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專黨建工作的整體結構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依托三大載體
(一)主題(專題)教育活動主題教育活動是黨團組織建設的有效載體,在廣大黨員和青年團員中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是黨團組織的重要之務、經常之務和長期之務。
1.注重“五個結合”,深化政治理論學習第一,把學習教育活動與廣大師生的自身特點相結合;第二,把學習教育活動與廣大師生關心的熱點相結合;第三,把學習教育活動與素質拓展、業務提升相結合;第四,把學習教育活動與愛黨愛國教育相結合;第五,把學習教育活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相結合。
2.推出“六項行動”,強化全面發展教育試行《項目化推進“多彩生活?陽光成長”學生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實施辦法》,重點實施“大學導行工程”、“文明修身工程”、“人生引航工程”、“信念構筑工程”、“身心和諧工程”、“綜合提升工程”等六項行動,構建全面育人新體系,貫穿學生在校的全過程,拓展學生綜合素質。
(二)校園文化科技創新活動學院要以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始終秉承“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將培養具有一定的科學精神、人文情懷和藝術素養的“求真、求善、求美”的,具有“光明、溫暖、多彩、和諧”特質的“陽光學子”作為我們的育人目標。因此各級各類文化、科技、創新活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載體,工作中要著重做好三個抓手:
1.社團建設學生社團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在廣大學生中有著重要影響的群眾組織,要努力實現黨團組織對學生社團的思想引領和行為引導。學院黨團組織、黨員師生要主動介入學生社團工作,關心社團的發展,幫助解決困難,協助重點打造幾支在校內外、院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具有院(系)特色的學生社團。鼓勵廣大教師積極投入到社團指導中,對教師們的辛勤工作要在相關考核評優中予以肯定。動員廣大學生主動參與到各級各類優秀學生社團中,發展興趣、結識朋友、鍛煉能力。
2.校園品牌活動的創建繼續辦好已有品牌活動,關鍵要在拓展活動形式、增強活動吸引力、提高活動實效、擴大活動影響上下功夫;努力創建各類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品牌,力求做到務實與創新、形式與內容、規模與效果的統一。
3.各級各類文化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制定相關激勵措施,支持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各級各類文化科技創新活動,提高素質,發揮自身所長,樹立形象,展示學院風采,在積極備戰、全心投入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集體榮譽感、自信心、凝聚力。
(三)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活動社會實踐是學校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高校考察培養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加強黨建工作,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能使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鍛煉思辨和組織能力,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充分發揮才干,有利于黨組織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及現實表現。鼓勵黨員、積極分子和廣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并給其創造機會,使其廣泛接觸和了解一線實際情況,使其原有的黨建理論知識立體化、生動化、感性化、理性化。要將大學生寒暑期社會實踐與經常性志愿服務結合起來,將社區共建等活動引向深度發展,力爭惠及更多的百姓和家庭;尋求學校黨、政、工、團的大力支持,做項目、出實招、贏好評,在更多的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中鍛造學院的黨員和積極分子隊伍。
二、嘗試“四塊”創新
改革創新是黨的活力來源,工作中要嘗試抓住組織設置、工作載體、工作方式、培訓途徑的創新環節,激發黨組織的活力與影響力。
(一)創新組織設置方式在班級成立“黨章學習小組”;依托專業和教研室成立學生、教師“黨小組”;推進“黨團組織、思想政治教育進公寓”和“黨員示范崗(宿舍)”的創建;將支部建到網上,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和畢業班黨員(積極分子)的考察和培養教育。
