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評析論文:類單親家境教導的缺陷淺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王榮珍單位: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類單親家庭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類單親家庭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就像單親家庭一樣,主要是在心理方面,只不過某些方面程度較輕而隱蔽。
(一)性別角色社會化障礙。家庭教育是孩子性別角色社會化的主要途徑,如果在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孩子沒有得到合適的性別教育,就會出現假小伙、娘娘腔等性別錯位現象。首先,缺少父母任何一方的經常性影響,孩子的自我角色認同就會出現巨大的障礙。這在城市男孩比較多見。農村社會生活環(huán)境比較開放、鄰里交往沒有障礙,因此農村類單親家庭男孩不難從頻繁交往的伙伴或者其他男性長者哪里找到可以模仿的榜樣。城市社區(qū)非常封閉,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孤單地呆在家里,如果長期和母親呆在一起,女性化傾向可能會越來越明顯,即便不出現大的心理障礙,但是男性應有的陽剛氣概卻難以養(yǎng)成。
(二)對類單親過份依戀。某些職業(yè)的性質,注定使其家人包括孩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要接受離多聚少的生活,比如駐外記者、營銷人員、駐外地辦事處人員、演員……盡管血濃于水,但是親子之間的情感依然需要培養(yǎng)。如果缺少足夠的交流頻次和相處時間,親子之間難以形成應有的親密感,孩子對缺失一方的陌生感、排斥感會越來越嚴重,如果依賴方教育不得當孩子的問題可能就會積習難改了。
(三)沒有安全感。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由母親來擔當的家庭,母親如果有自己的工作必然會因不堪重負,在教養(yǎng)方式上出現情緒化,即對待孩子的耐心會伴隨自身心情發(fā)生變化,會經常性因為自身情緒惡劣粗暴對待孩子或者置之不理。孩子從小不得不察言觀色、小心翼翼,久而久之會變得封閉、煩躁、易沖動,極缺乏安全感。
(四)婚戀觀扭曲。類單親家庭會削弱孩子的幸福感,孩子長期享受不到完整家庭應有的溫暖,會形成家庭、婚姻的刻板印象,將來的家庭觀念可能會很淡薄,甚至極端情況下會出現排斥婚戀,或者排斥異性的現象(母親撫育的女兒或者父親撫育的兒子在父母親感情有隙時最易出現)。
(五)學習成績不理想。除了全職媽媽以外,大多數類單親都難以對孩子付出足夠的時間,家事公事都會一定程度上牽扯其精力,難以更多輔導孩子的學習。在農村家庭,還表現在部分母親因學歷低下無力輔導孩子。農村受重男輕女思想影響,男孩受教育較多,母親整體受教育程度較父親低一些。當然,在義務教育逐步普及情況下,七十年代后期以后出生的母親文盲的情況不多見了,基本能輔導孩子小學低年級的作業(yè)。但是由于監(jiān)護不力,農村部分類單親家庭的孩子難以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或者輟學外出打工或者在家?guī)兔Α?/p>
(六)心態(tài)脆弱。在單親家庭里,在失衡的“愛的天平”上,學生往往背負著超重的父愛或母愛,破壞了學生成長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類單親家庭也存在這種情況,在家一方出于責任意識會對孩子關懷備至甚至溺愛,不放心孩子的一舉一動,或者走另一個極端,因為自己較忙用放縱孩子行為、用滿足一切吃喝玩樂的方式“彌補”孩子。兩種極端傾向都會導致孩子任性、自我中心,受不了老師批評,經不住挫折。簡而言之,一切在單親家庭出現的問題在類單親家庭同樣會出現。但是,非常可怕的是,由于完整家庭結構的存在,導致這種家庭的教育問題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這從較少的相關學術研究也可見一斑。普通類單親家庭這種主動應對意識更差。所以,類單親家庭的教育問題可能因為其隱性發(fā)展導致更嚴重的后果,我們很有必要采取相關舉措遏制問題的惡化。
