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發辦農業開發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村回族自治縣總面積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僅34多萬畝,地勢低洼,土地鹽堿瘠薄,農作物易旱易澇。自年實施農業綜合開發以來,農業基礎生產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民收入得到明顯提高。但是由于我縣耕地面積少、項目建設規模低、管護機制不健全等諸多因素,近幾年項目工程連續三年處于全市最末位,年以來,農發辦全面客觀地分析農業開發面臨的嚴峻形勢,提出了“走出去,請進來”戰略,選準了“項目建設求高質、內業管理求規范、干部素質求提高、宣傳信息求上位、產業經營求立項”五個突破口,年項目工程在全市驗收評比中,躍升了6個位次,扭轉了瀕臨取消農業開發資格縣的被動局面,掀開了村農業綜合開發嶄新的一頁。
分析劣勢找突破
一、研究政策找原因
年5月,回良玉副總理在全國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兩個聚焦”,一是資金安排要向高標準農田聚焦,二是項目布局要向糧食主產區聚焦。年,省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財政資金規模分配突出“兩個傾斜”,突出獎優罰劣。“兩個傾斜”:即資金規模向糧食主產縣傾斜、向環京津重點區域和示范縣傾斜;在獎優罰劣方面,充分體現了向資金和項目管理好的市縣傾斜、向資金配套積極的市縣傾斜的分配原則,體現了讓“干得好的快點干、讓不會干的學會干、讓干不好的看著干”的動態管理機制。村縣既不是糧食主產縣,也不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更不是先進縣,連戴了三年落后帽子,要想保住項目爭得農業開發縣資格,唯有大力提升項目質量標準才能在競爭日趨激烈的農業開發洪流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對標先進找差距
農發辦確定了“跳出村看全市,對標先進找差距”的戰略,邀請上級項目技術人員現場授課,積極走出去,請進來,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一是到先進縣市考察學習。年以來,縣農發辦全體人員帶領項目施工隊、項目鄉村有關人員數十次赴南皮、鹽山、河間等兄弟縣市考察學習,他們建設標準高,硬化路10米放線,氣勢宏偉壯觀,很值得學習借鑒。年3月,在楊玉龍副縣長帶領下,赴巨鹿參觀學習,巨鹿項目區路面平整,邊溝整齊,林網完整,環境幽雅,是國家級先進縣。而我們的項目區建設標準不高,外觀形象差,再加上管護措施不到位,項目區與非項目區無區別,開發前與開發后無變化,我們要向先進縣市學習,大力提升標準質量。二是邀請上級業務骨干現場授課。年4月,邀請市農發辦土地治理科科長來到年項目區大高河和東宋村,向農發干部職工、施工隊伍及項目鄉村有關人員現場講解施工技術標準,從硬化路到林網建設,從機井的安裝到井臺基座的修砌,都做了精細講解,并印制了農業開發技術標準手冊200本,分發給施工隊、項目鄉村有關人員,要求嚴格按照標準施工,為項目工程提檔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經過一系列的分析和思考,我們充分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問題及差距,選準“五個突破口”,力爭各項工作都有新的跨躍。
不用揚鞭自奮蹄
一、項目建設求高質
一是高起點規劃,增強項目實施科學性。按照“統一規劃,規模開發,注重實效”原則,對全縣農業綜合開局進行高起點規劃。總體規劃突出一個“遠”字。村縣農業開發五年規劃經過層層篩選考證,項目區確定在新宣惠河、大浪淀排水溝、黃浪渠三條溝渠臨近的宋莊子鄉和牛進莊鄉,涉及2個鄉鎮15個村,改造中低產田3萬畝,總投資3706萬元,其中財政投資3270萬元,自籌資金436萬元。年度規劃突出一個“早”字。對每年的土地治理項目,做到調研謀劃早、項目選址早、規劃設計早、啟動實施早。首先,在上年度就積極做好下年度項目申報宣傳工作,發放調查問卷2000份,召開農戶代表座談會30余次,宣講農民在農業開發中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其次,積極組織農林局、水務局、土地局技術骨干10余人赴項目區對農田基礎設施、農業產業結構等情況進行實地勘測,對項目工程進行科學定點定位,并召開協調會議現場辦公,集中人力精心編制項目建議書;最后,項目計劃批復后,組織專門力量進行清障,按計劃提前搞好土方工程,為項目實施開好局、起好步。