(二)創新工作載體推進黨建工作的載體創新,是黨建工作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的現實需要,也是進一步增強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現實需要。一是以專業技能為載體,把黨建工作目標與業務工作目標結合起來,在制定目標、實施目標和考評目標過程中達到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的緊密結合和互相促進,通過教工黨員的專業特長為學校、學院的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服務。二是以師生黨支部共建為載體,組織教工黨員與學生對接,增強師生聯系與溝通,指導學生的學習與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三是以凝聚力工程、最佳黨日系列活動、社會管理先鋒行動、教育進社區黨員志愿服務等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亮身份、當先鋒、作貢獻、樹形象”,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樹立黨員良好形象,帶動群眾積極參與,從而推動黨建工作的深入開展。完善評先獎優制度,評選先進黨支部、優秀黨員、優秀教師、優秀輔導員、陽光學子等,激勵廣大師生積極進取,奮發向上。
(三)創新聯系與服務青年的方式創新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進一步加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感召力和滲透力,既要堅持面對面地做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又要充分利用現代傳媒,積極推進黨建工作的信息化建設,運用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如網站、網上黨建社區、手機短信、QQ群、微博等,拓展黨組織聯系青年的渠道,使工作更具有時代氣息,更加迅速、準確地了解師生的思想情緒和他們關心的熱點問題,增進相互溝通。
(四)創新培訓渠道一是實施支部開放日制度。支部開放日是支部基層黨組織對大學生生涯規劃、學習工作以及繼續深造等問題進行解決的新方法之一。開放日強調的是支部的先鋒模范作用,由支部通過定期搜集,確定議題,以團隊輔導的形式帶領好支部的發展方向。活動范圍不局限于會議室,人員也不局限于黨員和積極分子。活動可以采用講座的形式開展,邀請知名老師對某一問題或主題進行專題演講;可以組織參觀教育基地;也可以緊緊圍繞某一主題與參會人員一同討論。通過開放交流日,加強支部與廣大青年的聯系,及時了解師生的動態,使支部輻射到班級,進一步加強支部工作的群眾性、廣泛性。二要努力探索開辟黨員教育管理的新途徑、新方法。如創建黨建工作網頁,設置黨規黨紀、黨史資料、黨建動態、黨校工作、理論研究、風采展示等欄目;開通網上黨校,作為黨員教育和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的輔助手段和有效載體,既可以解決因實地辦班場地緊張限制了參加人數的問題,又可以解決由于涉及人員多而時間難以統一的問題。
三、實施五個計劃
(一)道德提升計劃各黨支部、教研室、班級(團支部)及各學生組織要通過各種形式有計劃、有體系地開展內容豐富的道德認知和道德實踐活動,切實有效地提升廣大師生的道德水平。
(二)業務提高計劃各黨支部、黨小組要將黨建工作與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教育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教育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工作等具體業務內容有機結合,落實具體務實的措施(如教工支部的黨員示范課、學工支部的輔導員培訓交流、主題實踐等),真正實現融入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提高。②
(三)素質拓展計劃班級開展素質拓展訓練課,制定訓練計劃,落實時間、地點、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打造幾個重點社團,提升學生人文素養;試行《“陽光學子”素質拓展評價辦法》,圍繞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與技能培訓等六個方面開展工作,力爭出精品、創特色。
(四)多元評價計劃實施“陽光教育行動”,改革學生評價體系,做到“四個轉變”:評價內容上從重知識轉變為知能并重,評價主體上從教師轉變為師生并重,評價過程上要轉變重結果為過程與結果并重,評價結果上從單一結論變為全面評價與個性評價并重,實施多元評價,全面拓展學生素質。
(五)榜樣示范計劃注重典型示范的作用,鼓勵多出典型,積極培養典型,努力挖掘典型,高調選樹典型,用身邊事、身邊人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勤奮上進。
四、突出六種機制
(一)黨政工作民主決策與聯動機制貫徹執行《黨總支工作條例》、《黨政聯席會議事規則》,發揮學院黨總支政治核心和保證監督作用,支持行政負責人獨立負責地行使職權。完善領導班子決策、議事制度,通過黨總支委員會議、黨政聯席會議等方式,參與本單位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中重要事項的討論和決定,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實現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有效形成學院黨政相互配合、協調運轉的工作機制。黨政之間既要明確職責,又要協同合作;既要合理分工,又要形成合力。建立意見和建議受理回復機制,通過網絡、意見箱、黨員接待日等多種途徑,鼓勵廣大教師對黨建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黨員培養、發展、教育長效機制高度重視大學生和青年教師的黨員發展工作,加強黨員發展規劃,加大培養考察力度,嚴格發展程序,保證發展質量。建立健全聯系人制度、政治學習與培訓制度、“推優入黨”制度、政審制度、公示制度、票決制度和談話制度等,細化黨員發展各個階段的目標與內容,明確發展各個階段教育培養和考察鑒定的原則性要求。強化考核評估和責任追究制。一是建立發展黨員工作檢查監督機制,建立檢查、監督、考核體系,落實兼職組織員參與制,加強對發展黨員工作的監督、檢查,強化黨總支審查發展對象思想政治、入黨動機、實際表現以及規范程序、嚴把質量關的責任,確保黨員發展高質量;二是建立發展黨員工作責任追究制,明確各級責任人的責任,明確發展黨員責任追究細則,落實獎懲措施。
