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師生互動型教學體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筆者首先圍繞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30西門豹》進行了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以及目標的展示等。然后重點設計了第二節講讀課的教案,突出體現了新課標理念,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時間交給學生,學生是主體的原則。課后,我還對本課時進行了反思和小結,目的在于從中找出山區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的一些策略,努力為山區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及提高教學成績有所幫助。
【關鍵詞】互動;教案;西門豹
一、教材分析
課文中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講的是魏王派西門豹去鄴縣管理這個地方,西門豹走馬上任后,通過深入了解,知道巫婆和官紳的害人斂財的企圖,巧施妙計,和群眾一起破除迷信,挫敗了巫婆和官紳的陰謀,興修水利,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歷史故事,刻畫了一個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贊揚了他懲治黑惡勢力、反對迷信、尊重科學的品質。
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先寫了西門豹到鄴這個地方后,通過調查研究,弄清這里貧窮的原因;隨后重點寫了西門豹是怎樣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寫西門豹發動老百姓興修水利,使莊稼年年獲得了好收成。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體會人物品質;二是使學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學的教育。
二、學情分析
1.通過本課的學習要會寫14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還要掌握13個詞語,在第一課時內完成后還要熟悉課文,時間是比較緊的。
2.我們在山區,學生中還有許多是留守兒童,放學回家事情多,部分學生家里沒有閉路電視,看電視的時間及收看的節目內容和壩區、城區的學生比相對偏少(住校生在校期間不能看電視);沒有父母大人的講解,看得懂的古裝電視劇更少,更沒有模仿古裝電視劇的想法。孩子們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歷史知識相對缺乏的情況下,要理解并表演課文內容是有相當難度的。
3.本文是先讀課文,了解故事梗概。再分角色朗讀西門豹與他人的對話,進而嘗試表演西門豹懲治巫婆和官紳的過程,從中體會西門豹是怎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這對學生而言肯定有相當的難度。
4.理解西門豹為什么這么做,方法奇妙在哪里。口語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要完整的表述出來,這對山區的孩子們也是一次挑戰。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管理、田地、人煙稀少、老百姓、眼睜睜、旱災、迎接、徒弟、撲騰、提心吊膽、渠道、灌溉、收成”等詞語。
2.閱讀課文,了解西門豹治鄴的故事,學習西門豹破除迷信,為民除害的精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表演課本劇,進一步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2.深入體會西門豹的優秀品質。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了解西門豹的優秀品質和巫婆、官紳頭子的可惡行為,激發學生對西門豹的崇敬與對巫婆等人的痛恨。
2.引導學生做一個愛憎分明、是非分明的人。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表演課文內容,理解西門豹是如何巧妙地破除迷信的。
2.教學難點:學習本課描寫人物言行,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理解西門豹的辦法妙在哪里。
五、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主要解決字詞和初步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西門豹懲治巫婆和官紳的辦法以及他的辦法的奇妙之處;
2.了解西門豹的優秀品質;
3.分角色朗讀和表演故事。
教學準備:
三個討論任務條,小黑板寫出三個段落的討論問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上一節語文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第30課《西門豹》的生字詞語,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知道課文可以分成起因、經過、結果三個部分。具體是怎么樣劃分的?
(引導訂正:起因是1~9自然段,經過是10~15自然段,結果是第16自然段。)
2.我們就來依次學習課文。
二、師生互動探究,理解課文內容
(一)、互動探究故事起因1~9自然段,從茫然到胸有成竹
1.出示問題:
(1)西門豹在什么情況下找老農調查?
(2)西門豹的問題分別是什么?老農怎樣回答的?
(3)西門豹為什么沒有馬上解決?他有辦法了嗎?這樣處理對不對?
(4)小組分三角色(西門豹、老農、其余敘述)朗讀一遍課文。
2.學生分4人小組自主探索。
3.視情況抽不同的學習小組匯報情況。
4.分角色表演時教師糾正學生的感情朗讀,使其表演更加精彩逼真,也更加吸引人。
【答案:田地荒蕪,人煙稀少;○1原因○2首惡○3受害者○4災情;對策:送新娘胸有成竹當場拆穿】
4.小結:這段學習得很好,大家找得準確,繼續努力。
(二)、互動學習故事經過10~15自然段,看西門豹是如何巧妙救下美女,懲治壞人,破除迷信的。
1.出示討論題目:
(1)西門豹是怎樣懲治巫婆和官紳頭子的?
(2)他的辦法妙在哪里?
(3)官紳和老百姓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嗎?
