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機會分配對教育公平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育機會的分配方式以及一般原則
1.成本分擔原則。充足的教育投資是保障教育機會供給的主要途徑。對教育需求來說,教育機會總是缺乏的,政府也不能完全承辦所有教育。人們通過教育可以獲得非常大的經濟回報或其他回報,教育投資和收益往往呈正比的,所以在接受非義務教育的時候,還是需要向教育機構繳納一定的學費的。并且隨著接受教育質量的不同,所繳納的費用也是要相應提高的。從某種角度來說,金錢也納入到了教育機會的分配中,但前提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享受稀缺教育資源應該付出相應的費用,但這不是說付錢越多就能接受這種稀缺教育資源。
2.補償性原則。羅爾斯層說過:“在追求社會公平的過程中,要為處境不利的人們提供一些機會和利益補償。”也就是說,對待不同人要用不同的方法。平等接受教育機會是如今教育的基本理念,它的目的不僅在于讓每個人都接受教育,還在于改變處境不利的人。更具體的來說,就是要對那些身體或心理有不足或缺陷的人們提供一個相對優越的環境,使其能與正常群體站在同一起跑線。或比如對女性、兒童、殘障人士、貧困居民以及少數民族。
教育數量不平均和教育質量不平均是教育機會不均的主要兩大問題。另外,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資源不合理等客觀因素,還有國家或地方制定的教育政策等主觀原因都會導致教育機會分配不平均。
1.教育機會數量分配不均。義務教育帶有“強制性”的同時也是免費的,這樣才能避免給那些經濟拮據的家庭造成更大的負擔。義務教育只是不收學費,但是還收取一些雜費。據有關統計顯示,一個小學生一年的教育費用和一名初中生一年的教育費用分別占到農村家庭人均收入的32%和61%,教育負擔還是比較嚴重的。這種情況很容易引發這些貧困孩子不上學或者中途輟學,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經常受到威脅。在非義務教育中也經常發生不公平的現象。最明顯的就是許多地方制定規則,天秤盡量向本地人靠近,而外地學生即使成績優秀也不能享受到該享受的優秀資源。
2.教育機會質量非配不均。巨大的教育質量差異促使很多家長讓孩子就讀那些高升學率、環境好的重點學校,不少學校借著這種機會把自身優秀的教育資源當做經濟資源來用,大力招收那些出巨資來上學的學生。這種現象在如今的社會非常普遍,學校故意將分數線拔高,招收一小部分分數優異的學生,剩下的一大部分留給花錢買名額的人,借此來謀取巨大經濟利益。而高額的學費經常讓家庭貧困甚至家庭一般的人望而興嘆,只能退而求其次,其次不成再其次,如此反復。
三、完善教育機會分配機制,促進公平教育
要使教育機會分配平等、促進教育平等、消除教育分配不公的現象,應當著手做好以下工作:
1.增加教育的機會,緩解供求的矛盾。我國人民眾多,教育供給非常矛盾,在教育機會和教育質量等問題的分配上都是不公平的,所以實現教育機會分配公平也很難。首先要先解決義務教育階段的供給,滿足全部兒童和少年的教育需求。在非義務教育階段,應當根據各地發展情況來制定合理的規則為資源短缺的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縮小地區之間的差異。
2.教育機會、質量分配公開化。學校和學生所獲得的信息是不對稱的,一般學生不會了解學校的招生的具體情況,乃至社會都不甚了解,所以有些學校可以胡作非為,自己控制招生人數來謀取利益,破壞公平的原則。
四、結語
我國目前的經濟水平總的來說還是較低,不同地區的發展情況有好有壞,教育機會的分配公平必須要有一個長期的發展來解決。國家和政府應采取有效的手段解決教育機會的分配問題,避免因為客觀和主觀原因造成的教育機會不均,對教育機會進行合理的分配。
作者:方杰 單位:黃山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