二是高標準建設,筑牢現代農業基礎。建立項目法人制,強化責任意識。成立了由農發辦主任、項目科長、鄉鎮分管副鄉鎮長、水利局技術員、項目村負責人組成的項目法人小組,統一組織工程招投標、落實監理單位,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進行管理,協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矛盾,督查項目建設進度、工程質量、建后管護等。規范工程招投標,確保公開公平公正。成立了由農發、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負責人和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農業開發項目招投標小組,所有項目工程都嚴格按照招投標程序陽光操作,擇優選擇有資質、有實力、信譽好、報價合理的施工隊進行施工。建立農民監督制,增強主人翁意識。每個項目村選出兩名農民監督員,監督施工單位和工程監督人員的工作。同時,農發辦也抽調專門人員下鄉監督,嚴把原材料關、機械進場關、工程技術關、施工進度關,不定期下鄉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三是高質量管護,確保項目工程發揮長久效益。發放宣傳資料,使惠農政策深入人心。項目竣工移交后,縣農發辦印制農業綜合開發宣傳標語300條,張貼到項目區大街小巷,印制宣傳材料2000余份,發放給項目區農民群眾,同時發動宣傳車5輛,輪回宣講農業開發管護方針政策,切實增強項目區農民對工程設施的管護意識,充分調動農民參與項目工程管護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成立管護組織,制定管護辦法。成立了冬季工程管護領導小組,利用周六、日定期下鄉開展工程管護情況調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項目區所在鄉鎮、村也成立專門管護隊,確保管護到位。農發辦制定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工程管護辦法》和《管護獎罰制度》,年終對項目村工程管護情況進行評比,對管護工作好的項目村進行表揚,對管護差的項目村進行批評指導,并落實獎懲措施。同時還制定了《農業開發防護林管護細則》,明確了農田林網管護權益歸屬、管護要求、獎勵標準。項目建成后登記造冊,確權到戶,承包戶負責樹木邊溝雜草清除、澆水、枝葉修剪、看護等工作,保證樹木成活和正常生長。年終,根據登記樹木數量對保證樹木成活率90%以上且樹木正常生長的,給予適當的獎勵,第一年每株1元,第二年每株2元,第三年每株3元,林網建設成功率大幅提升。
二、內業資料求規范
年以來,農發辦在抓好項目工程組織施工、管護的同時,把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做到了“五到位”。一是安排部署到位。從項目申報到實施、工程竣工全過程都做了詳細安排,項目實施前向各個項目實施單位出具資料收集清單,要求各個項目實施單位確定資料收集員,對照清單搜集資料,作到有的放矢,避免了遺漏;二是資料收集到位。要求項目實施中各個時段形成的各種文件、圖紙、表冊、征詢意見表、實施方案、總結等全部確定專人收集保管,確保所有資料真實全面;三是資料歸檔到位。項目竣工后,針對農發項目內業資料整理的具體要求,首先對所有資料進行初步分類,然后邀請縣檔案館專業人員進一步指導資料的分類、歸檔、裝訂,做到分類正確,歸檔合理,裝訂目錄一目了然,為資料備查打下了堅實基礎。四是硬件配備到位。農發辦籌集資金對檔案室按要求進行整改,配備了電腦、打印機、復印機各1臺,檔案櫥柜4組,配備了滅火器,為檔案管理工作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五是管理制度到位。制定完善了《檔案保管制度》《檔案員保密制度》《檔案員崗位責任制度》《檔案銷毀制度》《檔案借閱規定》等5項制度,使檔案標準、質量得到大幅提升,有效地推動了檔案管理工作駛入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軌道,為項目建設和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業務主管部門好評。
三、干部素質求提高
