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城經濟建設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期間,我市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綜合實力明顯提高。年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富民強市,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實現中等城市打下了堅實基礎,取得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成就。
一、經濟規模迅速擴張,實力鞏固提高
“”時期,我市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快于“”時期。年全市生產總值219.7億元,到年全市生產總值總量達到448.5億元,年均增長13.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由7.4億元增長到13.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由158.6億元增長到309.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由53.7億元增長到125.7億元。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8630美元。年全市財政總收入30.2億元,到年全市財政總收入達到53.1億元,年均增長11.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年8.4億元,年增長到21.3億元,年均增長21.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由年的124億元增加到年的228.3億元,增長84.1%,年均增長13%。
到“”末,我市的GDP總量、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儲蓄均位居全省第三位,在年中國縣城經濟基本競爭力評比中列第51位,比“”末提高了37位,全省縣域經濟十強中列第3位,比“”末前進了3位。
二、農業經濟結構得到優化,生態初見成效
“”時期,我市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全市農業經濟在優化結構的同時,保持了農業產出的持續、穩定與有效的增長。年全市農業總產值25億元,比年增加了9.46億元。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畜牧業全面、快速增長,年全市畜牧業總產值為12.7億元,占農業總值51%,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產業之一。生豬生產被列為國家級生豬標準化示范縣(市),年生豬飼養量由年的86萬頭發展到年的122.8萬頭,增長42.8%。年我市生豬存欄達到44.4萬頭,出欄78.4萬頭,出欄比年增長了47.6%。農業產業化發展較快,年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率為63.2%,比年增加3.9個百分點。
“”期間全市共植樹造林35萬畝,年末全市實有林地面積為116.3萬畝,比年增長43%。小流域治理120平方公里,完成“千礦萬畝”治理1.3萬畝,榮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礦山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和國家自然生態保護區,被評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中國低碳生態先進市”。
三、工業經濟快速發展,鋼鐵名副其實
“”期間,全市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工業強市”這條主線,以產業結構升級和轉變發展方式為主攻方向,走出了一條工業實力強、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具有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期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成長迅速。入統工業企業由年的76家增加到年的115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由年的324億元增長到年的999.4億元,增長3.1倍。增加值從年83.7億元增長到年246.9億元,增長近3倍;利稅由年28億元增長到年53.2億元,增長90%。年全市鋼鐵企業實現利稅45.1億元,納稅16.8億元,占全部稅收的40.9%。
年,我市的生鐵產量為799萬噸、粗鋼705萬噸、鋼材287萬噸,到年我市生鐵產量達到1609.5萬噸,粗鋼產量達到1657.4萬噸,鋼材產量達到1438.8萬噸,與年相比均是成倍增長。年全市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分別占到全省(全國第一鋼鐵大省)的11.7%、11.5%、8.6%,占市的48.5%、45%、35.3%,在全國2000多個縣(市)中,我們鋼產量名列前茅,民營鋼鐵最主要的聚集地,名副其實的鋼鐵、“鋼鐵航母”。
四、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綠色穩步推進
“”以來,我市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廣泛宣傳動員,政府機關帶頭,推進全民行動,突出抓好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節能降耗工作,全市節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末我市單位GDP能耗下降至3.2噸標準煤,比“”末下降20.2%(任務下降20%),超任務0.2個百分點;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降到4.31噸標準煤,比“”末下降45.65%(任務下降25.09%),超任務20.56個百分點。
“”期間,我市累計投資47.8億元建成重點節能減排工程93個,完成“藍天工程”治理項目694個,淘汰落后產能844萬噸,構建了水體、尾氣、能量、固廢物四條循環鏈,啟建了新峰國家級循環產業示范園,到“”末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33萬噸之內,化學需氧量排放控制在1238.7噸之內,煙粉塵PM10為0.069毫克/立方米。在全省2008-年“雙三十”節能減排目標考核中位居第二名,超額完成“”節能減排任務。
五、城市建設步伐加快,魅力亮點紛呈
“”期間,我市積極加大投資力度,有力地改善了發展環境,推動了經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年的50.1億元增長到年的169.1億元,年均增速27.6%。其中城鎮以上投資由年的42.2億元增長到年的154.5億元,年均增長29.4%。
“”期間,共完成重點項目投資430億元,實施省、市重點項目92個,有80個重大項目建成投運。城建重點工程建設全面加速。高標準謀劃實施了總投資212億元的“一帶”、“三區”、“六大節點”和“十大精品建筑”,其中總投資8.7億元的鋼鐵大廈全面運營,與周圍建筑構筑了我市首個地標性建筑群;總投資5.3億元的新市醫院,正在抓緊內外裝修;總投資4.7億元的體育中心,頂部鋼構施工基本結束,正在全面裝修;邯武快速路、青蘭高速路段的建成通車,309國道繞城段等一批建設項目將極大地改善我市基礎設施條件。與此同時,國貿中心、金橋大酒店、怡祥園等一大批精品項目正在抓緊建設,城市現代魅力日益彰顯。到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27.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6萬人,城區綠化覆蓋率52.0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5平方米。
六、內外貿易繁榮活躍,活力再增光彩
“”期間,全市積極順應經濟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大對內對外開放力度,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對外貿易規模迅速擴大,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日益增強。年,全市出口總額8585萬美元,是年的7倍多。年實際利用外資4098萬美元,也是年的3.6倍。
“”期間,我市消費市場繁榮發展。消費市場不斷擴大,消費層次明顯提升。流通領域傳統結構不斷調整,各類市場不斷成熟,個私經濟活躍。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5億元,比年增長2.4倍,年均增速18.9%。
七、居民生活得到改善,和諧穩步構建
“”期間,全市經濟快速增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特別是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全市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9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58元,分別比年增長77.1%和58.3%。居民人均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整體消費水平基本完成了由生存型向初級享受型的轉變。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489元,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805元,分別比年增長52%和34%。
“”期間,全市就業和再就業逐年擴大,社保體系日趨完善,“新農保”在全省率先推行,“新農合”、“新城合”參保人數分別達到63.1萬人和5萬人,城鄉低保覆蓋面和標準連年提高,實現了應保盡保。
八、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文化再創佳績
“”期間,累計開發省級以上新產品、新技術58項,推廣工農業科技成果76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示范縣(市)”稱號。新、改建標準化學校100多所,在全省率先普及“年”教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經驗在全國推廣,市職教中心榮獲“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稱號。建成了全省一流的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改造和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如期完成。平調落子、儺戲、賽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播電視“村村通”加快推進,體育工作榮獲“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稱號。
我市“”時期的快速健康發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為我市打造中等城市和工業強市及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基礎,為我市實施好“十二五”規劃創造了必要條件。展望未來,我們會遇到新的問題和挑戰,更需我們團結一心,負重奮進,再創嶄新的偉業。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往開來,奮發有為,為建設一個更具實力、魅力、競爭力的新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