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博物館事業發展交流材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結合博物館建設新思路,我們縣博物館以切實解決影響科學發展觀的突出問題為切入點,以構建保障館科學發展制度體系為主線,推動了各項工作上臺階,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踐行科學發展觀,黨建工作見實效
通過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使班子成員樹立了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自身廉潔自律意識,思想作風有了明顯轉變。一是堅持集體領導、分工負責的原則。在重大事項的決策上,注重調動班子成員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集思廣益,科學決策,有力地推動了博物館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二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我們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納入重要工作日程,堅持從嚴治館,依法行政,使館領導班子的黨風廉政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二、踐行科學發展觀,制度建設見實效
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制度建設是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的具體化,既是創新的結果,同時也是把好事干好、干快、干成的關鍵。博物館自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堅持學用結合,以學促用,學以致用。我們結合本館實際,邊學邊整邊改,探索構建保障博物館發展的制度體系,逐步修改完善了《免費開放管理辦法》、《物館免費開放專項資金使用制度》、《崗位責任制及管理辦法》、《文物管理細則》、《文廟景區管理細則》、《安全保衛工作制度》等,使工作有章可循。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結合單位工作實際,建立了相應的管理崗位和業務崗位,明確崗位職責,強化責任意識,規范工作流程,保證了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實行量化管理和目標管理相結合,根據崗位職責,確立年度工作目標,量化年度工作任務,督促崗位工作人員保質保量地分階段實施。實行績效管理,制定《崗位責任制及管理辦法》、《館委會成員和科室負責人工作績效管理辦法》,按照崗位職責和成績,進行年度績效評定。
三、踐行科學發展觀,基礎設施建設見實效
1、依靠政府部門。近年來,博物館工作得到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撥付資金對文廟進行了全面的維修,使文廟景區面貌煥然一新。
2、本館自籌資金。年,在資金困難情況下,我們采取發動職工集資、向外借資等方式,籌資40余萬元,建成“革命史”、“精品書畫”兩個現代化展廳,6月份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兩個展廳的建立,不僅使博物館列入省首批博物館免費開放名單,獲得國家補助資金22萬元,而且其成績得到上級的認可,獲得獎勵資金20萬元,同時,滿足了公眾對精神文化不斷的需求,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3、依靠社會人脈。文廟人文環境歷史悠久,年廣東珠海幾名信眾,通過釋隆可法師向博物館捐贈了孔子銅像、銅鐘、石香爐、石獅、石桌椅等,價值20余萬元。
在幾年來持續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今年我們館又千方百計投入資金進行景區綠化和AA級廁所修建、維修了欞星門前的圍墻、更新了監控室和監控設施、購置現代化的辦公用具。今年計劃投資20萬元資金修建欞星門前的畔池,逐步恢復文廟的原貌。
四、踐行科學發展觀,提高服務水平見實效
在博物館的眾多職能中,最重要的職能是它的教育職能。它不僅僅是人們眼中收藏著無數奇珍異寶的收藏機構,而更應該是一個傳播知識的重要場所。既然博物館的最基本社會功能是教育,而受教育的群體就是博物館的觀眾,那么,讓更多的觀眾接受博物館并從中受益,這才應是博物館的最根本目的,這就要求博物館必須做到“以人為本”。我們博物館堅持運用文化遺產保護和先進的管理理念改善博物館機制,努力辦好展覽,加強人才素質建設,體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和“以人為本”服務理念,根據觀眾的需求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1、注重觀眾需求,全力辦好展覽。博物館為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將工作重點轉向提升人性化服務,辦好展覽,加強博物館展廳建設。觀眾到博物館目的就是看展覽,聽講解,享受文化熏陶和藝術感染。所以,在辦展覽的時候,我們充分研究藏品、研究觀眾的口味和興趣,辦好吸引觀眾、感動觀眾主題的展覽。為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09年工作計劃更新“精品書畫展廳”展覽內容、增建“歷史名人”展廳。
