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實驗教育論文:化學實驗課材變革的感性思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武建梅單位:山西省太原市衛生學校
衛校化學實驗教學的理性思考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獲得化學知識、培養綜合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化學實驗離不開觀察、分析、歸納問題的方法,對于化學的認識有一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過程。由于衛生學校的生源是初中畢業生,學生年齡偏小,理解能力差,基礎薄弱,知識結構不全等,使學生感到化學難學,認為學化學沒用,對化學失去興趣而不愿學化學。本文對化學實驗教學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設性意見。
1.深化、拓展實驗教學內容
實驗教學內容重視學科效應,存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實際生活與社會的需要,造成學生對化學既無興趣又不重視。為適應學生可能遇到的各種實際生活及專業需要,解決社會實際問題,應以化學實驗為起點,深化、拓展實驗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和醫學知識,讓學生用化學的視角去觀察生活、生產和社會中各類化學問題,使學生進入一個嶄新的知識層面。
2.強調實驗的整體性、系統性和綜合性
實驗內容的安排顧及不到實驗技能的系統性,實驗順序常有難易顛倒的現象。實驗教學進度機械與理論課相對應,偏重于化學課自身的系統和完整性,忽視了實驗課自身的獨立性、系統性和整體性,結果造成了各個實驗彼此孤立,缺乏內在聯系。
3.強化基本操作訓練,重視實驗能力的培養
現有教學在編排上總是把基本操作安排在實驗部分的開始,以為這樣就可以訓練好學生的基本操作。實際上技能的形成是以練習為基本途徑,通過多次訓練才能被掌握。而且大多數實驗都是在試管中進行,造成了學生簡單動作的重復。從實驗的綜合狀況看,演示的實驗多,但效果差;學生實驗少,動手能力差;驗證性實驗偏多,設計性和其他類型實驗偏少;化學實驗側重于操作訓練,在實驗中,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個薄弱環節,對化學實驗能力的培養稍顯不足。
4.改革實驗教學模式
實驗教學主要采用的是驗證式教學,這使學生不用思考、簡單模仿重復就可完成實驗,實驗結束時甚至連起碼的實驗原理都不知道。傳統教學養成學生只會通過書本學習知識,使他們不懂得何謂觀察,何謂思考;而且導致學生厭惡對事實觀察,寧肯相信書本上看到的東西,也不相信自己親眼目睹的事實,忽視對化學實驗經驗的積累。這種傳統的實驗教學使得學生缺乏對實驗的理性思考和創新,缺乏對實驗能力、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培養。
5.重視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學好功課、發展才智的重要條件。目前教學中缺乏學習方法的教育普遍存在,對學生是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學生本身年齡小、學習方法不當,近年來又由于擴招使得生源質量下降,造成教學效果停滯不前,學生學到的東西不能靈活地應用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只會生搬硬套,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低下。由課本學習走向社會學習,創新教育成為紙上談兵。
6.重視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
化學實驗不僅要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科學態度,更重要的是它在培養思維能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實驗教學中,對于物質的結構、化學反應過程和現象,學生總是用感性認識替代辯證思維。如稀H2SO4與Cu的反應時加熱與不加熱的問題,化學平衡時反應仍然在“動”的問題、酸堿中和反應生成的鹽類水解為何不呈中性的問題……教師應該用辯證的思維指導學生學習,讓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得到應有的培養和發展。
7.健全實驗考核制度
實驗教學評價在教學中起了反饋作用。一方面,決定教師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它還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目前的實驗評價就是看學生實驗做沒做,實驗報告寫沒寫,實驗結果對不對,然后把它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不健全的實驗考核制度造成學生做實驗流于形式,做不做實驗無所謂,以至于學校、教師、學生都不愿投入時間、精力、資源進行化學實驗的教與學,而寧愿畫實驗、講實驗,化學實驗教學幾乎喪失了它的教學價值。
教學改革實施
1.加強教法和學法的有機結合
