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播音主持專業的應對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新媒體語境下的傳播特點是小眾化的,互動性較強,傳播方式多樣。因此,在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專業應該如何適應新的環境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問題。為解決這個問題,本文從新媒體的傳播特征出發,提出了新媒體環境下播音員和主持人應該具備的素質,希望我的一點見解可以對播音主持專業有些啟發。
關鍵詞:新媒體語境;播音主持;應對思考
一、新媒體的傳播特征
(一)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傳播無限開放
新媒體就是在傳統的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媒體基礎之上經過整合、拓展、創新產生的新型媒體。例如數字電視、手機媒體網絡博客、手機APP等。新媒體大多把文字、音頻、視頻、圖片整合在一起,具有很強的可視性和可聽性。而且,新媒體是三網合一的,即廣電網、電信網和互聯網三網合一。故新媒體的傳播是無限的,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由于新媒體的傳播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播具有無限開放性,因此,播音員和主持人的競爭對象也發生了變化,不再局限于國內,而應該是國際范圍內的競爭。
(二)新媒體的互動性和參與性更強
新媒體下播音主持的主要特征是互動性強,大量的內容出現了直播,新媒體下的播音主持對播音員主持人的無稿播音能力、臨場發揮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和把握氣氛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播音員主持人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體下的播音主持與觀眾的互動性更多,這樣觀眾就有了話語權,面對觀眾的提問,播音員主持人都應該有較強的臨場發揮和應變能力,這樣才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節目。
(三)傳播的小眾化新媒體下的傳播對象
和以往的傳播對象不同,不同于以往傳播的大眾化,新媒體下的傳播是小眾化的,由于每個人的情趣愛好不一定都相同,所以一個節目不可能受到所有人的喜愛,同樣對于主持人也一樣,所以主持人也不用迎合大眾,而是應該盡情發展自己的主持風格,形成某個領域受人喜歡的主持人,形成自己獨特的主持風格。小眾化并不是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而是節目變得多樣性,各種主持風格也具有多樣性。這樣更具有針對性的滿足不同人的需求,更符合這個時代不同人對不同事物的追求。
二、新媒體語境下播音員主持人應具備的素質
(一)個性化的主持風格
新媒體環境下,受眾對播音員主持人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受眾對節目多元化的追求,對不同利益的追求,對不同興趣的追求,受眾會更喜歡看自己感興趣的節目,支持自己喜歡的主持人。播音員主持人的風格越受觀眾喜歡,觀眾越喜歡看這個節目。因此,播音員主持人應該培養自己的主持風格,力爭在主持時加入更多的個性化元素,如個人形象、言談舉止,更重要的是個人素養和臨場發揮能力,而且主持人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和主持人的親和力,也決定了節目的效果。主持人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才會受到觀眾的喜歡,吸引更多的觀眾,提高節目的收視率,才能夠適應新媒體的發展。
(二)強烈的新聞敏感性和創新能力
新媒體環境下,擁有強烈的新聞敏感性,才可以及時發覺別人看不到的新聞,搶占市場先機,還應該有創新意識,提出與眾不同的新聞觀點,才可以在眾多新聞中脫穎而出。因此,播音員主持人想要適應行新媒體環境,就應該培養新聞敏感性。培養新聞敏感性就應該多注意生活中的細節,及時捕捉新聞,進而多思考,發覺出別樣的新聞觀點和事件背后的深刻意義。
(三)政治立場要堅定
在新媒體環境下,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在文化上國家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很多資本主義國家的不健康的文化也隨著互聯網傳播入我國,對我國的受眾尤其是青少年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在新媒體環境下,播音員主持人在面對西方傳播過來的文化時,首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當好文化傳播的“把關人”,不利于社會發展的,不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不利于人民群眾精神生活的低俗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糟粕要自覺抵制。要主動宣傳高尚的、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唱響“主旋律”,弘揚社會正氣,從而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營造出濃厚的輿論氛圍。
(四)靈活的救場能力和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
