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化下初中化學教學改革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相關要求下,加大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程度,促進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教育現代化背景下,教師必須意識到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將其科學、合理地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努力借助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教學價值,真正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文章以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作為研究切入點,針對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改革的具體路徑進行簡要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教育現代化;初中化學;信息技術;教學改革
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逐漸滲透于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促使人類的生存方式、學習方式隨之轉變。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應立足于信息技術“省時、高效、省力、便捷”的特點,將其科學、合理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中,真正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認知程度比較低
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制約了信息技術與課堂的融合效果。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融合效果不佳,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師相關方面的意識比較薄弱。初中化學教師一直束縛在“以考試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模式下,認為信息技術在課堂上只會擾亂學生的注意力,而對課堂教學質量的影響卻非常小。在這一教學理念下,初中化學教師更青睞于知識灌輸,認為融入信息技術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難以真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1]。
(二)網絡資源運用不夠充分
在信息化背景下,不論是什么形式的資源,均可在網絡上找到。但部分化學教師在搜集和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時,依然存在欠缺的現象,難以對其進行有效的搜集和利用。還有部分教師在篩選化學教學資源時,受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的制約,并未對其進行辨別和剔除。
(三)信息技術完全取代傳統課堂
在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課堂融合的過程中,由于對其研究和認識不深刻,對信息技術的教學價值產生了認知誤區,甚至誤認為信息技術可完全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在這種理念下,初中化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時,存在極強的盲目性,常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將化學知識直觀地呈現出來,并未借助信息技術對化學知識點進行深入解析,忽視了對學生思維的引導。
(四)借助信息技術代替實驗教學
基于化學學科的特點,化學實驗教學至關重要。但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化學教師對信息技術認識不夠全面、深刻,常采用信息技術代替學生動手實驗。由于學生缺乏親身實踐,在觀看實驗視頻時難以真正提升實踐動手能力,無法真正實現化學實驗教學的價值[2]。
二、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改革路徑分析
(一)樹立正確的融合理念
信息化背景下,教學改革的核心就是教學理念的變革,教師唯有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融合,才能在這一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一方面,教師應樹立全面融合的教學觀念。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師必須要對信息技術進行全面、深刻的認識,肯定其應用價值,并將其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到一起;另一方面,樹立正確的技術觀。在推動兩者融合的過程中,還應明確信息技術僅是一種學習工具,將其科學合理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二)依托信息技術優化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教學的初始環節,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卻奠定了一堂課的基調。可以說,課堂導入科學與否,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后續學習。在傳統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都是采用直接進入、提問等方式進行課堂導入。這種課堂導入模式不僅難以真正提升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效果,還會導致學生產生厭煩情緒,難以真正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效果。面對這一現狀,初中化學教師在優化課堂導入時,必須將其科學、合理地融入課堂導入中,結合具體的化學教學內容,利用圖片、視頻等方式,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靈活創設可視化的教學情境,以便于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化學知識的探究學習[3]。
(三)借助信息技術豐富和拓展教學內容
化學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不能局限于教材內容,還應對其進行拓展和延伸,真正提升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知識講解,課堂容量比較少,學生的學習內容也相對有限。而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不再受限制和制約。具體來說,化學教師在備課時,可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和既定的教學目標,搜集與其相關的教學素材,并對其進行整理和篩選,最終選擇優質的教學資源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同時,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還可以直接從網絡上搜集相關的優質化學教學資源,選擇與教學內容相契合的教學片段、教學內容,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最后,教師還可以靈活借助微課和多媒體等途徑,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最終實現核心素養下的教學要求。
(四)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學習氛圍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實現高效學習的基礎,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性因素。在以往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受“以考試為導向”理念的束縛,將化學課堂教學的主要精力、側重點都集中在化學知識講解和灌輸中,或者指導學生開展重復性訓練。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氛圍枯燥無味,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也制約了課堂教學效果。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在優化課堂教學氛圍時,可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特點和優勢,利用視頻、動畫、圖片等手段,促進抽象知識直觀化、形象化,使化學課堂更加生動有趣。這樣,在動態化感知下,有效降低了初中化學知識的學習難度,促使學生在多重感受的共同參與中,獲得更加優質的學習體驗,真正活躍了課堂氛圍,提升了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果[4]。
(五)依托信息技術展示化學實驗
基于化學學科特點,化學學科與實驗教學相關,是深化化學知識、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落實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關鍵途徑。但在具體的實驗教學中,常受實驗設備、化學實驗具有危險性等因素的影響,嚴重制約了化學實驗的展開。以往面對這些因素,化學教師無一例外都是借助口頭講解、描述的方式,嚴格按照教材上的實驗教學內容講解,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死記硬背”化學實驗流程和實驗結果。對此,初中化學教師在優化實驗教學時,可靈活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將那些具備危險性質的化學實驗,或受到實驗室條件限制的化學實驗,直觀、形象地呈現出來。學生在實驗視頻中能夠清晰掌握化學實驗的整個過程,觀察實驗現象,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化學實驗學習效果。
(六)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教學針對性
初中學生在化學學習中,面臨著“任務重、學習時間短”的情況。對此,以往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時,基本上都是按照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化學課堂教學大綱的要求,精心設計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模式使化學課堂教學常常存在較大的盲目性,與學生的學習需求不相符,難以真正提升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面對這一現狀,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師可靈活借助信息技術平臺,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明確學生在當前化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點。還可以借助大數據分析平臺,針對學生化學學習情況、日常考試等數據進行分析,明確學生當前化學學習中存在的薄弱點。教師只有明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才能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七)依托信息技術,因材施教開展課堂教學
新課改視域下,要求教師必須從“統一教學模式”下解放出來,尊重不同學生群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性,真正實現所有學生的發展。在以往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優化課堂教學前,必須要關注不同學生群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性,結合學生已有知識掌握情況、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認識不足,采用“統一”的標準,制訂統一的教學目標,選擇“一刀切”的教學模式,難以真正滿足所有層次學生的化學學習需求。為此,初中化學教師唯有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科學利用信息技術,圍繞教學內容,結合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科學設計出難易水平不同的教學視頻,并將其上傳到班級的微信和QQ群,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視頻,結合教學實視頻的引導開展學習。
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下,將信息技術與化學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是迎合時代發展、新課程教育的必然要求。初中化學教師必須要立足于當前化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融合不佳的現狀,樹立正確的信息技術融合觀念,并將其科學、合理地運用到化學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輔助價值,不斷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于光亮 單位:甘肅省武威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