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高校教師職業素質的提高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新時期我國高校教師應有的職業素質
針對新時期我國高校教師職業素質出現的一些問題,筆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高校教師應有如下幾點職業素質,包括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質、扎實的專業技能以及出色的行為能力。
1.要有正確的價值觀思想與高尚的政治法律素質。我國正處在重大的歷史變革和社會轉型時期,出現了社會利益主體多元化和人們的價值觀多樣化的趨勢。在利益復雜化的新時期中出生和成長起來的大學生一直生長在思想和文化思潮并存的環境中,面對復雜的社會現實,殘酷的競爭壓力,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對理想的信念、對金錢的追求、對人生價值的理解等問題上,思想上時常出現難以排解的困惑和迷惘。這種多樣化趨勢,對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客觀上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從觀念、內容、形式、方法到運行機制等方面都必須進行創新。政治素質除了包括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的政治立場、科學的政治觀點、嚴明的政治紀律,還應該有較強的政策理解水平、較強的政治敏銳力和政治鑒別能力。為適應知識經濟全球化的需要,高校教師要由傳統的傳授知識變成讓學生發現信息、捕捉信息、解決問題,進而增長知識,這種巨大的變革需要高校教師再塑自身形象,育人先育己。除此以外,高校教師更要注意教育教學中的依法執教。大學生背景不同,有來自貧困家庭,也有不少高官子弟,金錢權利等思想逐漸浸潤大學生的頭腦,各類校園案件頻頻發生,例如早前發生的震驚全國的馬加爵案件,以及2012年六月發生在江蘇科技大學的副院長被害案件等,這些頻繁出現的高校案件,都在給高校教師敲起警鐘。
2.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與較強的創新能力。教師的知識量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深度、廣度和力度。面對大學生群體,高校教師只有具有多學科的知識,才能在課堂上旁征博引,得心應手,將知識講解得通俗易懂。高等院校教師的專業文化技能,包括更快地更新自己的知識能力,獨立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要滿足當代大學生的求知欲,單靠以前在學校里學到的基礎知識已經遠遠不夠。面對快速更新的知識信息時代,要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不斷收集與自己專業密切相關的新信息。高校教師的職業技能還包括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師綜合能力的體現,是教師必備的一項基本素質。教育要是沒有教育工作者的探索研究精神,就不可能發展。對于高校教師而言,在教師教學中進行創新既是時代提出的新挑戰,又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新規范,更是當今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核心要素。
3.要有穩固的社會活動能力與出色的示范引導能力。高等教育不僅是一種教育活動,也是一種社會現象;高校教師不僅是教育學生,更是在服務社會。高等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社會方方面面的介入,小到學生會社團的活動贊助,大到校內外與院系之間的工作交流,都無一例外的與社會產生了無可分割的聯系。作為高校教師,一定的社會活動能力是一項重要的能力,主要表現在交際能力和組織活動的能力上。例如開展學生走進社區的活動,或者組織校園運動會、演講比賽等,為了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高校教師往往扮演著“使者”的形象,得益雙方。除了服務社會,穩固的社會活動能力也在幫助大學生工作這方面發揮著直接有效的作用。洶涌而來的市場經濟大潮在極短時間內就把大學這座與社會隔絕的“象牙塔”推向了競爭的舞臺。新時期的大學生與傳統教育模式下封閉辦學時的大學生不同,國門和校門相繼打開,受西方存在主義、實用主義思潮的影響,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趨于復雜化。這時,高校教師就應該發揮自己的交往能力優勢,幫助大學生擺正就業觀念,提供一定的就業機會與指導,真正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提高高校大學生就業率。
二、提高高校教師職業素質的途徑
要提高高校教師的職業素質,不僅要加強“以身作則,甘為人梯”的師德修養,還要樹立“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教學觀念,更要秉持“優勢互補,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
1.應該加強“以身作則,甘為人梯”的師德修養。師德,乃教師之魂,無德不能從教。如何加強教師的師德修養?第一,應加強高校教師的政治理論學習。政治理論學習是提高教師理論水平的一項有力措施。除了不斷加強傳統的理論學習,也要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給予教師的啟示。這樣,不僅能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認識,而且為教育教學工作奠定理論基礎。第二,高校教師應該深入了解與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面對各類資格證書、獎學金、考研、就業等大學必修課,每個大學生都面臨著不同的選擇和壓力,他們在思想認識、看法觀點、情感發展、心理感受等方面都有一個獨特的世界,高校教師應當認清并且熟悉大學生的這個精神世界,引導大學生作出積極正確的人生選擇。最后,高校教師應真誠、愛護、不偏袒學生。有人說,教育必須從了解人心入手。的確是這樣的,面對幾十個性格、地區、家庭背景各異的大學生,教師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拉進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學生是否愿意與你交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教育者的信任程度。因此,在與學生交心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用心去進行,用愛獲得學生的尊重,用信任去贏得信任。
2.應該樹立“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教學觀念。作為高等教育實踐主體的高校教師,應該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文化素養和業務技能,學會去偽存真,敢于負責,勇于創新,不斷將新的科研成果運用到實踐中,有成就事業的緊迫感、責任感;時刻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努力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擁有一顆純潔真摯的童心,有著一股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埋頭苦干的實勁,更要有一腔敬業拼搏的熱血和一種灑脫飄逸的魅力。為此,必須樹立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的意識。
3.應該秉持“優勢互補,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當今社會,青年大學生處在知識爆炸、文化豐富的環境中,其思維領域,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高校教師接觸得更廣泛、更復雜,大學生所面臨的思想氛圍正是“各種思潮相互激蕩”。因此,針對教師職業素質教育的特殊性,高校教師在進行自我提高的同時,更應該從學生身上挖掘出發光點,秉持優勢互補的理念,教師職業素質不可能是先天具備的,而是在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生涯中,根據職業的需要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起來的。高校教師的良好素質是在長期的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它的形成是一個從無到有,從低到高,不斷總結積累、升華發展的過程。
三、總結
總之,如果說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那么高校教師就是未來的締造者與希望的傳播者。為了適應新時期的各種變化,高校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并通過不懈努力,培養能夠設計未來、創建美好未來的大學生。
作者:張靜單位:南京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