和傳統媒體時代不同,在新媒體環境下,播音員主持人的工作不再僅僅局限于播報新聞,而是要綜合網絡、移動端、微信、APP平臺等多方面的傳播媒介,這樣,播音員和主持人面對的突發狀況也就相應的多了起來,這就對播音員和主持人的救場能力掌控現場的靈活性提出了要求。另外,播音員主持人在播報新聞的同時可能還要通過留言、彈幕等方式和受眾進行互動,如何從從海量的留言中甄選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互動交流,這就要求播音員主持人要有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在處理留言互動時要做到心中所有數,不能手忙腳亂,要在互動時能準確地傳達出自己的意圖。另外播音員主持人在新媒體語境下進行新聞播報時,要正確處理好新媒體和主持人之間的關系,要凸顯出播音員主持人的主導作用,不能出現新媒體喧賓奪主的情況,也不能因為播報時新媒體的介入而亂了陣腳。
(一)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
基于新媒體小眾化的傳播特征,主持風格獨特、觀點鮮明的節目就更受歡迎,因此,更需要個性的播音員主持人了。播音員主持人的個性化培養離不開四個方面,即個人形象、語言風格、學識素養和創新精神。個性化包括形式的創新,內容的創新,在教學中,教師應強調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于此同時要鼓勵學生展示個性,發展特長,注重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在參與中實踐和領悟,不斷地改進和發展。
(二)強化新聞意識
新聞意識是新聞傳播主體所特有的對新聞傳播實踐的自覺的整體的把握,是對于新聞踐模式中各關系項的正確知識和正向的態度。新聞意識,就是要求新聞工作者及時捕捉和傳播事件,達到新聞傳播效果的最優化。播音員主持人是傳遞各種信息的工具,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基本采訪、編輯能力的同時,更應該讓學生樹立新聞理性意識,培養學生從新聞事件中判斷社會復雜關系的能力,培養學生從不同層次分析事件,充分體現新聞價值的能力。
(三)加強培養全面專業的主持人
新媒體語境下,媒體之間的競爭更多的體現在品牌節目的創立,一個好的節目離不開一個優秀的節目主持人,同時具有采訪、編輯、主持的主持人在競爭中更有優勢。想要培養全面專業的主持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給學生提供多方面的實踐機會,如采訪、編寫新聞、上臺主持、后期剪輯等,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全面專業能力。從而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播音主持,提高自己的競爭優勢。
四、結束語
總之,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的播音與主持專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面對新環境,新技術,傳統的播音與主持專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高等教育播音主持專業在進行授課時,要充分考慮到傳媒環境發生的深刻變化,在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一些新傳媒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使得學生自覺地擁抱新媒體技術,融入新媒體環境,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從而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蘇凡博.綜合性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芻議[J].文教資料,2011(03).
[2]韓敏.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課程體系研究——以綜合性大學為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8(03).
[3]劉桂珍.綜合性大學藝術專業建設問題與發展策略[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6).
[4]趙娜.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研究[J].新聞知識,2013(09).
[5]張瑩.新時期播音主持專業教育的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17(22).
[6]姚慧妍.傳媒視野下播音主持專業的發展趨勢與環境分析[J].傳播與版權,2017(11).
[7]萬業曼,姚乾坤.播音主持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人格特質[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11).
[8]譚力,沈豆子.播音主持專業“以賽促教”實踐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J].視聽,2017(03).
[9]季存森.綜合性大學開設播音主持專業的期待與展望[J].西部廣播電視,2017(03).
[10]許璐.形體訓練在播音主持專業中的意義及展望[J].大眾文藝,2017(08).
[11]羅幸.新傳媒時代傳媒人才培養模式分析——以播音主持專業為例[J].社會科學家,2011(09).
[12]任燕,顧芳芳.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高校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改革芻議[J].新聞界,2011(04).
作者:李傲宇 單位:河南工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