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公司線上信貸產品風險防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特征決定了企業的風險屬性。只要有線上信貸產品的發行,就必須了解和防范信貸業務的風險。如果銀行不想經營風險貸款,它遲早會關閉。可以看出,研究線上信貸產品風險更為緊迫和重要。筆者探討了信用決策,制度,機制,運作等方面,找出了商業銀行有效防范線上信貸產品風險的措施,為各商業銀行建立科學有效的線上信貸產品風險管理體系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信貸產品;風險防范;研究
在現階段,國內市場尚未完全開放,信貸業務仍是銀行收入的重要途徑。因此,線上信貸產品風險也是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目前的銀行管理情況來看,線上信貸產品風險管理尚未達到系統化水平。線上信貸產品風險管理仍存在諸多問題,如業務結構,運營流程,績效考核等。這些因素導致當前銀行線上信貸產品風險增加。與此同時,它也增加了融資和業務運營的風險。通過分析線上信貸產品風險的特征和和問題,它對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一、商業銀行線上信貸產品風險管理存在問題
1.缺乏線上信貸產品風險意識。商業銀行線上信貸產品風險管理不善主要是由于缺乏線上信貸產品風險管理意識:一是商業銀行過分關注信貸業務發展,忽視線上信貸產品風險管理;第二,商業銀行過于短期而無法追求短期利益;第三,線上信貸產品風險管理僅存在于信用生成過程中。并不足以理解信用行為前后管理的重要性。
2.市場失察。在市場經濟中,銀行和貸方都必須預測貸款的經濟前景。預計借款人和貸款人將來會獲得賠償并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信貸項目要素信息不足。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信貸決策失明,從而增加銀行資產的風險。
3.信用經濟發展不完善。它具有豐富的信貸工具、強烈的回報意愿以及嚴格的信用體系這三個特征。可是,中國的信用經濟不具備此樣特點。我們的大多數借款人處于被迫還款和被動還款的狀態。這種情況的直接后果是結款利率上升和不愿放貸,這降低了資源配置的效率。有學者指出,由于全社會信用不足,國有銀行不良信貸資產紛紛堆積,這不僅是銀行的錯。
4.銀行的內部風險控制不夠健全。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薄弱是一個普遍問題。近年來,許多欺詐案件和信用操作系統不盡如人意,實施尚未實施,充分暴露了國內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弊端。部門和崗位的限制有限。與專業銀行業相比,國有銀行信貸管理機構的結構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它仍處于傳統的垂直管理體系中,細分程度不夠。很難確定貸款是否可以在發放后安全地恢復。各級審批人員只能判斷從數據或表格中分析償還貸款的能力,不能判斷貸款發放后是否可以收回貸款。
二、商業銀行線上信貸產品風險形成的原因
商業銀行的產權模糊,所有權和經營權難以分離,權利和責任不明確,缺乏有效的自我約束機制。商業銀行的大量不良資產。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大幅增加的另一個原因是,相當多的已知無法收回的貸款仍在提高利率和復利。結果,銀行利率急劇上升,不良資產變得越來越多。政府的職能沒有改變。由于中央政府仍控制著商業銀行的國有企業提供信貸資金,國有企業的逃稅和債務損失在制度上沒有得到有效的監督和懲罰,銀行不得不退出某些市場,即使在仔細考慮的基礎上,也出現了逾期償還貸款的現象。貸款風險多元化的概念不強,給集團客戶帶來長期信貸。中國企業現代企業制度滯后,管理不確定性急劇增加,企業信用觀念薄弱,貸款風險增大。在商業銀行的實踐中。低存款準備金率導致壞賬嚴重短缺和低風險抵抗。
三、商業銀行線上信貸產品風險的對策
1.提高商業銀行線上信貸產品風險意識商業銀行,包括基層和高層領導,都需要敏銳地意識到風險防范問題。只有商業銀行關注并積極探索和實踐,并將線上信貸產品風險意識納入銀行的整體運作和日常管理,才有線上信貸產品風險防范的根本保障。徹底改變我國商業銀行常見的不良信用營銷管理理念,客觀評價銀行線上信貸產品風險,建立科學合理的線上信貸產品風險理念,并在實踐中積極實施。同時,必須認識到控制風險才能保證商業銀行的正常發展。因此,在防范線上信貸產品風險的前提下,必須在風險防范與效率提升之間尋求最佳平衡,加大創新力度,提高銀行的經營效率。
2.改變依托貸款公司提交報告信息的方式,廣泛收集相關銀行及相關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個人資料,記錄企業的信用狀況,記錄是否違約,并償還公司債務。能力,增長能力,盈利能力,生產經營狀況,資本運營狀況,財務管理狀況,是否有紀律記錄,企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發展前景等,及時分析和評估,以獲取足夠的信息,有效獲取充分信息監督企業防范線上信貸產品風險。簡而言之,在當今日益復雜的金融環境和經濟發展中,線上信貸產品風險管理正面臨嚴峻挑戰。由于各種風險因素和各種內外部條件,國內風險管理并不完善,商業銀行將更具挑戰性。銀行應進一步擴大線上信貸產品風險管理領域,將信貸管理和銀行增值整合為統一體系,加強對商業銀行線上信貸產品的監督管理。促進信貸業務健康發展,為銀行安全高效運行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于曉虹,樓文高,康海燕.供應鏈線上企業信貸風險動態聚類投影尋蹤建模與實證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8,48(11):32-40.
[2]黃宇馳.互聯網視角下商業銀行零售信貸發展研究[D].蘇州大學,2018.
[3]李韓陽.線上應收賬款質押信貸風險管理研究[D].河北大學,2016.
[4]陳最親.論我國純線上P2P網絡借貸發展[D].西南財經大學,2016.
[5]徐英軍.互聯網消費信貸債權線上證券化的風險控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6(2):72-77.
[6]胡曉洲.小額貸款公司資產收益權產品的風險防范研究[J].現代商業,2015(24):95-96.
作者:李欽 單位:東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