會題意,答非所問;答題時表述不規范,不能用恰當的生物學術語準確地描述生物學現象及規律。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一要重視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二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1.圍繞教材,指導學生閱讀
教材是學生獲取生物知識重要的基本的工具。我們的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圍繞課本進行的。為了使學生對閱讀教材產生興趣,不厭倦、不反感,避免在閱讀中出現走過場、不深入探究的現象。首先要指出閱讀的范圍、內容、目的。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景來激發學生閱讀的動機和興趣,例如編寫閱讀提綱,或者是閱讀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安排的思考題要把握好難度,以學生通過一定的思考能進行解答為尺度。
例如,在學習新陳代謝知識時,高中生物教材仍沒有對“生命”做出一個準確的定義。怎么通過閱讀使學生對生命的概念有一個明確和深入的認識呢?教師可先請學生閱讀課本相關論述:“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體現者”“新陳代謝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結束了。因此,新陳代謝是生命的最主要的基本特征,是物與非生物的最根本的區別”“生物的各項生命活動都有它的物質基礎”“蛋白質和核酸是生物體內最重要的物質,沒有蛋白質和核酸就沒有生命”,然后讓學生闡述他們對生命的認識,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紛紛表述對生命的認識,學生的種種論述雖不能視作對生命的準確定義,但此問題的提出及探討,使學生對生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這就是引導學生閱讀的收獲。
同時,教師所設置的問題還要有一定的坡度,讓學生一步一個階梯地達到目標。例如:基因的概念很抽象,學生只是單純的、機械的閱讀是不能領會其內涵的,最后學生的腦海里還是一團亂麻。這時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后思考:基因與DNA的關系、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和基因與性狀的關系。讓學生分別從這三個關系來思考,理不清時再閱讀,并且邊閱讀邊思考,進行思考型閱讀。這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滿了感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各種心理活動。對于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2.提高學生識圖、讀圖能力
插圖在教材中占有相當的篇幅地位,內容也很多,有模式圖、示意圖等形態解剖圖以及曲線、表格式的生理圖。出現插圖的地方往往也是教材的重點、難點所在。在高考中也常以圖表型考題出現考查學生的識圖、讀圖能力,觀察、分析、思維能力、圖表轉化能力以及用圖來反映生物學現象及規律的能力。在歷屆高考試題中,此類題型占有相當的比例。所以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培養學生的識圖、讀圖能力。
引導學生識圖首先讓學生認識插圖的名稱、特點、重要功能等知識,其次還要引導學生對插圖進行深入剖析,挖掘出圖中所包含的內涵和外延,促進知識的綜合和深化。
例如,人教版生物教材中第五章“植物的個體發育”一節中,有“子房壁和胚珠的模式圖”。引導學生閱讀此圖,首先認識圖中各部分的結構、位置、名稱及以后將發育成什么,精子和卵細胞在哪里受精等直觀的隱含的知識。
在指導學生閱讀圖表時,要注意材料中圖表、曲線等非文字形式部分的作用,要仔細分析它們所表達的內容,特別是隱含的知識。指導學生閱讀背景材料豐富、文字較多的試題時,著重指導學生對信息進行有效提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如總結出文字材料的主題和每段的含義,歸納出與生物學科相關的或有聯系、有價值的信息,把一個社會問題或具體問題轉換成生物課程中的某一個或某幾個問題,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去。
3.增強課外閱讀
對基礎好的學生,啟發他們獨立思考和鉆研一些問題,指導他們閱讀有關課外讀物,為深入學習生物知識提供寬厚的知識基礎,指導學生寫閱讀體會及生物小論文等。
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的動作、語言以及激情對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要規范,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在教學語句的敘述中不能太隨意。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使用普通話教學,減少口頭禪,杜絕方言,盡量使用專業術語表述教學內容。
通過卷面分析和課堂提問可以看出學生答題表述時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答非所問,答題出現方向性錯誤;
2.學生答題不注意邏輯性、條理性和完整性。專業語言積累不夠,或亂用專業語言,如將“種內斗爭”與“種間斗爭”混用,將“DNA互補鏈”說成“DNA對應鏈”等等;
3.語言不夠精煉,總擔心答不全,有用無用的寫一大篇,結果導致畫蛇添足。
針對以上問題及原因分析,筆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一直使用普通話教學,課堂語言必須專業化,并適時要求學生從教師的講解中識記專業術語,從教材中識記并理解專業術語。
(2)培養學生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
強調學生用生物學專業術語來表示、描述、解釋生物現象及過程。在學生內心已明白問題,急于想表達出來,卻又不知用何語言準確表達時,教師不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要給予學生啟發、引導,這樣才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要注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復述某些概念并能與其它概念進行比較,清楚地把握科學概念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對教材或試題中圖解、圖表和數據等內容用簡練、科學的語言進行說明。在完成習題時要求學生做到書寫清晰規范,使用的術語準確恰當,描述的文字要符合題意和邏輯,所用的語言精煉完善。
(3)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利用晚自習時間對學生進行分層輔導。具體措施是:
第一步:教師圍繞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和易混淆的知識精心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習題。習題要一改以選擇題、填空題、改錯題為主的狀況,適當增加簡答題、分析說明題、作文式作業等。
第二步:由學生自己闡述解題思路、方法,或對習題進行質疑,以表明自己的觀點。
第三步:其他同學對其解答進行評價、討論,并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
第四步:教師進行總結,指出值得肯定的地方,并對不恰當的表達加以糾正并強調,再加適當的知識遷移。
同時在習題評解中進行變式訓練與拓展。如:“基因中脫氧核苷對的排列順序代表遺傳信息”也可表述為“基因中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代表遺傳信息”,還可表述為“基因中堿基序列代表遺傳信息”。
長期進行類似的教學訓練,學生也會嘗試變式表達。再經教師糾正,學生的表達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解題能力也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