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優質教育均衡發展交流材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一種新的教育發展觀,是一種科學合理的政策導向,更是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性指導思想。因為他反映了基礎教育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本質要求。我們必須積極地努力的推進優質教育的均衡發展,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
但我們在實踐和探索優質教育均衡發展的同時,必須看到,優質教育均衡發展是一個長期性課題,在任何時候教育不均衡現象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出現,其中有的是教育發展問題長期積淀的結果,有的則是新時代條件下出現的新矛盾和新問題,教育均衡發展是一個理想和現實,目標與過程的統一。因此我們在教育均衡發展實踐中,必須從實際出發,以科學的態度,破解難題,以追求教育的整體優化。
一、優質教育均衡發展需要面對的實際問題
1、公平與效益。
如果簡單的完全的從公平角度出發去制定和實行有關政策,就必然會影響甚至喪失教育效益,也是有許多弊端的。近年來,韓國、日本等國家就發現,他們在推行“平準化”政策后,基礎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逐步喪失了效率,中國的地區發展很不平衡,區域內的教育發展也不平衡,籠統地講優質教育均衡,是不完整也不科學的,合理和可行的策略應該是在經濟發展水平近似的區域內,努力追求基礎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我們強調社會公平,不會回到傳統體制固有的平均主義,進一步重視社會公平,在效率與公平關系上加大公平的分量,是當前社會關心的問題,如何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是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難點。
2、示范性學校建設與教育均衡發展。
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某一區域內,我們的優質教育資源是嚴重短缺的,從教育管理的角度看,要推動教育發展,既要抓一些示范性學校,又要抓一些示范性學科,從而帶動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但示范性學校的存在和不斷發展,必然導致學校之間平衡并不斷出現和加強新的不平衡,因此,如何處理好示范性學校發展與教育均衡發展的關系,也是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難點。
3、學校辦學特色與教育均衡發展。
辦學要均衡,更要有特色,如何在不斷實現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上,面對學校之間存在的客觀差異,形成更多的能夠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特色學校,是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問題。我們的教育政策要鼓勵和引導每一所學校從自身實際出發,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積極發展富有個性的學校文化,從“千校一面”轉向自主發展、特色發展和多樣發展,為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選擇提供豐富而優質的教育資源,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教育,使其天賦、個性和才能得以全面發展,充分發展和自由發展。
4、教育創新發展和教育均衡發展。
如何在教育均衡發展思想指導下,通過建立相互競爭機制,不斷激活學校向更高水平的均衡階段發展(高位均衡),是教育均衡的關鍵所在,因為只有在教育均衡發展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才能帶動高質量、高水平的均衡,要使均衡不斷向深度、廣度和高水平階段拓展,必須抓住教師隊伍這個核心,通過制度創新,激發校長和教師的職業活力,專業創造力和教育教學熱情;必須通過引入競爭機制,不斷增強學校的發展動力,活力,激勵學校之間,區域之間向更高水平的教育均衡目標發展。
5、弱勢群體教育與教育均衡發展。
弱勢群體教育包括經濟困難家庭子女的教育、殘疾兒童的特殊教育,一些學習困難學生的教育,農民工及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等。就眼下而言,弱勢群體教育在區域經濟較發達地區比如區做的還是較好的,但弱勢群體教育亦是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問題,應當把它做的更好。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優質教育均衡發展
優質教育均衡發展是一種境界、一種理想,更是符合我國當前基礎教育現實需要的發展策略,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價值取向。因此,我們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同志首先要樹立辯證的科學的教育均衡發展觀,防止把教育均衡等同于絕對的教育機會均等和教育資源平均分配,防止脫離生產力發展水平、教育發展水平等具體歷史條件去追求教育平衡,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1、均衡發展是共同發展、分類發展。
