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教裝備工作實施制度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五中全會和各級政府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推進全市教育現代化為契機,以基礎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區域教育信息化和裝備現代化。創先爭優,強化服務,奮戰“十二五”開局之年,為實現全市教育均衡、跨越、和諧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以優異成績向建黨九十周年獻禮。
二、主要目標及措施
(一)完善基礎實施,實現信息化跨越。
1、全力助推四縣的教育現代化創建。縣、縣100%,縣80%、縣70%的學校教育裝備達省二類學校標準;著力提升四區現代化、信息化管理和應用水平,促進后教育現代化持續穩步發展。
2、實現教育網絡高速互聯互通。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標桿,實現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省市對接;推進“市教育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基礎教育學校、教師、學生及資產信息等基礎數據庫。
3、加快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建成9所以網絡為基礎,利用先進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實現從環境到活動的完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現代的數字化空間;擴展傳統校園功能,提升傳統校園效率,實現教育全過程的“數字化校園”。
4、啟動全市中心小學以上學校網絡管理中心星級達標創建。以學校網站和網絡管理中心的規范化建設為抓手,分步實施,整體推進,促進學校教育網絡的規劃優、管理優和服務優的“三優”發展。
5、組織實施定點完小階段的“龍芯”多媒體互動教學系統推廣應用工程。建立專項組織領導機構,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完成327所定點完小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和二次分發,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開展“龍芯”電腦教學應用與研究等相關活動。
(二)創新工作理念,實現規范化管理。
1、加快全市教育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開發新平臺,完善老平臺,實現全覆蓋。全市獨立建制學校全面納入“現代教育技術裝備與實驗教學管理系統”、“區域圖書館管理系統”和“計算機房使用管理系統”三大平臺管理范圍,促進學校管理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配合計財處做好學校固定資產網絡化管理。
2、以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專項督導為契機,以創先爭優活動為抓手,提升“校校通”、“四配套”工程器材、設備的使用、管理、督查和指導水平;開齊、開足、開優理化生和科學實驗課;組織3萬中小學生參加省網絡讀書和“書香,快樂成長”的“追尋黨的足音”主題讀書活動;2400人參加英語口語比賽;1500人參加縱橫碼比賽;開展電教、圖書、實驗論文網絡投評,小學科學教師實驗操作技能大賽等活動。
(三)優化資源建設,實現最大化共享。
1、開展“城鄉手拉手,共享信息化”和“教育技術走進農村中小學”系列活動。拓展信息技術普及渠道,深入基層、融入基層,服務基層;重點加強農村學校信息化建設,提升學校裝備現代化和應用現代化水平,進一步縮小城鄉數字化差距,服務全市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2、加大優質教育資源開發共享。建立資源規劃、建設、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等規章制度,激勵、促進基礎教育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建成科版課堂教學資源500G、學前教育資源10小時、職教資源10小時、教師培訓資源20小時,組織并引進資源3000條。
3、開展電教教材推廣暨資源應用研討活動,讓更多的優質資源服務學校,服務教學;按時完成語音磁帶發放工作。
(四)加強理論研究,實現立體化發展。
1、完善教育技術培訓機制。以培訓和競賽活動為載體,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和應用水平;圍繞“333”工程,營造適合不同層次人才培訓的網絡環境;完成教師“教育技術能力”中級和信息技術專題培訓3000人;全面啟動教育網絡與信息安全、圖書和實驗管理人員持證上崗制度。
2、加快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步伐。加強各級現代教育技術和裝備實驗(示范)學校的調研、指導和評估;開展電子白板教學應用研討、課題研究、資源庫應用培訓等活動;抓典型,帶隊伍,重應用,延伸教育活動形式,鞏固轉化教育信息化成果。
3、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宣傳和信息。全方位、多角度做好教育信息化和現代教育技術新理念、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法和各類活動的報道;刊發《教育技術》4期,并作為每所學校教師閱覽室的必備刊物。
4、完善制度建設,強化內部管理。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以制度管人、管事;建設學習型單位,提高全體電教、裝備隊伍工作效能和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