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摘期刊的社群聚集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融入互聯網基因,增強受眾黏性
1.構建信息交流平臺,積極探索跨界傳播當前,新媒體受眾趨于年輕化,文摘期刊要以創新傳播為驅動力,打造“互聯網+期刊”的特色,走專業化、系列化、精品化之路,維系并經營具有黏性的粉絲受眾群?!蹲x者》雜志開辟了“讀者服務號”“讀者讀書會”等編讀互動性平臺,建立信息交流平臺,與新媒體融合傳播,探索發展新模式,傳達鮮明個性特色,并適當向外延伸拓展傳播范圍,貼近受眾的心理期待,增強其參與度和體驗感,塑造期刊良好的媒介形象。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和產業融合趨勢的加強,市場競爭日益加劇,文摘期刊面臨“市場失守、讀者流失”的困境,必須拓展跨界思維,以互惠共贏的方式整合產業鏈,各行業之間相互滲透、融匯,從而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提升傳播競爭力。在“以用戶為中心”的新媒體時代,《讀者》更多的是為受眾提供信息服務,滿足其個性化需求,“小眾”走向更廣闊的“大眾”,整合資源,突破區域傳播障礙,拓展傳播領域,建立全方位的傳播體系?!蹲x者》通過建立高效的傳播渠道,挖掘受眾需求,明確期刊定位,探索創新發展模式,將內容、服務、社區有機結合起來,從內容經營轉變為平臺經營,在強化傳播質量的同時,搭建交流互動平臺,提高受眾黏性,增強受眾的體驗感。如《讀者》在涉足微店賣書和產品傳播領域做出了有益嘗試,在《讀者》(原創版)中加入“日知錄”欄目,包含特色產品專欄“品質生活”、創意文藝空間“文創空間”、綠色健康視頻“山野好物”等,運用差異化戰略,進行跨平臺傳播,滿足新媒體時代下受眾的個性化需求。《讀者》還重塑內容價值,拓展傳播渠道,順應時代潮流,滿足受眾所需,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礎上,針對新的領域開設相應欄目,抓住社會熱點,擴大傳播范圍。
2.改進傳播策略,將娛樂元素與服務元素巧妙結合泛娛樂化時代,期刊傳播方式已從單向的、灌輸式的供給轉向借助當下熱門事件或熱點話題進行炒作,整合多種終端推廣渠道。微信擁有龐大的用戶規模和微信公眾號訂閱數量,熱衷閱讀微信的人數越來越多,《讀者》通過增加圖文結合的內容,運用新穎創意積極與受眾互動,采用超鏈接形式,適當引入話題討論或心理測試等方式,強化延伸閱讀,將娛樂元素與服務元素巧妙結合,優化受眾的閱讀體驗,塑造出具有親和力的媒介形象。如《讀者》在2018年春節前推出專題“今年過年,我想把你帶回家”,結合電子商務,將節日禮品與節日意義連接,將年貨與年味結合在一起,產生了全新的傳播價值,使得“春節”話題變得有趣、時尚、新潮起來。研發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多媒體產品,能讓文摘期刊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增加互動性,真正讓讀者參與到營銷過程中。
二、從內容驅動到話題驅動,強化“線上+線下”互動式體驗
1.引導受眾參與話題設置,創造獨特的內容資源如今,文摘期刊在傳播理念、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和方式等方面發生了重大變革,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要想脫穎而出,亟須創新升級多形式的傳播產品。文摘期刊可利用社交網絡平臺等傳播載體,增強受眾黏性,借力微博、微信、微店等傳播渠道,進一步擴大覆蓋面。面對全媒體日趨白熱化的競爭,《讀者》在媒體融合方面做了全新的探索與嘗試,采用“線上互動交流+線下活動參與”的方式,關心受眾的每一次反饋,結合期刊特點和受眾的實際需求,更大范圍地覆蓋目標受眾群。如借助“讀者服務號”功能,打造“微讀者”互動交流平臺、“讀者課堂”話題討論平臺,以及“書房”書本下單平臺,通過這些功能及平臺,增加受眾的參與度與體驗感。對于文摘期刊來說,選題策劃的深度、高度與特色是創新發展之源。受眾對話題的參與創造,能形成全民議題,使得信息更具有傳播價值?!蹲x者》從內容驅動到話題驅動,如通過聚焦由某個話題引發的討論,讓受眾將內容轉發到朋友圈,然后通過不斷地擴散提高閱讀量,增強傳播效果。以“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這一主題為例,《讀者》采用心理學專家撰文及受眾自測的方式,從結構上避免平鋪直敘,以點帶面,用大背景串接小測試,文章主題清晰明確,加入心理測試喚起受眾情緒共鳴,從側面增強受眾的自我認知,呈現出多層次的交流與傳播,營造一種“面對面”的談話場景,將嚴肅的話題變成輕松自由的“圍爐夜話”。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文摘期刊需要加強主題策劃,通過信息組合、編輯加工以及圖文信息整合,盡可能地將各種相關資料有機地匯成一個內容專題,將相關的背景材料做成超鏈接,充分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碎片化閱讀”的趨勢。