(4)看哪個學組能夠表演而且表演得最好。
2.由于表演需要8人以上,將學生分三組自由討論探索。
3.抽1個組匯報表演,組長安排角色。其余學生可以配合表演者進行感情朗讀。
【答案:(1)懲治巫婆:不漂亮通知
懲治官紳頭子:催投河
(2)機智過人安排周密不動聲色將計就計假戲真做講究策略區別對待
(3)騙錢害人,迷信,假的
(表演前提示需要多少人?西門豹及武士3人,巫婆、學徒、姑娘至少3人,官紳頭子和官紳至少2人,不少于8人。)
(4)根據表演進行評分。】
4.小結:同學們看書認真,主動學習,回答積極,表演也基本準確,接下來看西門豹又是怎樣治理鄴的。
(三)集體討論故事的結果(最后一個自然段)。
1.出示下列問題4人小組討論:
(1)、西門豹接下來是怎樣做的?
(2)、老百姓明白道理了嗎?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后也應該怎么做?
2.學生看書找答案,可以互相討論。
3.抽答,更正。
4.有感情讀一讀這個自然段。
【答案:興修水利破除迷信】
三、總結全文,互動提高。
1.西門豹治鄴主要做了幾件事?——2件
2.西門豹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足智多謀反對迷信尊重科學
3.你想對他說什么?
4.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和老師一起討論的嗎?
四、拓展角色,完成目標。
1.西門豹懲治惡人的辦法真巧妙,你還有更好的主意嗎?現在我們分三個大組,重新分配角色,在組長的帶領下,可以加進自己的想象進行表演,對不對?下次準備分組表演,評比優秀的小組,選送到“六一”兒童節代表班級參加學校的文藝節目表演,好不好?
2.各組課后進行排練。
板書設計:
30西門豹
起因:田地荒蕪,人煙稀少送新娘
經過:懲治巫婆:通知官紳頭子:催投河將計就計
迷信害人騙錢
結果:興修水利破除迷信
教案設計隨想:
1.根據我們山區學生的特點,本課時的教學目標作了調整,把“學習本課描寫人物言行、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受到破除迷信教育”這一教學目標,放在表演中指導,讓學生在自己的語言、動作中體會。
2.教學中盡力體現新課標的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避免老師在課堂上的過多講解,把任務交給學生,把時間交給學生,把課堂氛圍交給學生。
3.課堂問題的設計上,不再用一問一答的小問題,盡量設計需要看書討論的大問題,當然也不能使學生感覺老師的問題是跳起來也摘不下的葡萄。
4.生生之間的互動討論學習形式,要有基本的,即平時常用的,如前后兩桌的同學互相研究,使教室顯得秩序井然,不影響課堂組織教學;也要有可以靈活變化的組織形式,應適應不同課文教學的需要。
5.課堂中充分體現師生互動,學生也可以向老師提出自己的問題一起探討,更有利于學生獲得知識,如果大家都不能回答也沒有關系,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本課時教案的設計內容對我們山區的學生可能還較多了一點,也許時間會略顯倉促。
課后反查小結:
1.采用新課標的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方法,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的確能提高課堂效率,提高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有趣的課堂里短時間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東西;同時,教師的教學也變得更加輕松,應該多采用這樣的方法來教學。
2.本課時師生課堂互動的做法是比較行之有效的:課前設計好問題,而且最好準備好問題的出現形式(小黑板掛出,電腦顯示,投影展示);平時把學生的討論小組人員固定,免得孩子小了自由組合就找不到伙伴;討論組由學習成績相對好的同學擔任負責人;討論的結果,全組同學共享,也就是說答案可以一樣;全組的同學都找不到答案,也可以請教其他組的同學;匯報討論結果的時候,為了提高每個學生的素質,一般是輪流回答,組長補充。其余各組的同學一定要認真傾聽,通過傾聽知道自己答案的對錯及其理由,達到增長知識的目的。
3.老師的課堂設計和學生的課堂討論的內容,肯定不是教材知識的全部。學生一定還有一些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地方。所以,教師必須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大膽提問,教師和全體學生一起進行討論解答,增加學生和老師的互動,培養學生的主動質疑能力。有些問題老師也不知道,或者老師的回答不能讓學生滿意也是正常的。比如本節課就有學生問我:“你見過巫婆嗎?”我回答沒有。“哦”。學生很失望。我解釋:西門豹治鄴所發生的時間離我們兩千多年了,大家認識了封建迷信的危害,都來反對,所以很多封建迷信的東西已經消失或者正在消失中,以后大家都來相信科學,反對迷信,我們的社會將更加美好。
4.本課時一節課的教學時間確實不夠,沒有完成全部內容。我便臨時改變為將西門豹懲治巫婆和官紳的過程的表演比賽,留到下一節來進行。這樣順利地完成了其余教學任務,我認為還是比較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