類單親家庭的教育教育對策
(一)舉辦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許多家長望子成龍,但是并不知道讓孩子如何成“龍”或者“龍”是什么,因而在家里可能會誤導孩子,常見的如單純智育化、盲目報特長班、滿足孩子的一切愿望等。家長學校不失一種很好的模式。其形式可以多元化。從主辦者來講,可以是由社區(qū)主辦或者學校主辦。限于家長工作原因,家長學校可以有假日講座、現場培訓、板報宣傳、發(fā)放資料、網上課堂等不同形式,即便類單親家庭沒有很強教育意識的家長在濃厚的家教氛圍中也會自然受到感染,自我提高意識會逐漸加強。這反過來對于學校教學管理工作順利開展會有較大推動作用,對于整個社區(qū)的發(fā)展也是很有意義的。所以,家長教育工作應該納入社區(qū)工作和學校工作的計劃當中,全年系統(tǒng)展開。這其中應該有一部分針對類單親家庭的內容在內,尤其學校管理當中,應該特別關注這一部分特殊家庭的孩子,經常性地與家長溝通,共同營建有利于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
(二)社會各界尤其是新聞媒體倡導愛家的責任觀念。消除感情破裂或者淡漠型類單親家庭,以防這些家庭演變?yōu)閱斡H家庭,給孩子造成更多的傷害。夫妻離婚給孩子造成的傷害眾所周知,主流媒體應該從多個側面反映這些問題,讓更多的為人父母者不要單純放縱自己的性情,以較強的責任意識面對自己的家人,讓最初的美麗愛情繼續(xù)演繹,讓家庭的溫情時刻包圍著孩子。河北衛(wèi)視“快樂家家家”欄目從宣揚親情出發(fā),精心選擇宣傳語、各個時段節(jié)目內容便是一個很好的范例。時下也出現個別的單位也開始把家庭關系、夫妻關系狀況作為人員升遷、任用標準。這些都是很好的開端。
(三)家庭自身的努力是直接而有效的。許多人在外打拼是非常無奈的。首先,在家一方應該對孩子做好“解釋”工作,講講在外工作的父親或者母親多么不容易,讓孩子明白父母都愛他,父親或者母親不能經常陪他是因為工作忙,是為了大家過的更好,或者從大一點講各種工作對社會的推動作用,讓孩子對空缺一方產生敬意、自豪感。另外,在外一方可以抽空給孩子發(fā)個短信,家人共同看信,想象對方對家人的掛念等。
(四)經常帶孩子去親戚家走動或者邀請祖父母等來家里住,營造親情氛圍。經常性地家人相聚,孩子就不會因為家里冷清倍感失落,有了更多人的關心、監(jiān)督,孩子的自我約束意識也會越來越強,一些不良的習慣也就自然減少了。在與多人交流的過程中,開朗的性情自然而然也就生成了。
(五)幫助孩子營建健康的朋友圈。伙伴的影響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伴隨年齡增加而增大,因此孩子交友擇友的能力培養(yǎng)是所有家庭都應注意的重要方面。類單親家庭可以借助擴大孩子朋友圈淡化家庭教育可能的負面影響,比如封閉、角色認同障礙、依賴性強等。這首先要求家長有意識引導孩子喜歡交往的意識和交往技巧,比如要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多發(fā)現別人的長處、讓別人愛自己首先自己要愛別人等等。另外,可以讓孩子經常邀請朋友來家里玩,并且作為家長一定要熱情招待,尊重孩子的朋友。會交往的孩子自然而然會成為一個開朗活潑身心健康的孩子。
當然,類單親家庭對孩子的發(fā)展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任何情況的家庭教育總是有其隱性的問題和優(yōu)勢,如果能及早預防、引導得當,問題總會迎刃而解或者化弊為利。總的來看,類單親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主要依賴于家長教育水平的提高。因而,繼續(xù)發(fā)展教育仍是一個最關鍵的解決未來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的不變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