2、滿足觀眾需要,增加服務項目。增設一些項目,如免費提供開水、提供免費閱讀史料、書籍,開設文物仿制品商店、設立文物知識、歷史知識咨詢臺,解答觀眾提出的問題滿足觀眾的情感和理性的需要,還可以在現場開展相關知識有獎競猜活動,為觀眾營造和諧的參觀學習氛圍等等。
3、加強人員培訓,提高服務水平。陳列保管人員通過培訓,可增強技術水平,對藏品的陳列保管更加先進,更加合理。科研工作人員的培訓,對于一些課題專項研究會起到推動作用。宣教人員的培訓是一個長期和系統的過程,意義重大,直接關系到人性化服務效果。管理人員的培訓,可以形成一個好的管理機制,帶動博物館的全面發展,不容忽視。然而直接面對觀眾是講解員,講解員是人類文化的傳播者,講解是以陳列為基礎,運用科學的語言和其它輔助表達方式,將知識傳遞給觀眾的一種活動。講解員是溝通博物館與社會的橋梁和紐帶,是博物館名片,講解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著觀眾的受教育和參觀質量,影響著博物館的效益和發展。因此,我館注重講解員業務的培訓,先后去省博物館、麻城市博物館、李四光紀念館、李時珍紀念館去取經,并多次選派人員參加省博物館開辦的講解員培訓班,通過這些學習,講解員們業務素質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特別是在“因人施講”上實現了滿足不同觀眾需要的人性化、特色化服務,樹立了博物館的形象。
五、踐行科學發展觀,文物普查工作見實效
我縣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于年9月正式啟動。截止年6月30日,已經完成13個鄉鎮(場)的普查任務,普查覆蓋率為100%,全縣已調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點812處,其中新發現文物點673處、復查點139處,普查進度及發現文物點的數量位于全市的前列,在4月份召開的全市文物普查工作會上,博物館作為普查工作先進單位,作了典型發言。此次的文物普查工作中,我們博物館始終把增加藏品數量和種類,宣傳文物保護法貫穿其內,共征集各類民間文物約200余件,特別是征集到民俗方面的文物,填補了我館這方面藏品的空白。此外,在普查過程中,向群眾積極宣傳文物保護,提高全民文物保護意識。
我縣博物館因藏品多、級別高而成為全國重點博物館,在博物館行業舉足輕重。在幾代博物館人不懈努力下,我縣博物館及文物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與發展。但是在新形勢下,我縣的文博工作與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不相適應,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解決制約我縣文博工作發展的瓶頸,促進我縣文博工作又好又快發展,促進我縣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我們認為以下幾方面工作亟待改進與加強:
1、加強博物館新館建設,全面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縣博物館經幾十年的收藏,現收藏各類文物5萬余件(套),其中一、二、三級珍貴文物的數量占到全市珍貴文物總量的一半,可謂蔚為大觀。但長期以來,博物館偏安一隅,如此眾多而珍貴的文物資源沉睡庫房無緣與觀眾見面,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無從實現,有識之士無不扼腕嘆惜。隨著社會進步與發展,觀眾步入博物館殿堂,接受教育與熏陶已成為時尚,而我縣博物館文物藏品無可陳之室的現狀并未得到徹底改觀。博物館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博物館建設直接關系到一個城市的形象與文明程度,較之周邊縣市如黃州區、麻城市、武穴市、紅安縣、蘄春縣、黃梅縣都有專門的文物陳列室(區),展陳面積均為4000平方米以上。歷史底蘊深厚,人口逾百萬,建議縣委、縣政府盡快將我縣博物館新館建設提上議事日程,搶抓機遇,舉全縣之力打造好“國家重點博物館”這張牌,讓的文物走出,走出。
2、強化文物行政執法,促進我縣文物保護工作。我縣地下地面文物資源豐富,已知的各類文物點達139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0處。隨著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開展,我縣不可移動文物數量上升至812處。一大批新的保存好、價值高的文物點被發現,它們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文明發展史,但隨之而來的是其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年,國務院了《關于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國發〔〕13號),要求各地、各部門將文物保護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體制改革、納入各級領導責任制。應該說,我縣在“五納入”工作上做得較好,文物執法已經起步,今年相關職能部門在自己職責范圍內處理了3起文物破壞事件,但由于文物保護宣傳不到位,缺乏建設工程前的相關文物保護機制,在當前各種建設方興未艾的大背景下,仍有很多文物點在文物行政部門不知曉的情況下即被大型挖掘機吞噬,珍貴的文物資料在轟鳴聲中消亡。因而,我們建議將文物保護工作落實于工程建設規劃中,相關工程建設單位在取得國土、城建等部門審批之前,應先通過文物行政部門的調查勘探、在確定建設中是否涉及文物保護后,再確定是否動工,從根本上解決工程建設中文物保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