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融合初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學科教學的整合,不應該是簡單的結合和被動的融入,而應該理解為一種主動的適應。信息技術的加入,將使原本單一的課程內容、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評價等都得以擴充。這種和諧與自然的融合,目的是提高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整合
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學科教學的整合,不應該是簡單的結合和被動的融入,而應該理解為一種主動地適應。信息技術的加入,使原本單一的課程內容、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評價等都將得以拓充。這種和諧與自然的融合,最終將提高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學習的效率。初中物理的學科所涉及的面比較廣,不僅需要對于概念和定義,已經實驗過程進行記憶,還需要深刻理解物理原理。雖然說是一門理科學科,但卻也包涵了文科學科的學習方式。“填鴨”式的將物理概念提出,并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會使教師喪失教學成就感,使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將信息技術運用于物理學科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功能。
一、激發學習興趣
在課程的引入中,一般的有“直接式”、“復習式”、“習題式”等多種,而現在擁有多媒體后,課的引入方式也更為的多元化起來。特別是對于物理等自然科學,我們可以通過觀看圖片、音樂、視頻等,讓學生很快的融入到所學的課程中來。聯系生活的這些多媒體輔助技術,讓學生有了熟知感,同時又使學生看到了圖文并茂、視聽一體的交互式集成信息,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樂趣和興趣。這種新的引課形式打破了之前較為沉悶的學習氣氛,改變了枯燥單一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及時地獲取信息,集中注意力,激發表達欲望,與教師形成互動,而不再是課堂教學的被動接受者。這是傳統教學模式所無法賦予的新的表達方式。例如在講解《電》這一章時,就采用了多媒體視頻引課的方式,課程一開始就讓學生觀看《電的來源》、《水電站的運轉過程》、《我國電力的發展》等,雖然只是短短的5分鐘時間,但是對于一個剛接觸電學的學生來說。這樣的視頻消除了他們對電的恐懼,能夠在了解電以后去學習電,這將對他們的學習產生更深遠的影響。可以說這樣的教學才是最貼近生活的,是學生主動接受了的。
二、模擬實驗情境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一環,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實驗是物理實驗教學的特點。在普通物理課堂的演示實驗中,由于受到常規實驗儀器和環境本身的限制,實驗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的輔助,模擬一些重要的,現實實驗環境下難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實驗,則可彌補常規實驗儀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實驗的演示效果。同時物理學科中有些知識是抽象的,所用的術語也很抽象,例如,“分子運動論”理論,“力”的概念,“磁場”的概念,電壓的概念等過程都是抽象難懂的。信息技術的運用可幫助教師和學生解決這些重點、難點問題。比如,“分子運動論”,學生是看不到物質內部分子的運動的,因此難以理解,可用多媒體計算機模擬分子運動和碰撞的過程;氣體的擴散現象比較快,學生也能理解,但對于課本中提到的“在量筒里裝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銅溶液”,所發生的擴散現象,需要幾天后才能看到現象,至于固體的擴散那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了。這時,如果運用信息技術,加上“特技”,就能把這兩個實驗的現象很快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該模擬實驗能使學生很直觀地知道其中的原理,而無需教師反復講解。
三、突破重點難點
中學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形成發展,抽象的概念和規律不易理解和接受,而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推導和理解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難點,如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去啟發去誘導,用準確有趣的實驗去演示,用科學的方法去分析和突破這些重、難點,他們就能夠用物理知識來解釋身邊的物理現象,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巧用信息技術更有利用實破教學的重點難點。例如摩擦起電,對這一原因進行講解時就比較困難,如果利用多媒體課件將鈉、鎂、氯、碳等原子的結構進行播放,接著介紹核外電子的排布,讓學生明白外層的8個電子為相對穩定的結構,當外層小于4個電子時,就會發生不穩定。因此,從分析不同的物質原子束縛電子,將摩擦時,電子能力弱就會失去電子帶正電,這就降低了工作的難度,便于學生理解。
四、利于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應該自始自終穿插在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正處于形成的階段,這時的德育滲透尤為的重要。隨著教育課程理念的更新,我們應該認識到傳統的說教模式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雖有一定的作用,但卻不夠全面。我們應該可以適時的使用知識性、趣味性的教育方式,而信息技術教育在這一方面就顯示了它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在重力勢能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會在次引用火箭這一事例,運用多媒體視頻技術將我國的航天事業的重大發展成果直觀的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祖國的科技發展,增加學生熱愛科學的素養的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的教育。利用視頻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在各學科中進行德育教育,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五、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的整合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有效情境、突破教學重難點和進行德育教育。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在教學的實踐中總結教學經驗,將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進而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喻同模.解析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整合.《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40)
[2]姜華.淺談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整合.《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3(10)
作者:康丹暉 單位:永春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