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生生成化學高效課堂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不少老師為了節省時間,學生實驗基本沒有,連教師的演示實驗也很少做.在課堂中,學生只是機械地背誦老師歸納出來的實驗結論,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化學實驗這一學科特色來推動學生生成.化學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實驗體驗,能夠增強學生探索化學奧秘的激情,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化學學科觀察、實驗、交流的學科素養,培養學生在化學學科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在研究可燃物燃燒條件時,筆者在演示了白磷燃燒的實驗后,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能否使水中的白磷燃燒呢?大多數同學表示否定,少數同學用一種懷疑的眼神看著我.接著,筆者又追問:“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燒是缺少什么條件呢?”同學們異口同聲回答:“缺少氧氣唄.”筆者接著引導:“如果我給熱水中的白磷提供足量的氧氣,它會燃燒嗎?”筆者將預先準備好的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的裝置拿出來,先把導管伸進熱水中,導管對著白磷,再從長頸漏斗倒進過氧化氫溶液,很快白磷周圍出現了火花,教室內一片驚嘆.通過這一實驗的體驗過程,學生自主生成了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即只要同時具備了可燃物、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三個條件,即使在水中也能燃燒.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加強小組合作,促進學生生成
俗話說,眾人劃槳開大船,同舟共濟海讓路.在化學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不應是單打獨斗,應該充分發揮學生集體智慧.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小組成員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實現知識、方法、思維、能力的協作與分享,使學習小組的每個成員發揮比單打獨斗時候更高的效率,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例如,在學習了常見的酸和堿后,筆者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列舉幾種鑒別稀硫酸和澄清石灰水的方法.經過先獨立思考、然后組內討論交流,最后學生展示出以下幾種方法:(1)根據酸溶液和堿溶液能使酸堿指示劑顯示不同的顏色,可以這樣操作:A、取樣,分別滴加少量的紫色石蕊溶液,若溶液變成紅色則對應的原溶液是稀硫酸,若溶液變成藍色則對應的原溶液是澄清石灰水.B、取樣,分別滴加少量的無色酚酞溶液,若溶液變成紅色則對應的原溶液是澄清石灰水,若無明顯現象則對應的原溶液是稀硫酸.(2)根據酸溶液能與某些活潑的金屬反應生成氫氣,而堿溶液不能,可以應用如下方法:取樣,分別向其中加入一根鎂條,若有氣泡產生則對應的原溶液是稀硫酸,若無明顯現象則對應的原溶液是澄清石灰水.(3)根據酸溶液能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而堿溶液不能,可以按以下方法鑒別:取樣,分別向其中加入少量氧化銅,若無明顯現象則對應的原溶液是澄清石灰水,若溶液變成藍色則對應的原溶液是稀硫酸.(4)根據堿溶液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而酸溶液不能,可以應用以下方法:取樣,分別向其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氣體,若變渾濁則對應的原溶液是澄清石灰水,若無明顯現象則對應的原溶液是稀硫酸.(5)根據稀硫酸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而澄清石灰水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可以進行如下操作:取樣,分別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碳酸鈉溶液,若有氣泡產生則對應的原溶液是稀硫酸,若產生白色沉淀則對應的原溶液是澄清石灰水……這些方法的給出充分體現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成果.若是獨立完成,每個學生未必能想到這么多方法,也許有了兩三種方法后就滿足了,而這種合作學習既鞏固應用了所學知識,又獲得了習題答案,更主要的是學會了解題方法.
當然,注重學生生成并不完全排斥教師的預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只有把學生的生成與教師的預設有機結合,化學課堂才能高效而又充滿活力.
作者:王冬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濱江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