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糧油產業化發展調研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我縣充分利用充足的糧油資源、加工技術和人力資源,在優質稻基地建設、龍頭企業打造、精品名牌創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糧油產業化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粗加工到精深加工的漸進式發展。
一、糧油產業化發展取得的成效及面臨的困難
據統計,全縣現有在冊大米加工企業69家,年加工能力200萬噸,油脂加工企業2家,年加工能力12萬噸(油料);糧油加工年產值43.37億元(含食品加工、飼料加工),利稅14567萬元。
1、龍頭企業發展迅速。截止目前,全縣共有規模以上重點糧油加工企業8家,其它糧油加工企業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為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從年起,我縣積極鼓勵集團和健良集團實現戰略重組。目前集團資產總額達到4.8億元,其中固定資產2.8億元,下屬大米加工企業11家,貼牌生產企業20家,年加工大米能力達到158萬噸。油脂加工主要以年,全縣龍頭企業加工稻谷175萬噸,加工菜籽6萬噸,產值40億元,利潤7983萬元。
2、糧食品種不斷優化。發展糧油產業化,必須有充足的優良物質作基礎。年以前,全縣水稻品種達68個,多而雜的情況制約了全縣糧食品質和農民收入??h糧食部門食品質量測系統堅持每年開展品質測報,讓農民有的放矢種植優良品種。、華田、恒泰、健良等龍頭企業積極配合水稻種子市場整頓,通過優化稻米市場帶動農民種植優質稻的積極性,經過5年的努力,全縣最終確定6個優質定向品種,即兩優287、早17、豐兩優1號、楊兩優6號、禾盛晚優1號、豐源優299。品種優化后,水稻上市價格高出附近縣市0.10元/公斤。
3、品牌創建成效顯著。近年來,我縣龍頭企業品牌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創建了一批在全省、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知名品牌。目前,全縣共有9家企業47個產品獲國家綠色食品標志,4家企業大米品牌獲得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的“放心大米”稱號,“”牌大米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健良系列大米、華田系列大米被評為“名牌產品”。
4、科技含量明顯提高。全縣各糧油加工企業充分利用省政府有關糧油產業政策優勢,大力開展糧油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據統計,年至年,規模以上企業共投資近2億元,用于擴大生產規模和技術更新改造。在精深加工方面,集團投資6800萬元建設的新型現代化營養品加工生產線已正式投產;投資6000萬元的大米深加工項目——營養米果加工項目,也投入營運。開發的有機糙米粥通過省部級鑒定,并被認定為填補國內空白,推出的大米深加工新產品糙米卷,暢銷省內外市場。
5、外銷市場繼續延伸。全縣不斷加大糧油的銷售力度,年至年,各類糧食企業共銷售大米246萬噸,油脂3.5萬噸。等品牌大米暢銷湖南、廣東大米市場,目前,大米在南方市場已經形成區域品牌,既俏銷又價高。集團大米已打入武漢等大中城市超市。
雖然我縣糧油產業化發展取得了從初級起步到順勢突破的階段性成就,但制約糧油產業化發展壯大的困難和問題也還不少,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龍頭企業的規模小、實力弱。全縣雖然部分企業已獲得國家級、省市級龍頭企業稱號,但真正能稱得上“龍頭”的企業并不多;二是精深加工企業項目少,產業鏈條短。我縣現有糧油加工企業135家(含未注冊的30噸以上大米企業),大部分加工企業小打小鬧,全縣稱得上糧食深加工的項目只有集團等龍頭企業,其他企業基本上是對糧食進行初加工,產業鏈條短,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發展后勁不足,難以形成整體競爭優勢;三是一般品牌多,名牌產品少。全縣除“”、“健良”、“華田”等知名品牌外,還沒其他在市場上叫得響的品牌,與產糧大縣名不符實;四是財政貼息規模小。雖然省委、省政府重視農業產業化發展,并給予一定規模的貼息補助,但規模較小,難以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五是部門配合不夠。農業、農技、糧食、財政、銀行等部門是發展糧油產業化的關鍵部門,但由于各種原因,相互間缺乏有效的配合協調。
二、進一步發展我縣糧油產業化具備的有利條件
我縣發展糧食產業化有許多得天獨厚的條件,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大優勢:
1、糧油資源優勢。我縣地處江漢平原長江中游北岸,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質肥沃,適宜糧食、油料等農作物種植,是全國優質商品糧、棉、油生產基地。僅年和年兩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平均為239.48萬畝,糧食總產125萬噸,其中水稻面積202.75萬畝,稻谷總產量119萬噸,油菜籽播種面積95.92萬畝,總產10萬噸,全縣農民除預留口糧、飼料糧和油料兌換食用口油外,平均每年有75萬噸糧食和6萬噸油料流入市場加工銷售。豐富的糧油資源為我縣發展糧油產業化提供了充足的物質基礎。
