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冠心病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年第六期
1資料與方法
1.1療效判定標準按照國際WHO冠心病診斷標準進行判定,其療效主要是根據血液流變學的變化而定。顯效:血液流變學指標恢復正常;有效:血液流變學指標在原來的基礎上下降1/2以上,但仍屬異常;無效:血液流變學指標基本無變化[2]。
1.2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臨床癥狀療效治療1個療程后,顯效32例(37.2%),有效54例(62.8%),總有效率為100.0%。
2.2血液流變學變化。
3討論
芪參益氣滴丸組方簡單經典,黃芪大補元氣為君藥;丹參、三七活血化瘀,活血止血,有雙向調節血液循環作用為臣藥;降香理氣活血為使藥,堪稱為益氣、行氣、活血為一體的經典處方。芪參益氣滴丸是融合了中醫理論和先進的科學制藥工藝技術研制而成,其化學成分30多種,也是中藥多組分的特性,在血液及心血管的各靶點發揮藥理作用,已達到改善心功能的效果。近來有關研究表明,黃芪能夠增強氧自由基清除劑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減少脂過氧化和緩解自由基導致的心肌損傷,從而保護心肌。丹參、三七的有效成分能夠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血黏度,緩解缺血性心肌損傷,保護血管內皮,抑制炎性反應,抗凝血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所以,芪參益氣滴丸對于血液靶點的作用類似于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此外還可以調節血脂,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芪參益氣滴丸的臨床藥效學試驗表明,其可使心肌梗死犬的梗死范圍縮小,缺血性心電圖改善,血清酶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脫氫酶(LDH)活性降低,血漿內皮素(ET)和血栓素(TXB2)水平降低,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活性和6-keto-PGF1α/TXB2比值升高;可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的梗死范圍縮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芪參益氣滴丸還能使大鼠體外血栓長度縮短,重量減輕,并可使血漿和血液黏度降低;犬血流動力學實驗表明,芪參益氣滴丸可通過擴張冠狀動脈血管使冠狀動脈血流增加,使心肌耗氧指數降低;在不增加左心室做功情況下,使心搏出量和心輸出量增加。本組冠心病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漿比黏度、紅細胞比容和血細胞沉降率指數均升高,這表明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血液流變異常,其主要與血液循環障礙相關。血液循環障礙(血瘀)可使血漿滲透壓上升,使細胞處于脫水狀態,導致細胞黏度增加,引起血黏度增高,從而發生血液流變學改變。
由于血液處于高黏、高凝狀態,又加重血管性病變的發生,而成為誘發冠心病的主要因素。由于冠心病患者血液循環障礙,致使組織處于缺氧狀態,使大量脂肪酸和氨基酸從脂肪組織和肌肉組織中釋放出來,刺激肝臟合成纖維蛋白原,血漿中纖維蛋白原增加,凝血功能相對亢進,導致血漿黏度增高,血流速改變。尤其是纖維蛋白原這種鏈狀高分子化合物能在血漿中形成網狀結構,使血漿黏度升高,從而影響血液流動。此外,纖維蛋白原附著在紅細胞表面時,能使紅細胞間聚集力增加,引起血流阻力增大。另外,由于血液循環紊亂的影響,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在微循環中流動速度變慢,流動性降低,使微循環障礙而引起血液流變學改變,導致心血管性病變的發生。因此,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進行血液流變學檢測分析,可以早期發現冠心病患者血液循環變化,及時采取針對性防治措施,有效地防止心血管病的發生與發展。觀察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改變,研究其與冠心病之間的相關性,對進一步提示冠心病發病機制以及發生發展規律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冠心病患者和其血液流變學的改變直接相關,定期檢測其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對于防治冠心病和評估其轉歸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
作者:沙樹偉 曹壯 單位: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院 吉林省臨床檢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