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企業社會責任營銷理念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現代企業不再把追逐利潤作為唯一目的,承擔社會責任成為企業面臨的新課題。論文通過文獻研究,歸納梳理企業社會責任觀念發展成為戰略性營銷理念的全過程。發現善因營銷和共享價值是兩種最新的營銷理念,能有效提高品牌價值,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營銷;共享價值;善因營銷
1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
金融危機和奶制品三聚氰胺事件使得中國社會開始關注企業責任問題,此后又經歷三星、蘋果等品牌手機爆炸傷人、餓了么網站黑作坊食品安全隱患、毒疫苗等事件,原因之一就是企業對“責任”理解的偏差或主觀忽視。在過去,利潤最大化是主流經濟學強調的重點,米爾頓•弗里德曼就認為“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追逐利潤,這個過程會自然帶來產品和服務、消費和稅收”。但長期的實踐和爭論之后我們發現,企業社會責任應該是一種常態,而不是高不可攀或者可攀可不攀的。一個卓越的企業領導必須對企業存在的經濟性、合法性和合義性進行思考。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社會責任的理念逐漸得到完善。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塑造表面形象,到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長期戰略;從認為造福社會就要犧牲企業利益,到以共享價值構建和諧社會。論文將企業社會責任理念的轉變過程分為企業社會責任理念、社會責任營銷理念、善因營銷理念、戰略型社會責任模式和共享價值五個階段。這五個階段又可歸納為戰術性和戰略性兩種層面。
2早期戰術層面的企業社會責任
2.1企業社會責任理念
企業社會責任CS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的概念早已存在,比如春秋時期有關“義與利”的爭論。1924年OliverSheldon首次對CSR下了定義,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就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各類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但實際上,僅僅把企業社會責任等同于對利益相關者負責是一種狹隘的理解,1997年Carroll提出的層次責任理論更好地詮釋了CSR,即CSR是由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自行裁量(如慈善)組成的金字塔形(后來的學者將其完善為交互圓模式和同心軸模式)。
2.2社會責任營銷理念
這一階段把社會責任的概念融入企業使命中,是前一階段的進步,在實施方式和動因上也有很大不同。實踐表明,僅僅以義務和高尚來要求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不合理的,并且效果甚微,要讓企業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必須轉變經營觀念。社會責任營銷不是新的營銷手段,而是新的營銷觀念。它不是短期的營銷工具,也不僅是單純的慈善捐款,而是一種商業模式和長期品牌戰略。菲利普•科特勒(2010)指出市場營銷理論已經從產品為中心、顧客為中心,轉變為以“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人文精神導向[4]。中國學者李炳毅更是早在1998年就完整探討了企業該如何有效地把社會責任融入公司戰略中。
2.3善因營銷理念
1981年,美國運通公司與艾麗斯島基金合作開創善因營銷(CauseRelatedMarketing),通過將信用卡的使用與公司捐贈結合起來籌集款項用于修復自由女神像。善因營銷也稱社會營銷、慈善營銷、公益事業相關聯營銷,包括了社會責任中倫理和慈善兩個層次。狹義的善因營銷是指企業承諾將產品銷售額與某項特定公益事業捐款相聯系;廣義的善因營銷包括一切與公益事業相關的促銷、公共關系和贊助活動,是營利與非營利領域的合作,達到企業、慈善團體和消費者三贏的局面。研究表明,大部分消費者受“移情”影響對善的企業有高度認同感,因此通常來說,善因營銷能提升企業形象和品牌知名度、增加品牌聯想度、形成品牌忠誠、提高銷售量。但是,善因營銷常常會失效,總結起原因如下:①善因只是掩蓋企業真實動機的工具;②善因行為與消費者道德偏好錯位;③合作伙伴選擇錯誤或與品牌匹配度較低;④慈善并不能替代企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如保證質量。
3現代戰略層面的企業社會責任
實踐表明,早期戰術性、一次性的慈善活動并不能給企業帶來長期收益,于是戰略性的企業社會責任理念應運而生。
3.1戰略型社會責任模式
戰略型CSR是從長遠的角度思考,從創造核心競爭力的角度出發選擇適合企業的社會責任。該模式由“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2000)提出,波特認為泛泛的談論社會問題意義不大,沒有一個企業能解決所有社會問題,它們必須解決與主營業務有關系的社會問題,選取的標準也不是看某項事業是否崇高,而是既有益于社會,也有益于企業。
3.2共享價值的概念
在戰略型CSR提出之后,波特給出了共享價值(SharedValue)的概念,這一概念是市場營銷和企業戰略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波特在2006年和2011年兩次探討這一概念,并給出明確定義和實現方式。波特認為,共享價值并不等同于企業社會責任,甚至也不是可持續發展,它是一條創造經濟輝煌的全新之路。它并不是分享企業已有的價值,而是從價值鏈出發,做大整個經濟的蛋糕。而企業解決社會問題,未必就會增加成本,因為它還是可以通過技術和管理創新來提高生產率。科特勒也指出,未來的營銷概念應該包括產品管理上的協同創新、顧客管理上的社區化和品牌管理上的特性塑造。
4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社會責任、社會責任營銷、善因營銷、戰略性社會責任模式和共享價值五個階段是企業社會責任逐漸演變和完善的過程,在定義和內涵上各有不同,卻又互相滲透、循序漸進、層層遞進,是商業倫理和市場營銷觀念可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炳毅,李東紅.企業社會責任論[J].經濟問題,1998(8):34-36.
[2]王偉芳.論企業領導的基本道德品性[J].蘭州學刊,2007(4):71-73.
[3]趙曙明.企業社會責任的要素、模式與戰略最新研究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9(1):2-8+49.
[4]菲利普•科特勒,何麻溫•卡塔加雅,伊萬•塞蒂亞萬.畢崇毅(譯).營銷革命3.0:從產品到顧客,再到人文精神[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5]蘇•阿德金斯.善因營銷———推動企業和公益事業共贏[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6]薛晨杰,吳秀蓮.企業社會責任共享價值創造研究綜述[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4(1):40-44.
作者:肖楊揚 單位:北京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