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鎮黨政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下,鎮黨委、政府以構建實力、和諧、效益為目標,主動作為,敢打必勝,唯旗是奪,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大力實施“3211”工程,突出項目建設,著力改善民生,在鎮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經濟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均取得了顯著成效。全鎮生產總值由年24億元,增加到年44億元,年均遞增18%,財政收入由年965萬元,增加到年4266萬元,年均遞增45%。中組部組織二局局長,省委副書記,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省政協副主席,市領導、等先后到我鎮視察指導工作,并給予高度評價。日報、電視臺及省市新聞媒體多角度報道我鎮做法,我鎮連續9年被縣委評為工作實績突出鄉鎮。
一、加強管理,激發活力,黨建工作不斷上臺階
狠抓干部隊伍,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是我黨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活力的重要保證。
(一)干部隊伍素質不斷加強。一是結合創先爭優活動,創辦“站所長講壇”,切實提高鎮村干部素質。通過“上臺講”和“臺下聽”的形式,調動了干部的學習積極性,增進了相互了解,拓寬了知識面,實現了教育干部、提升素質、推動工作的目的。二是嚴格遵守干部任用條例,大力培養選拔德才兼備、事跡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年輕干部,進一步優化干部結構。在今年換屆人選考察中,我們積極向縣委推薦優秀干部,9名班子成員得到提拔、重用,激發了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使各級干部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積極健康的心態,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三是繼續弘揚戮力同心、敢打必勝、誓爭第一的精神。作為欒城縣經濟建設的橋頭堡,我鎮重點項目多,中心工作突出,鎮黨委以創先爭優為契機,注重把活動與服務中心工作相結合,在創先爭優中尋找破解難題、促進重點工作的契機、思路和措施。在環城水系工程建設中,組建了1支黨員突擊隊、12支黨員志愿服務隊,組織500余名黨員群眾“亮牌示范”,進村入戶入企,以小時為節點安排工作任務,采取超常規手段,晝夜奮戰,確保了環城水系工程順利推進。環城水系工程建設,錘煉了全鎮干部作風,凝練出戮力同心、敢打必勝、誓爭第一的精神,形成了團結務實、敢打硬仗、善打惡仗、敢打必勝、敢樹旗幟、敢爭第一的良好氛圍,有效推動全鎮各項工作實現跨越趕超,取得新突破。
(二)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完善。一是將“1+7”工作機制本土化。針對農村財務管理等五個敏感問題,分別制定了開支審批等12項制度規定,有效規避了村干部亂作為現象的發生。同時,緊密結合鎮實際,將“1+7”工作機制“本土化”,細化成20個制度規定和1個八步工作法流程圖,并將編印成冊,鎮村干部人手一份,村村上墻公開,把干部行為置身于各項制度的監督之下,推進了鎮村工作公開化、規范化。二是嚴格管理考核。把村級工作分為農村基層黨建等十三大項66個小項,全部實行量化計分,滿分為1000分,每半年考評一次。考核結果與年終評先評優和村干部補貼掛鉤,充分調動了“兩委”干部的工作積極性,農村工作逐步制度化。三是建立“三位一體”的村級干部管理新機制。針對農村“在職、離任、后備”村干部的實際,建立了“三位一體”的村級干部管理新機制,堅持用制度規范在職干部、用愛心溫暖離任干部、教育培養后備干部,注重村級場所建設,不斷完善辦公設施,既提高了辦公效率,又方便了群眾辦事,有效提升了村級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號召力。
(三)著力加強黨委班子自身建設。堅持和完善了鄉鎮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工作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并認真執行黨委會議事規則,明確了班子成員分工責任制和以目標管理責任制為主體的各項制度,將責任落實到班子每名成員,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大力倡導“監管就是幫忙,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實行“保姆式”服務和“一體化管理,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投資新建的433平方米的行政服務大廳,將各站所集中辦公,配備專門的洽談席和引導人員,提倡陽光服務,落實延時服務、AB角工作制,做到接件辦件,日清日結,有效提高了辦事效率。在行政服務大廳設有電子顯示屏、休息等候區、直飲水供應點、報刊欄等,既提高了服務水平,又方便了廣大群眾,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歡迎以及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二、創優環境,引進項目,鎮域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
始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將項目建設工作作為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來抓,在上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鎮上下團結一致,克難攻堅,全鎮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全鎮生產總值由年24億元,增加到年44億元,年均遞增18%,財政收入由年965萬元,增加到年4266萬元,年均遞增45%。
(一)項目建設成效顯著。著重抓好“優化環境,加強協調服務,加強宣傳教育”,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引進有利于我鎮可持續發展的建設項目。全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有3個千萬元以上項目竣工投產。在建項目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3個,千萬元以上項目5個。石環公路輔路順利進場施工。石環公路輔路(段)總長6785米,占地322.602畝,拆遷面積10.37萬平米,涉及村等9個村。目前,石環公路輔路已順利進場施工,民宅拆遷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環城水系工程順利推進。全長9008米,占地2586畝,涉及6個村1836戶,197家企業的環城水系一期工程按時間節點順利竣工,“五一”前實現了“五通”,為市民又添一悠閑勝景。南車路進展順利。南車路占地312.88畝,涉及我鎮3個村444戶,企業8家,養魚池1個。截止目前,正在順利進行。裕華熱電鐵路專用線圓滿完工。涉及5個村占地175.25畝,拆遷8066.42平米的裕華熱電鐵路專用線建設已全線完工。安瑞科、石煤機順利入駐。安瑞科氣體機械有限公司共占地568.41畝,涉及3個村289戶,上級要求7個工作日完成征遷協議的簽訂工作,我鎮僅用4天就完成了任務,該項目現已順利開工。投資16億元,涉及2個村175戶,占地590.19畝的石煤機順利入駐施工。占地655.5畝的南車集團項目有序推進;涉及15個村88基的裝備制造基地四條高壓線遷改現已完成61基;新陽光能源展示中心、三友能源有限公司等也在積極跑辦中。
