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語教學方式改革思索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礎的素質教育,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但是回歸到高中英語教學的課堂上,我發現無論教材怎樣改變,我們的上課模式總是大同小異。老師指出語言點,解釋,舉例,學生做好筆記,記住知識點,作業及練習。這樣教與學的方式單調又乏味,同學們很少有學習的興趣,更不用說積極性和主動性了。那么,我們能不能改變一下課堂教學的方式,使師生們以相對輕松而又豐富多彩的形式來完成相同的教學任務,達到殊途同歸乃至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對此,我曾經做了一些有效的嘗試,現與大家共同探討,以求改進。將高中英語課的每單元分為8課時來完成。
第一課時為單詞學習(vocabularylearning),充分體現單詞學習記憶為中心。教師引導學生對本單元涉及的單詞做簡單擴充和記憶指導。剩余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將學生四人一組分組,讓學生們共同交流這些單詞的記憶方法和經驗,競賽記憶,輪流聽寫來記憶本單元的詞匯。
第二課時為口語練習(speakingpractice)。口語交流是學習語言的宗旨和最終目的之一,因此英語教學中的口語練習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這一課時,我根據本單元的談論主題,先以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拓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累大量的素材和詞匯,然后給出一些句型結構,使學生能夠依據這些結構說出盡可能多的句子。接下來學生們便能夠順理成章地來談論本單元的主題及相關話題。通常,大多數的口語課總是因為學生無話可說,不敢張口而導致課堂氣氛沉悶,老師覺得純屬浪費時間而淡化甚至取消了口語練習。然而,得不到有效訓練,學生們就永遠不能取得進步。我們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使得學生有詞可用、有句可套,從而敢講會講,逐漸地越講越好。
第三課時為課文閱讀(passagereading)。以往邊讀文章邊講語法知識的方法,分隔了整篇文章的意境,影響學生對文章主題及美感的體會,不利于文章的理解,也不利于語感的形成。在課堂上,我采取默讀為理解,慢讀為準確,朗讀為體會,快讀為語感的閱讀方法。通過這樣科學有效的閱讀訓練,同學們在半節課的時間里,就能對文章的內容有比較好的掌握。然后通過找主題,判正誤,查細節等方法來對閱讀進行檢測。之后小組討論對文章的體會與評價,可以從各個層次多個側面來展開,以達到對文章更深入的理解。
第四課時為語法與知識點學習(grammarandlanguagepoints)。對于這一部分,我搜集與高考一致的題型和相關的練習,以實例來引入語法或詞匯的學習,而并非單純的理論講解,學生如實記錄、死記硬背。典型實例之后,給學生一些相關練習來完成,找出學生理解上的缺失進行講解與補充。當然,以實踐練習切實恰當地引出相關語法及語言知識的學習,則需要在平時做一名有心的老師,多留心、多積累,才能有足夠的素材可供篩選。
第五課時為課外知識課堂報告(extralearningreport)。在這一節課上,我要求每位同學每周教給同班同學若干新知識。這種知識可以為兩個新單詞,一個新句子或一個新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為準備這節課學生花費的時間可以為1~2分鐘翻詞典,可以為5~10分鐘看電視,聽廣播,或10~20分鐘上網搜索,也可以為20~30分鐘讀書看報。在每周的這一課時,每個同學將自己本周學習積累的知識教給其他同學。這樣資源共享的方式既擴展了同學們的課本知識,又擴大了知識眼界,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并與他人共享的良好習慣。同學們做了充分的準備便能大膽發言,開口講英語。
第六課時為寫作課(writing)。往常,作文總是同學們最頭疼的作業。經過前五課時的詞匯學習,口語表述,課文鑒賞,主題拓展與談論,再加上充實的筆記記錄與整理,要寫一篇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100詞左右的作文,也不再是一件難事。同學們不僅有豐富的詞匯可供使用,而且有精彩的語句可供借鑒,有深刻的主題可供發掘,寫作便不是難事。25分鐘的寫作后,可選幾位同學將其作文讀給大家來糾錯和評議。
第七課時為課外閱讀訓練(readingcomprehension)。內容可以為課本上的補充閱讀文章,也可以為練習冊或報紙上的與高考題型相同的閱讀理解題。
第八課時為本單元的課后練習及問題解答時間(exercisescheckingandquestionsasking)。在這節課上,我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練習來讓學生完成然后講解,其余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就這一單元所學知識提出問題,一方面解釋學生的困惑,同時老師也掌握學生學習的狀況。這樣的課堂教學內容及形式的安排,始終體現了學生為主導,教師為引導的教與學的模式。同時,課堂的每個環節,每個課時又循序漸進,使學生在知識的接受上自然地由此及彼,從而保持學習的信心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