2.組織活動集合受眾群,形成期刊產業鏈新媒體平臺不僅可以采用傳統的文本格式和圖片形式傳播信息,還可以通過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組合傳播,為受眾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閱讀方式。文摘期刊需要構建和擴展自身的傳播“生態圈”,充分利用強大的社交平臺和用戶群,打造網絡社區,取得進一步的發展?!蹲x者》立足受眾需求,重點打造了與受眾生活相關的模塊,如產品購買、互動交流、在線教育等,同時結合線上的服務模塊,深入線下開展豐富的傳播活動,并在平臺的開發過程中,不斷修改和完善,將普通的文摘期刊打造成集資訊、購物、生活為一體的平臺?!蹲x者》還根據自身的強項和特點,將用戶流量轉化為消費,對內容進行擴張,獲得更多的盈利渠道。如其在微信公眾號上設立“讀者讀書會”平臺,組織了多場線下讀書分享會活動,將雜志的受眾群集合,產生社群聚集力和傳播影響力。通過線上線下的互動傳播,受眾可以點擊“閱讀原文”這一超鏈接購買相關書籍,獲得具有紀念意義的讀者讀書會定制版。這些方式進一步擴大了期刊的傳播范圍,為期刊的創新傳播帶來了新的趨勢。新媒體時代,文摘期刊需借助新媒體手段,主動推進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期刊跨界融合的創新路徑和盈利模式。期刊可整合多類型的生活服務資源,將受眾聚合在一起,將文本內容與社會熱點以及讀者的衣食住行、社交興趣等形成連接,全方位立體式地滿足用戶的多方面需求,為受眾創造全新的生活體驗,構建以期刊為基礎的多元生態圈和產業鏈。
三、挖掘傳播獨創性,保持期刊新鮮度
1.整合特色資源,創設“讀者課堂”由于社會對知識產權的重視以及對原創內容的支持,文摘期刊應重新擬定戰略規劃,逐步加大原創內容生產。《讀者》雖然以文摘見長,但也逐漸加大了原創要素,支持原創內容生產,設置原創欄目,引入大量原創作者。這不僅體現在鼓勵創作原創文章,還體現在設立原創主題、欄目、活動等,不斷增強期刊自身的獨特性。作為國內極具代表性的文摘期刊,《讀者》擁有眾多優質資源,其在整合資源方面不斷進行創新。通過開發優質、多元的傳播內容,對各項資源進行整合和再利用,形成以精品內容為核心的高質量、高效益傳播服務體系,讀者可通過付費購買高端內容資源,體驗多種增值服務;通過搭建服務平臺,挖掘受眾的潛在需求和興趣領域,有針對性地開發新內容,增加新服務,為受眾提供精準推送;通過搜集各視頻課程用戶觀看情況,分析受眾當前比較關注的特點內容,以此增加熱點選題,加大相關內容的傳播力度,最大限度地激發受眾的興趣和熱情,滿足受眾的需求。目前,大多數期刊以微信微博等社會化媒體陣營為主陣地,多方聯合媒體達人、名人明星等,借助其號召力、影響力以及口碑,短時間內在互聯網上形成集聚效應,形成“傳播—接受—購買”的轉化,一改傳統期刊自說自話的傳播方式。在此過程中,文摘期刊還可以潛移默化地進行產品植入,覆蓋直播、電商等多項業務,擴大新媒體矩陣,增強傳播效果。如《讀者》打造大量原創的“讀者課堂”,受眾反響強烈,傳播效果佳。最近上傳的“劉媛媛親授:普通人快速崛起的31堂修煉課”,售價99.9元,已收獲“248.1萬次學習”的數據。在傳媒高度發達的今天,文摘期刊可通過獨特的編排方式突出內容價值,以個性和特色整合自身資源,帶來圖文并茂、多維度、多視角的信息,提升用戶體驗,增強用戶黏性;加強創新意識,轉變思路,打破傳統期刊內容制作的束縛,主動適應互聯網傳播規律,鞏固核心競爭力,關注受眾需求,實現多贏。
2.開通“粉絲專屬直播間”,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新媒體環境下,創新傳播不僅指傳播內容創新,還包含傳播形式、傳播方法和傳播渠道等全方位的創新。《讀者》憑借新穎獨到的欄目,展現鮮明的個性,開通“粉絲專屬直播間”。以“在線直播+語音圖文”的形式,與受眾在直播間進行互動交流,并引入流量明星或意見領袖的參與,設置了網絡社區入口,在平臺上聚合新老用戶,構建網絡傳播新生態,開辟了新的影響力陣地。隨著人們閱讀方式的轉變,傳統讀者逐漸遷移,文摘期刊不再單方面憑編輯價值判斷和喜好對內容進行選擇,而是改變“一對多”的單向度傳輸模式,擴大傳播陣地,以富有價值的故事選題、動人的故事結構、強烈的故事懸念、真實的影像再現方式,產出大量優質內容,保持期刊長盛不衰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文摘期刊要順應網絡傳播移動化、視頻化、互動化趨勢,以“互聯網+”思維整合資源,積極利用互聯網這一傳播增值平臺,創造從數字閱讀、影音文化、電商服務等多業態多媒體產業鏈。文摘期刊在期刊風格、欄目設置甚至稿件選取上,容易產生同質化傾向,因而更需要定位準確、勇于創新,形成特色欄目和風格?!蹲x者》一直擅長信息搜集、整理、解析,通過借助互聯網平臺,讓受眾輕松愉悅地接收信息、拓寬視野,充分發揮媒介作用。在互聯網帶來的海量信息的浪潮下,將信息運用充滿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形式傳播,既符合現代受眾的審美需求和接受習慣,也可以通過分析判斷,使傳播內容得到更好呈現,重塑期刊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