創新師生黨員入黨后的教育機制。要重視對黨員的繼續教育,實施對黨員教育的全過程化。建立“黨員公開承諾制”,黨員應對自己在加入黨組織后的思想、學習、工作等各方面的表現作出鄭重承諾,更加廣泛地接受師生的監督,更有擔負起模范帶頭作用的使命感;建立“黨員年度評議”制度,堅持“四個原則”(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為主的原則,堅持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原則,客觀公正、民主公開的原則,評議結合、促進工作原則),根據黨章、黨員“五帶頭”及大學生黨員“五好”(信仰堅定思想好、刻苦鉆研學習好、嚴以律己作風好、身心健康素質好、樂于奉獻形象好)標準,認真檢查履行黨員義務、行使黨員權利的情況,從思想、學習、工作、紀律、作風等方面查找問題,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分析原因;建立“黨員示范崗”和“學生黨員示范寢室”,讓黨員在師生中亮出自己的風采,使廣大師生認識每一位黨員,在師生中樹立起黨員的形象,讓黨員時刻自律;推出“學生黨員服務室”掛牌制度,加強黨組織與入黨積極分子和廣大學生群體保持經常性的溝通與交流,保證信息暢通,為黨組織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當好參謀和助手,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氛圍。
(三)黨員(支部)目標管理、考核、激勵、監督機制實施黨員(支部)目標管理,進行量化考核,健全激勵表彰機制。在落實黨支部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宣傳與信息報送制度,做好黨組織和黨員信息庫管理和維護等工作的基礎上,結合《黨總支工作目標管理考核辦法》、《黨支部工作條例》制定實施黨員(黨支部)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和考評細則,把黨組織的工作目標與學院的發展目標緊密結合起來,讓每一個黨員都明確在促進學院事業發展中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在自覺履行黨員義務的同時,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潛能,提高綜合素質,實現自身價值。制定并嚴格執行相關勤政廉潔、監督制約的規定和措施,組織教師和學生對黨員進行民主評議,對先進黨組織和優秀師生黨員進行表彰宣傳,對違規違紀失職懈怠的黨員進行批評教育,把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條件和依據,使黨建考核成為黨組織對每一個黨員教育管理的有效方式。
(四)黨員(支部)活動項目化運作機制以黨支部立項活動為載體,加強活動的特色創新,爭取實效促進支部工作,建立黨建工作的長效機制。通過開展黨支部建設立項活動,融入和促進學院中心工作,使黨員得到教育提高,更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增強黨建工作的思想性、針對性、時代感、時效性和吸引力,調動廣大黨員參與組織活動的積極性,增強黨組織的鮮活力、凝聚力、戰斗力。
(五)黨群聯系共建機制建立和完善學院黨總支委員聯系學生黨支部和黨支部聯系黨員的制度。學院黨總支委員要及時、準確掌握所聯系黨支部的基本情況,加強黨總支與黨支部的溝通,密切聯系師生,指導所聯系的黨支部開展工作,加強對黨支部工作的分類指導,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建立黨員、干部聯系班級、宿舍、學生制度。通過深入聯系,推進黨團組織進班級、進公寓,強化黨員、干部的育人、管理、幫扶責任,解決學院發展、班級建設、學生成長、就業創業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努力營造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全員育人氛圍,努力探索關心、服務、引導、培養學生的新模式,更好地落實“推動科學發展、促進校園和諧、加強基層組織、服務師生員工”的工作目標。領導學院工會、共青團和學生會等群眾組織,指導支持他們按照各自的性質和職能獨立負責開展工作;做好黨外知識分子、派等統戰工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學院的改革和發展作貢獻。
(六)黨建工作研究與交流機制加強黨建工作研究和交流,形成研究黨建、推進黨建、創新黨建的良好氛圍,增強基層黨建工作的科學性、實效性。鼓勵和支持黨員結合工作實際,對黨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進行調查研究,對理論和實踐有重要意義的研究做好課題立項工作,通過課題研究破解工作難題,為黨建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作者:魏小星單位:泰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