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研究生服務型教育管理體制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研究生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序列中最高層次的教育,擔負著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重任。我國研究生教育正在由規模擴張向具有中國特色和實踐需求的高質量研究生教育轉變。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駛入了快車道,研究生培養規模迅速擴大,研究生所占比例不斷提高,研究生結構和學科結構不斷調整,研究生教育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不可避免地影響甚至沖擊著傳統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特別是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實施以后,研究生教育管理主體和客體之間的責、權、利更加明確,整個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各個環節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這對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如何在培養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科學有效地開展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能,不斷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成為當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課題。建立服務型導向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是適應當前研究生教育發展趨勢的必由之路。以人為本的服務型導向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對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服務型導向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內涵和價值追求
傳統的研究生教育管理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管理模式單一,研究生部集中管理,統攬一切,重管理,輕服務,溝通不暢,政令不通,已經不能適應研究生教育發展新形勢的要求。一些高校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并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明確了“培養質量至上,服務師生為本”的創新思路,采取了“凸顯服務意識”的管理模式,在“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全局統籌觀念下保證了研究生教育的高效、良好運轉。新公共服務理論由羅伯特•登哈特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2002年登哈特在其新著《新公共服務:服務,而不是掌舵》中詳盡地闡述了新公共服務理論,就是公共服務的價值和力量、強調公共服務的價值和靈魂,是一種與傳統“統治的與管理的治理模式”相異的、新的、代表著未來治理趨向的理念。服務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的指導下,在整個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務者的角色,并通過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的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公正執法為標志,并承擔著相應責任的政府。教育的根本屬性是一種公共產品,直接關系到民族的素質和國家的命運,關系到和諧社會的建設。高等院校作為國家公共教育事業的部門,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履行國家教育職能,提供教育公共產品,可以比照服務型政府對行政部門的要求,創建服務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因此,建立服務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不僅是由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性質所決定的,而且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一種延伸。服務型導向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可以界定為:研究生管理部門遵從學生、教師的要求,在工作目的、工作內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用公開的方式給學生、教師、參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其他部門和社會方面提供方便、周到和有效的服務,促進研究生教育的協調、持續發展,在研究生教育體系中提供公共服務的核心職責,明確教育管理為研究生教育培養活動服務,彰顯“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理念。
二、服務型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特征與路徑分析
以人為本、電子教務、制度創新、參與管理是基于服務型導向的研究生教學管理模式的四個核心價值和特征。
(一)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服務型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服務型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核心價值所在。以人為本是管理者的一種管理方式或理念,在管理過程中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著激發和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展開的以實現人與組織共同發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建設服務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就是要從服務的理念出發,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將服務理念滲透到教學管理之中,為人才培養服務,為廣大師生服務。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管理隊伍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保證,建設服務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需要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管理隊伍。
1.加強專業化建設。加強專業技能訓練,具備科學的理論基礎、廣博的科學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勇于創新的探索精神,專心致力于研究生教育發展事業。
2.強化學習創新。通過團隊學習,提高文化修養和親和力,建設一支富有活力和創新力的高素質的學習型管理服務團隊,并實現內部關懷向外部關懷的延伸,樹立以師生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意識,從而向廣大研究生和指導教師提供優質、便捷和高效的服務,不斷提高教學管理服務水平。
3.嚴格考核制度。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建立科學、規范的考核體系,完善獎懲機制,實行職員職級制和聘任制,落實崗位責任制,實行競爭上崗,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能。
(二)電子教務
信息技術是實現教育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加快推進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實施電子教務,有效配置和利用各類優質資源,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轉變培養方式,對促進研究生教育整體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電子教務是運用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全新的研究生教育信息化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實現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限制,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優化事務流程,減少辦事環節,降低管理成本,建成一個精簡、高效、公開的教學管理模式,增強管理的透明度和決策的科學性,吸引廣泛的參與,全方位地向師生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的管理與服務。以服務為目的、以師生為中心的電子教務的有效實施,為管理部門提供新的理念,確立“以人為本”、“服務中心”的管理價值理念,并積極引導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組織機構的變革、權力分配的調整,實現管理部門的職能由控制型向服務型轉變,使得管理部門能逐步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的管理模式。電子教務一般包括兩個信息平臺的建設:一個是研究生教學管理網站建設,包括通知新聞、規章制度、招生信息、管理隊伍等板塊信息的和維護;一個是研究生教務管理系統,包括學籍管理、導師信息管理、學位論文管理等。信息化建設是基于服務型導向的研究生教學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實現研究生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和便捷化。
(三)制度創新
制度創新是通過引入一項新的制度安排來代替原來的制度,以適應制度對象的新情況、新特征并推動制度對象的發展。制度創新是創新之本,通過制度創新來鞏固創新的成果,沒有制度創新,就沒有核心競爭力。制度創新是保證研究生教育發展的主要手段和動力,制度建設是服務型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前提和保障。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教學管理基本文件,規范研究生教學管理工作,從制度上明確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活動中主要參與者的權利和義務,并使之相協調,實現管理的規范化。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創新包含兩個方面的建設:一方面是面向服務客體(師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規章制度建設,做到研究生各項管理活動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如我校出臺了《燕山大學研究生教務管理規定》、《燕山大學研究生培養校院兩級管理暫行辦法》、《燕山大學研究生業務經費使用和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管理辦法。另一方面是面向服務主體(管理人員)的研究生教學管理隊伍的制度建設,包括崗位的合理設置與科學管理等,如《燕山大學研究生學院文明服務規范》、《燕山大學研究生學院機關干部文明服務守則》等。
(四)參與管理
讓每一位成員參加組織的決策過程及各級管理工作,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和成就感,提高組織績效。參與管理既對個人產生激勵,又為組織目標的實現提供了保證。合理分權是服務型組織結構的重要特征,也是服務型組織建設的重要途徑。研究生教育管理作為一個完整的管理系統,其權力的合理分配,是影響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統功能發揮的關鍵因素。校院兩級管理模式是服務型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中分權的有益探索。二級管理體系是研究生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校級研究生教務管理部門以宏觀管理為主,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以及隊伍建設等方面宏觀指導和監督學院開展各項研究生教育管理活動。二級學院承擔教學過程的直接管理,對課程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課程的實施進行實時監督,組織實施研究生招生錄取、培養方案、教學安排、論文指導、科研實踐等各項教學管理活動,過程管理的中心下移到學院,事務性的工作逐漸向院系轉移,增大院系管理的自主權,這樣學院可以集中有限資源統籌調配,突出重點,確保優勢與特色的發展。服務型導向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適應當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趨勢,以人為本、電子教務、制度創新、參與管理體現了服務型導向的研究生教學管理模式的價值和特征,通過加強專業隊伍建設、信息化建設、制度創新,以及二級管理等途徑,將服務理念貫徹于研究生教育的全過程,不斷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