均衡發展不是限制發展,而是共同發展,分類發展。均衡發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揚谷”式發展,發展是教育事業永恒的主題,沒有發展,就談不上均衡。落后地區、薄弱學校要發展,發達地區、基礎好的學校同樣需要發展,均衡發展不是限制或削弱發達地區,優質學校和強勢群體的發展,而是要在均衡發展思想指導下,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基礎薄弱地區、薄弱學校、弱勢群體,進而把基礎教育辦成高水平、高質量的教育,不斷實現高位均衡。均衡發展決不是教育的平均主義,不是把高水平的教育拉下來,而是根據不同區域、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分區域規劃、分步實施、分類發展。
2、均衡發展是特色發展。
均衡發展不是劃一發展,而是特色發展。均衡發展不是一種模式不是“一刀切”,要鼓勵不同區域、不同學校、不同類型的教育,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創造性的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最終實現優勢互補、特色發展、整體提升。教育個性化、辦學特色化,不僅是國際基礎教育發展的大趨勢,也是實現更高層次均衡發展,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因此,在辦學條件、師質水平相對均衡的情況下,要鼓勵學校辦出特色,為每一個孩子的發展留有個性發展的空間。
3、均衡發展是持續發展。
均衡發展不是短期發展,而是持續發展。教育發展不均衡有著長期、深刻的歷史原因,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有一個過程,促進優質教育均衡將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辯證的歷史過程,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當前需要解決的應當是一些十分突出的最需要關注和最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而不是也不可能做到所有問題全部解決,一步到位。
4、均衡發展是整體發展。
教育均衡不是同步化發展,而是要積極推進區域均衡發展、整體發展,每一級政府管理所轄地區,因歷史造成的教育差異,不可能立即解決,要采取更為積極有力措施扶持后進地區和學校加快發展,同時要鼓勵教育發展快、發展好的地區、學校繼續加快發展,繼續辦好窗口學校、示范學校,以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引領作用,充分發揮他們在促進高位均衡,形成更多優質教育中的拉動作用。教育均衡不等于區域之間、校際之間教育發展同步化,而是互動促進,整體提高、整體優化。
5、均衡發展是創新發展、競爭發展。
教育均衡不只是辦學水平均衡,如果僅認為校際之間、區域之間的辦學條件、教學設施、師質力量處在同一水準上,就達到了教育均衡目標,那是不科學的,這明顯忽視了學校內在發展機制的作用,忽視了學校之間、區域之間、地域之間區位位置不同,歷史文化積淀有別,生涯差異等方面的不均衡,以及辦學理念、管理水平之間的不均衡。在政府對其教育資源配置基本均衡的前提下,我們不僅坦然面對學校之間存在的客觀差異,而且應該鼓勵和倡導學校之間開展符合教育科學規律的辦學水平競爭。創建辦學特色,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對于這種基于學校自身發展內在機制的差異,我們應看作是教育整體發展的動力,因為在學校群體中,只有部分學校的發展取得突破,才有可能引領同類學校群體的發展,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在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的前提下,不斷運用激勵的手段鼓勵冒尖、推動發展,促進平衡,從而使本地區學校群體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動態發展過程中實現整體辦學水平的螺旋式上升。
三、結論
教育均衡發展是一種發展目標,是一種促進教育發展的途徑,更是一種教育發展過程。均衡發展本身不是目的,其本質目標是追求一種理想、公平、高效、優質的教育狀態。教育均衡發展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辯證的歷史發展過程。教育均衡作為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相對的、具體的、發展的,絕對的教育均衡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均衡發展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是相對的均衡發展。每一個時期,由于社會經濟發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教育均衡有著不同的表現。教育均衡發展是一個由“均衡——不均衡——均衡”,不斷地螺旋式上升的循環發展的動態過程。教育均衡發展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平均發展、均等發展,它更加強調的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均衡發展的過程,是整體辦學條件和水平提升的過程,這種過程是不均衡逐漸走向均衡,然后均衡再次被更高一級的發展需求打破,出現新的不均衡,并在更高層次上再次從不均衡走向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