一是抓學習,提高綜合素質。為準確把握新時期、新階段農業綜合開發的新政策、新標準,大力推進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和項目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在更高的起點、更高的水平上全面提升農業綜合開發干部隊伍的政治素質、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每周五定為集中學習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學習黨中央、省市有關農業和農村工作方針、政策,學習先進地區建設現代農業的經驗做法,用知識武裝干部隊伍頭腦,要求全體工作人員每周撰寫1篇學習心得,切實提高干部隊伍綜合素質。二是抓培訓,提高寫作能力。農發辦不定期邀請政府辦、縣委辦寫作人員進行公文寫作培訓,提高工作人員寫作能力,在全辦形成講學習求上進的良好風氣。三是抓落實,提高工作效率。農發辦全體工作人員兵分兩路,奔赴項目區施工一線,宣傳農業開發方針政策,解答農民對農業開發疑惑問題,同時嚴格監督施工隊工程質量,不留絲毫隱患,促進整體工作得到明顯提升。
四、宣傳信息求上位
年以來,縣農發辦把宣傳信息創先爭優作為提升村農業開發形象、增資擴規的突破口之一,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呈現出“小部門,大信息”的喜人態勢。一是強化領導,配備專職。明確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負責工作督導檢查,辦公室主任具體抓,選聘了一名有敬業精神、能夠吃苦耐勞、工作積極性高、具有一定文字功底、“坐”得住、愛學習的工作人員作為專職宣傳信息員主攻宣傳信息工作。二是創新機制,明確任務。制定了《關于加強宣傳信息工作的意見》,對宣傳信息的數量質量都作了明確規定,將宣傳信息工作目標任務進行分解,落實到人,對宣傳信息工作開展情況做到一月一小結,一季一通報,半年一排名,全年一總結,步步深入,跟蹤問效。三是制定獎懲,加大鼓勵。制定實施了宣傳信息工作獎懲辦法,明確了信息宣傳獎勵范圍,根據不同級別給予撰稿人獎勵,對于宣傳信息報道成績特別突出者,在年終還給予單項獎勵,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員撰寫稿件的積極性。四是配備硬化,營造環境。籌措資金1萬余元,更新了電腦,加速了網絡帶寬,購置了錄音、錄像等設備,為宣傳信息工作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年,我們緊緊依托省市縣信息簡報,積極撰稿上報,《為了大地的豐收》、《我是農業開發人》被《中國農業綜合開發》刊發,10余期經驗性文章在《省農業開發簡報》發表,大大地提高了村在省市農業開發部門的地位,提升了村農業開發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農發辦的宣傳信息工作也緊緊與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同節奏、齊步走,做好會議貫徹落實情況等各類信息稿件的撰報工作,上稿率大大提升。近日,年全市農業綜合開發宣傳信息年度考核(.10.20—.10.20)結果揭曉,我縣以332分的成績榮獲全市第一,已為年度農業開發增加30萬元項目投資規模,成為村縣農業綜合開發歷史上新的突破。
五、產業化經營求突破
我縣農業開發多年來一直沒有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是不完整的農業綜合開發。年,我們對全縣特色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農民合作組織進行全面考察,掌握第一手資料,建立了農業產業化項目備選庫,為爭取更多的產業化項目立項奠定堅實基礎。經過篩選,大成肉雞養殖合作社首先成為產業化扶持項目。通過多次深入大成肉雞養殖合作社進行考察,實地了解公司經營中存在問題,我們積極向省、市辦領導協調,幫助大成肉雞養殖合作社規范各類文件資料,使其符合農業產業化項目扶持政策,經過不懈努力,爭取到年產業化項目扶持資金84萬元,填補了多年來農業產業化項目空白,為我縣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借得春風好揚帆
潮起擂戰鼓,開拓創新正當時。村縣農發辦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三年三大步,三步三個臺階,三大跨越,土地治理財政資金由年231萬元增加至年318萬元,產業化經營項目爭取項目資金84萬元,實現零的突破。下一步,農發辦將嚴格按照農業開發政策要求,落實好每一筆資金,建設好每一個項目,以更加扎實的工作和成效,努力開創村農業綜合開發新局面,為我縣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