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模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發展模式的高效性
從經濟學的邏輯來講,我們可以說高等教育具有產業性或者說高等教育就是產業,既然其具有產業性或者就是產業,那么,這就必然意味著高等教育也存在市場。所謂產業是指生產同一種或同一類產品或服務的生產者的集合。市場就是“買者與賣者進行交易的場所”。民辦高校運作機制有利于市場與產業的結合。而我國的公辦高等教育模式是以國家行政控制為主導的模式,它是融投資者、辦學者、管理者為一體的“集中計劃模式”,國家或者行政權力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種模式在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顯露出了其與市場脫節、決策滯后的缺陷。與其不同是,民辦高等教育能夠享有較多的自主權,可以以精簡高效為原則和出發點,根據實際需要搭建自己的內部管理架構。一般來說,民辦大學的管理架構對于學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能夠迅速作出反應,決策過程簡捷清晰、高效,決策成本也更低。而且,民辦大學的管理架構還可隨著學校的發展隨時進行調整與整合,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主確定學校的管理方式,他們倡導“學校管理企業化”,其內部管理制度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類同。目前我國很多民辦大學已引入了ISO9000系列的管理體系,它們的機構精簡、制度健全、分工明晰、運作效率很高。在民辦大學,不唯學歷與職稱,能力唯上;不管老師的學歷有多高,深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才是好老師。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公辦大學中存在的“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現象。
二、過渡“市場化”的弊端
“市場化”給民辦高等教育帶來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另一方面,它也產生了一些弊端。
1、給民辦教育自身帶來的弊端首先,在經營方式上,由于民辦高校在經濟上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運行方式,所以不乏有一些民辦教育的舉辦者辦學動機功利化,將學校視為營利機構,辦學不是為了培養人才,而是以獲取利益為目的。由此導致了在民辦教育中出現了教學投入不足、教學管理不夠嚴謹、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不齊全、缺少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等問題,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給民辦高等教育帶來了極為不良的影響。其次,在人才培養方面,由于市場經濟只關注物質利益,而忽視精神追求,所以就人才培養而言,民辦高等教育往往只重視那些實用性的學科,著重對學生進行技能方面的教育,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情感陶冶和道德教育,這對于培養全面的發展型人才極為不利。此外,民辦高校大都存在家族式管理的現象,缺乏廣泛的民主和有效的監督。例如,有些學校的董事會形同虛設,有些董事會則常常不恰當地干預校務,舉辦者與辦學者之間矛盾尖銳,人事安排上出現了“近親化”的傾向;甚至有些辦學者把學校視為己有,經費隨意領支,手續不全,造成財務管理混亂等等。民辦二級獨立學院盡管具有很多優勢,發展很快,但也存在政策與管理上的問題。如在政策方面,既要利用公辦本科高校的優質資源,又要防止國有資源的流失;在管理方面,許多獨立院校并不獨立,與母體的產權關系不明確,導致經營權和管理權含糊不清。
2、給學生帶來的弊端對于學生而言,在過渡“市場化”的教育環境下,難免會感到精神空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冷漠,同學之間物質化傾向嚴重,互相攀比成風等等,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此外,民辦高等教育的學費普遍昂貴,而且學費金額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甚至已經超出了許多人的承受范圍,再加上如果沒有相應的獎學金、助學金等制度作保障,那么估計有相當一部分有能力的學生將會被高等教育拒之門外,造成嚴重的社會不公平。因此,促進民辦高等教育發展,還需要抑制過渡“市場化”而產生的弊端,政府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和配套服務,積極引導民辦高等教育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三、對我國民辦高等教育過渡“市場化”問題的積極探索
雖然我國的民辦高等教育存在嚴重的市場化弊端,但其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和社會發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們不應該就此而全面否定民辦高等教育的價值,而應該正確認識民辦高等教育的弊端,并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市場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怎樣實現市場化,實現的“度”是多少是首先應該注意的。在我國,民辦高等教育作為教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質和任務就決定了民辦高等教育不能實行完全的市場化。高等教育不同于經濟,不能實行完全的市場化,但即使是經濟領域也不能是完全的市場調節,政府在經濟領域起著相當重要的調控作用,包括那些市場經濟相當成熟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如此。所以發展民辦高等教育要把其市場化的“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國家調控要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正如布魯貝克所言:“高等教育越卷入社會的事物中就越有必要用政治的眼光來看待它。就象戰爭意義太重大,不能完全交給將軍們決定一樣,高等教育也相當重要,不能完全留給教授們決定。”所以,民辦高等教育也不能完全交給市場來決定,民辦高等教育市場化只是適度地引進市場機制,在充分發揮市場調節優勢的同時,要求政府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這里所說的宏觀調控不是直接的、具體的調控,而是對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方向上的把握。
所以,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應該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運行,政府通過方針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多種方式對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進行引導,通過行政、法律、經濟手段對民辦高等教育進行有限的調控,彌補市場經濟的缺陷,從而促進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快速健康發展。具體來說,政府可以從宏觀上對民辦高等教育的經營方式進行引導和監督。如此一來,一是可以防止民辦高等教育的經營者過度追求利益而不注重教學質量;二是可以防止其不當的管理方式造成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三是可以防止“只教學,不育人”現象的泛濫,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所以,只有在堅持政府宏觀調控的前提下辦民辦高等教育,才能有效地將計劃和市場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民辦高等教育的社會效益。
作者:黨折折 王志剛 單位:西安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