(二)現有企業持續發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年6家增加到年27家,年均遞增36%。年,全鎮鄉鎮企業共完成營業收入429275萬元,同比增長5.87%,完成增加值111931萬元,同比增長9.1%,利稅27359萬元,同比增長8.5%,其中利潤21901萬元,同比增長8.9%。其中,我鎮茂新化工成為全縣民營經濟發展的亮點單位。
(三)專業村不斷做大做強。加大扶持力度,積極探索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通過政策、資金、技術等扶持,培育特色主導產業,形成了帆布、針織、鑄造、機械、化工、醫藥為特色的產業體系,做大做強了于底鑄造、東西許營帆布、邵家莊制鞋、村針織和西羊市倉儲物流等一批重點專業村。
三、以人為本,促進和諧,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
以人為本,高度重視民生,堅持“通過穩定促發展,通過發展保穩定”的工作思路,促進社會的平安和諧穩定,為構建和諧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整合力量,強化社會管理創新。強化管理就是服務的意識,始終堅持從服務入手,為群眾服務,讓群眾滿意的工作理念,整合基層維穩力量,搞好社會管理創新。投資建立了綜治維穩中心,將綜治、信訪、司法、婦女維權站、大調解中心、治安巡邏大隊等6個部門集中辦公,為轄區內群眾提供信訪以及涉法、涉訴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方面的服務;建立了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將農業、民政、社保、計生、土地、城建、組織等7個站所集中辦公,有效提高了辦事效率,做到了辦理業務零距離,辦理過程零障礙,辦理質量零差錯,辦理結果零投訴。依托鎮村群眾工作站(室)推行“四站式”群眾工作機制,現16個村全部安裝了視頻監控,設置了村級民調員和村情信息員,組建了黨員志愿服務隊、義務聯防隊、義務民調組織,積極開展濟貧幫困民調維穩等工作,廣大農村真正實現了為民事于基層,保民安于防范,維民利于之前,解民難于全程,化民怨于萌芽做法受到省市領導的肯定,代表欒城縣在全省、全市群眾工作現場會上發言,兩次到市委黨校給處、科級干部,并給裕華、橋東等科級干部就群眾工作講課。
(二)創新機制,夯實大信訪格局。一是完善“四位一體”維穩機制。探索實施“3+2”綜治維穩工作體系,從服務群眾入手,主動征求群眾意見,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確保群眾利益最大化,增加群眾滿意度和支持度,從而有效預防和減少了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的發生。二是深化“四站式”工作機制。全面推進社會矛盾排查化解,通過村矛盾糾紛排調接待站、鎮矛盾糾紛分析會、鎮職能站所帶案下訪、鎮矛盾糾紛現場辦公四個層次,變群眾上訪、鎮干部被動接訪為鎮干部主動下訪、職能部門現場辦公,真正做到把矛盾糾紛控制在鎮村、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三是落實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提早消除隱患。我鎮重點工程多、重點項目多,涉及面廣,任何一個村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影響整體工作的開展,為此,我鎮堅持穩定風險評估,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提前介入,有效避免了矛盾沖突和信訪問題的發生。
四、傾心盡力,務實創新,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堅持為民服務,著眼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提高群眾生活質量,著力解決與廣大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民生問題,促使各項社會事業再上新臺階。
(一)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啟動了石環公路沿線植樹綠化工程,共植樹5萬余棵,石環公路形成了每側50米寬,1400米長的綠色長廊,并加強樹木管護,創造了石環兩側100%的樹木成活率,成為全市石環公路綠化示范段。年共完成喬木種植8萬株,花灌木18萬株,涉及全鎮16個村,森林覆蓋率達到25%,較年增長7%。
(二)新民居建設穩步推進。我鎮有村、等4個村列入新民居建設示范村。目前,村、、營3個村規劃已通過市專家評審團和縣規委會審核,營新村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新民居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前期籌備。
(三)民生工作取得實效。大力實施“民生工程”,認真貫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糧食直補,農機補貼、汽車下鄉等利民惠民政策。年共發放綜合補貼資金2116855.2元,為837戶發放救災款14萬元;發放臨時救濟款4950元,涉及19戶。不斷優化計劃生育環境。對已婚育齡婦女生殖健康服務率達到100%。年全鎮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8.4‰,符合政策生育率達到88.15%,育齡婦女綜合節育率達88.87%。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鎮村共成立文化組織20余個,并投資24萬元建成鎮文化站,有效地推進了精神文明建設,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教學成績穩步提高,年中學初中升學率獲得全縣鄉鎮中學第一名。教師隊伍結構不斷優化,教師達標率達98.5%,教師素質顯著提高。衛生資源進一步整合,標準化衛生室創建達100%,新農合參保率達98%。建成了屯、夏戶莊等6個農家書屋,群眾文化生活進一步改善。省政協副主席等省市領導專程到我鎮屯村觀摩了農家書屋,并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央電視臺7套對農家書屋進行專題采訪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