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有效性高中歷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產生無效環節的原因
(一)學生缺乏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離不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內在要素。而缺乏興趣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對歷史學習產生厭倦感。大多數學生表示對歷史很感興趣但卻不喜歡上歷史課,對歷史的學習仍然是以死記硬背為主,歷史教育的本質意義被忽視。高中歷史是一門很嚴肅的學科,內容復雜、知識瑣碎,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多,負擔稍重,而且學習過程中更注重專題研究和學習方法,這使得歷史成績不易迅速提高。這些都挫傷了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認為學習歷史這項科目是最沒有應用意義的。
(二)教師尚未改變“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應試教育根深蒂固,其考核評價標準,使廣大師生在新課程面前顯得無能為力,使富有活力的教學方法、學習方式流于形式。許多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試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盡可能多的知識灌輸給學生。這種純理論知識的講授導致課堂內容死板缺乏張力,忽視了啟發性教學的本質。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歷史知識,并不加以理解,且盲目記憶,缺乏思索。這樣的教學不可能獲得好的效果,更談不上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自身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歷史教師自身的歷史素養不高有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教育目標,特別是課程標準的理解和把握,這就對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開展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優化教學設計思路,展現教學的藝術美,并要求教師從全局出發,了解歷史發展的整個流程,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知曉實用的教學方法等。許多教師教學缺乏追求,沒有激情,且歷史知識的儲備有限,照搬照抄教學大綱,同時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在教學模式的開展創新上也很難有所突破,使得歷史教學水平始終停留在授課的層次,未能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教學實施的核心是學生的有效學習。因此,只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才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為此,我們要從研究教學內容的傳統圈子突圍出來,以教育心理學為理論支撐,立足于學情、學法的研究,優化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品質,從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注意創設和諧、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用真誠的態度推動學生一起參與教學課堂,讓學生有發揮自己才能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打破常規進行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以及提出問題。這樣,學生會在學習中體會到樂趣,進而更加積極、主動、有效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長久的學習動力。同時,教師還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模式,構建“態度、習慣、方法”三結合的學法策略,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二)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歷史課程標準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索與發現,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來學習,激發興趣培養能力。這就要求教學活動要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特點,把課堂還給學生,實現“專制型”課堂向“民主型”課堂,“封閉型”課堂向“開放型”課堂的轉變。教師除了轉換角色,還應該完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手段,改變傳統講授模式。1.巧設情境,營造氛圍。通過設置合理多樣的教學情景,使枯燥煩悶的歷史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可以有效激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與探究。2.科學恰當的啟發設疑。設置的問題要具備目的性、適應性和新穎性,以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誘發探究動機,以達到“啟發式”的最佳學習狀態。3.適時恰當的引領點撥。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注重啟發學生的思路,協助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使學生能夠主動探究,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能夠順利解決問題。4.及時有效的評價、歸納總結。對學生的探索發現進行評價時,應當重視探究學習的過程,并非僅僅檢查學習成果。教師的評價方式應當是人性化的,要注重學生的體驗和感悟,要多方面、多視角地對學生的探究學習進行綜合、客觀、全面的歸納總結,從而對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實時的把握。
(三)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的專業素養是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根本支撐。歷史知識具有綜合性特點,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知識不但要精,而且要博,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教師要盡快強化自己的學科專業背景,及時進修相關學科知識,開闊視野,厚積教學經驗。同時應當發揮團隊力量,打造學科教師的共同體,尋找工作上的引路人,相互提攜、共同進步。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常話常新永不過時的課題,只有不斷完善教育工作者的水平,尋求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變傳統的被動的學習方式為自主學習、主動探究,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作者:唐黃靜單位:福建省莆田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