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發辦項目建設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年以來,縣農業開發項目建設立足國家、省、市農業開發的指導思想,發揮資源優勢,突出本地特色,抓項目,打基礎,促增收,全年完成農業開發投資1315萬元,其中上級財政600萬元,改造中低產田6500畝,抓好奶牛養殖基地和有機精品蔬菜基地建設,通過農業開發項目的實施,不斷做大做強優勢主導產業,為農業增產增效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縣位于省東部,北依京津,南鄰,農業一直是主導產業,全縣現有耕地86.2萬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其產值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13.7%,是全省“糧食生產核心區”產糧大縣。同時又處在環京津經濟圈內,蔬菜和奶牛產業發展較快,蔬菜產業逐步形成了以曹寺、盤古、清州等鄉鎮為代表的蔬菜主產區,全縣蔬菜種植面積已達36萬畝,其中設施蔬菜21.45萬畝,年產蔬菜約163.23萬噸、實現產值21.76億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56.8%,被省政府確定為“蔬菜生產示范縣”。以“大司馬”商標為代表的有機精品蔬菜成為全縣蔬菜發展的新亮點,涵蓋100余個名特優瓜菜新品種,從蔬菜溫室建設到育苗生產、銷售均實行標準化管理,生產過程全部按照有機食品生產規程操作,年經營特菜5萬多箱,在省內市場占有率達到50%。同時奶牛產業發展突飛猛進,全縣奶牛存欄2.4萬頭,養殖小區15個,其產值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8%,形成以小洋人生物乳業限公司為龍頭,養殖小區為基地,廣大養殖戶共同參與,互利共贏的模式,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發展糧食、蔬菜和奶牛產業是縣委、縣政府發展現代農業的既定方針,也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普遍共識,同時也為農業開發建設提供了重要機遇。
一、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效農田
土地治理項目中,針對項目區所處位置,因地制宜地抓好項目建設,充分利用地上水,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淺層地下水,采取農藝、工程節水等措施,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并充分利用好溝渠、坑塘等設施,攔蓄地上水和外來客水。項目區疏浚溝渠17公里,新建、維修涵、閘39座,新建排灌站5座,更新、維修機井2眼,購置變壓器3臺,架設農電線路2.5公里,新增輸水管道39公里,形成了田成方、樹成行、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種植結構優化合理的高效農田生產格局。項目竣工后,項目區可新增灌溉面積4500畝,改善灌溉面積2000畝,新增節水面積6000畝,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18萬公斤(折糧),新增總產值239.3萬元,農民人均增收615元,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突出本地特色,壯大優勢產業
蔬菜和奶牛產業是本縣農業的優勢主導產業,也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渠道,通過項目建設壯大優勢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是農業開發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奶牛養殖和有機精品蔬菜為抓手,抓好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搞好基地擴建,實施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和推廣,改良奶牛品種,實現產品在產量和質量上的共同提高,使優勢產業更優更強,也為農業增產增效創造了有利條件。其中奶牛養殖基地擴建項目新建彩鋼結構牛舍1500平米,TMR全混合日糧加工車間240平米,購置儲奶運輸車、冷藏車等設備11臺(套),購進荷斯坦優種奶牛120頭。項目建成后可新增奶牛存欄213頭,年新增牛奶產量1032噸,向社會提供優種犢牛663頭,帶動飼草基地戶500戶,戶均增收4000元。有機精品蔬菜基地擴建項目新建示范暖室20畝,新建大棚50畝,引進新品種10個,新打機進1眼,安裝管道3000米,新增變壓器1臺,架設輸電線200米,新建恒溫冷藏庫1座,項目建成后可新增有機精品蔬菜基地面積300多畝,新增就業120人,帶動農戶120戶,人均增收4000元。
三、發揮開發優勢,推進科技進步
項目建設中,充分依托科技手段,不斷加強科技推廣力度,發揮科技推廣在項目建設中的“孵化器”功能,注重抓好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和推廣,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抓好農民技術培訓,有效提高農民科技素質;抓好開發項目與其它科技項目有機整合,充分發揮科技在促進農業增產增效中的作用。其中有機精品蔬菜基地項目引進示范綠冠茄子、文土斯芹菜、黃金竹瓜等蔬菜新品種10個,使蔬菜花色品種和技術含量得到進一步增加。奶牛養殖基地項目引進優種荷斯坦奶牛120頭進行品種改良和繁育,提高本地奶牛的質量和效益,使養殖小區年新增優種奶牛213頭。土地治理項目引進、繁育中黃35、中黃13、冀豆12、冀豆15、滄豆5、滄豆6等高產高油和高產高蛋白大豆品種6個,購置儀器設備103臺套,建原種繁育田4000畝,促進大豆向高產、優質、高抗方向發展。通過科技措施的推廣與應用,進一步豐富了農業開發項目的內容,為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有效地推進了農業開發向深層次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