教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培養人的藝術活動,是“教”和“學”的有機統一體。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教”,更應重視“學”。以往的化學教學,師生雙方都出了偏差。比如,學法上學生更多地注重機械記憶而非理解知識的意義和內在聯系;教法上,教師更多強調的是具體知識點的學習和應用,缺少對知識的系統整理。重教師輕學生、重知識輕能力、重教法輕學法的教學,使得知識的學習效率很低。隨著時展,知識不斷更新,讓學生裝滿知識走出校門,遠不如培養他們掌握如何尋找知識和運用知識更重要。古人云,供人以魚,只解一餐;授以漁,終生受用。重視教法改進的同時也要加強學法的指導,只有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改革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速教材改革建設
沒有好的教材不會有好的教學。教材是教師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的重要媒體和理論依據,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有力保障。化學實驗作為重要的化學教學內容,應根據學科的特點、醫學職業教育的專業(藥劑、護理)特色、學生的認知水平(初中)、學生的實驗技能水平與發展要求,來精心編排和組織化學實驗,優化實驗內容和結構,使化學實驗能夠體現專業特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相聯系,演示實驗與分組實驗或師生協作實驗、驗證性與探究性或綜合性實驗有機結合,同時也增加實驗的趣味性,適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與發展需求,成為融化學知識、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實踐技能、創新能力等綜合培養與訓練為一體的新型課程體系。化學實驗教學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掌握化學知識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習后續課程掌握必要的知識及能力。因此,要加速實驗教材的改革建設,適當減少驗證性實驗,豐富實驗內容與類型,以醫學問題和實際生活問題的發現為線索,適當增加與醫學和生活聯系緊密的實驗內容,拉近醫學與化學、生活與化學的距離,讓學生真正感覺到學化學有用,因而化學有用要學。
3.搞好實驗考核
以能力為本位的中職教育改革方向,要求教學應該更關注如何利用學科優勢,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發展能力的形成。實驗評價也必須遵循現代教育理念,以全方面最大可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力求幫助發現選擇和形成一切有可能的、適合學生的有效教育方式為目的,建立新型的實驗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做出有效的評價。
實驗作為化學課的一部分,不單獨考試。實驗成績以學生實驗報告為基礎,記入平時成績中。所占比例較低。因此學生上實驗課但不動手,做實驗但不思考,只看不做、只做不思、實驗報告抄襲現象嚴重。為了推動實驗教學的改革和實驗能力的全面培養,需要改進和加強實驗考核工作。實驗考核不應只局限于操作技能或實驗結果,要擴大考核范圍,改進考核方法及標準,在此基礎上全面地做出教學評價。
4.加強化學實驗教學與醫學專業課程教學的相互聯系
化學教學要為醫學類學生學習醫學專業課程服務,但化學教師缺乏對醫學臨床知識的了解,應加強與醫學專業課程任課教師交流反饋相關信息,了解今后學生在學習醫學專業課程中會遇到哪些與化學相關的內容,學生學習化學后能否適應醫學專業課程教學的要求,以進一步對化學實驗教學進行指導,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5.重視對教師的繼續教育
教師作為學校教學的主力軍,常年工作在教學的第一線,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研究性學習的主要引導者。教師的行為態度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當前學校只注重教師的使用,缺乏對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視。又由于提高幫助實驗教學的資料較少,新知識、新方法的信息較匱乏,使得教學人員及實驗人員的知識結構、教學能力逐漸老化,實驗技能、實驗水平得不到提高。此外,為保證每次實驗都有兩位或兩位以上的教師輔導學生,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應充分利用有限的師資力量,讓長期做實驗、有豐富實驗經驗的實驗人員幫助指導實驗課。所以,在衛校要大力加強實驗教學的研究,重視教師的繼續教育,提高教師的實驗教學水平,鼓勵實驗人員幫助指導實驗課,從而提高實驗的教學質量。
化學教學工作任重而道遠,“從改革課堂教學設計入手,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對重點實驗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動手,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具有醫學特色、符合醫學需求的人才”,仍是衛校化學教師今后研究的方向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