2、區位優勢。我縣位于武漢()、長沙(岳陽)經濟輻射區的交叉部位,是、湖南兩省經濟文化的銜接點,內可接受武漢“1+8”城市(經濟)圈的輻射,外可盡享長株潭城市(經濟)圈的通商聯姻。長江黃金水道依境140公里,上溯重慶,下達上海,擁有江漢平原最大的縣市及水陸轉運港口,新的長江新港區正在興建之中。公路交通日益發達,隨岳(南)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通過岳長江公路大橋連接兩湖平原;(武)漢洪(湖)(利)高速公路和(州)(利)一級公路正在興建之中。以縣城為中心,往南抵岳陽,可接107國道、京珠高速和京廣鐵路;往西抵,可接國道和襄高速;往北接滬蓉高速和318國道直達宜昌和武漢。作為江漢平原北部地區對接南部諸省的主要物流通道已成現實。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不斷完善的綜合交通體系為糧油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3、政策優勢。一是國家對糧油主產區糧食生產和糧油產業化發展高度重視。年,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率全國政協委員會“穩定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拉動農村消費”調組,來我縣進行專題調研、指導糧油主產區糧油生產。國家新增1000億斤糧食產能規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部署,為我縣爭取國家和省里項目帶來了機遇。二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在年全省糧油精品展交會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抓龍頭、育品牌、深加工”的戰略,并連續5年追加1億元資金對糧食精深加工技改項目進行扶持。同時,省委、省政府還決定在我縣新溝鎮建設“糧食深加工園區”,以此促進糧食生產區和省糧食產業的發展。三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糧食走向全國”發展戰略,制訂了“糧食產業化第二個五年規劃”。四是縣委、縣政府十分關注糧食產業化工作和糧食物流園建設,提出了在未來5年里,集團實行銷售收入過100億元,同時帶動華田、恒泰、發旺等重點龍頭企業,形成現代化的糧油加工產業集群。各級政府的關心和支持,為我縣發展糧油產業化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撐。
三、推進我縣糧油產業化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整合發展龍頭企業,打造糧油產業化企業航母。重點發展2—3家大型龍頭企業,改變我縣糧油加工企業多、經營亂、效率低、競爭弱的雜亂局面,變無序為有序,變“分散”為“集中”,提升糧油產業化龍頭企業競爭力,打造發展糧油產業化企業航母。
2、加大科技投入,開辟糧油精深加工新領域。糧油產業化龍頭企業要大力開展糧油精深加工,最大限度地提高糧油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一是要加大龍頭企業加工設備、工藝流程的技術改造力度,提高企業生產加工的“硬件”水平。二是要與科研院校合作,開展糧油精深加工的科研開發,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科研相協作、科技資源共享、技術優勢互補的糧油開發科研體系,積極尋求適合在我縣發展的精深加工項目,比如生物、食品、化工和醫藥等深加工項目。最大限度地促進糧油資源轉化增值,力爭在糧油精深加工上有新的突破。
3、實施品牌戰略,打造系列精品名牌。實施糧油產業化經營,打造精品名牌至關重要。一是精品名牌要以優質的產品為基礎。龍頭企業必須使所生產的產品首先是優質的,精良的,才能在此基礎上打造出好的品牌,所有企業要把產品質量始終放在第一位。二是要對企業產品進行品牌整合,規范管理。要實行統一品牌、統一質量、統一包裝、統一經營,形成產品系列,劃分產品檔次,突出地方特色。三是積極開展企業質量信用體系建設,建立糧油質量標準安全體系和ISO認證體系,積極參加全國、全省“放心糧油”活動,打造精品名牌。四是加大名牌宣傳力度。通過做廣告、搞活動等多種形式,宣傳優質品牌,擴大知名度、美譽度,提升市場影響力,最終達到擴大市場份額的目的。
4、提高財政貼息規模,扶持糧油企業發展。創建精品名牌,發展壯大龍頭企業,需要政策支持。我省大米現有“”“國寶橋米”等知名牌,但油脂、飼料以及其它農副產品品牌幾乎沒有。我縣不僅是糧食生產大縣,也是油料生產大縣,完全具備創建油脂加工業品牌的基礎條件,應積極向省委、省政府報告擴大貼息規模,對此類產業進行扶持。同時,我縣還要進一步落實和完善糧油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政策。財政部門每年要拿出支農惠農資金,重點支持糧油產業化龍頭企業基地建設、科研開發、工藝改造等;各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要給予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持,保證企業有充足的收購資金,增加對企業中長期貸款;稅務部門對企業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前予以扣除,對糧食從收購到銷售的整個環節只收一次稅費或減免稅費;土地、房產等部門對企業進入工業園區所發生的費用實行優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