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醫學檢驗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國、我軍醫學檢驗專業本科教育雖然僅有20余年的發展歷史,但是總體上呈起步晚、發展快的特點。學科設置、師資水平、實驗室硬件條件等已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趨于接近。但是,我國高等醫學院校醫學檢驗專業本科教育在培養目標和方向上存在一個突出問題:國內絕大多數檢驗醫學專業院系在崗位任職技能培養方面,重視大型醫院崗位所需的技能培養,偏重于綜合性高等級醫院檢驗科依賴的自動化儀器設備所開展的檢測項目的理論與實踐操作的教學,忽視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應急檢驗醫學(軍事院校稱為“野戰檢驗醫學”)所需的技能訓練。現代檢驗醫學的發展,從檢測技術方法分類,可以歸納為兩個方向,一是醫院檢驗科開展的常規檢驗,即“中央檢驗”,另一個是“POCT(Pointofcaretesting)”,即現場快速檢驗、或床旁檢驗?!爸醒霗z驗”實現了醫院大量病員標本的高通量、集成化、集約化檢測,而現場快速檢驗由于操作簡便快速,可使醫生或患者在數分鐘內得到檢驗結果,因此,其在急救醫學快速診斷和基層衛生機構以及家庭保健領域的應用得到快速發展,也緣于此,POCT在應急檢驗及軍事醫學領域受到越來越突出的重視。而目前我國高等醫學院校醫學檢驗專業教育中,現有教材體系和課程體系基本未涉及這部分內容。為此,筆者對現有教材體系和專業課程設置進行了針對性的拓展。
1實訓教學模式的創建
創建“教室-網絡課程-專用現場模擬訓練室-野外演訓”為一體的實訓教學模式,拓展了常規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空間。傳統教學方式多只利用課堂教學和簡單實驗室操作,不能很好地培養學員的實地操作能力和特殊環境下展開檢驗工作的應變能力。為了打破傳統教學單一依賴教室的教學空間局限,創建“教室-網絡-專用現場模擬室-野外演訓”為一體的教學空間。在總后勤部“530工程”(野戰檢驗醫學)重大專項資助下,建設了野戰快速檢驗模擬訓練實驗室。實驗室配備了目前成熟的快速檢驗設備,讓學員親手操作,切實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模擬室包含了教學模擬實施軟件,LIS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現場快速檢驗平臺(以干化學、便攜式的快速檢驗儀器為主,另外還配備了野戰應急檢驗A型系統)。其中模擬演訓軟件為具有知識產權的自主研發軟件,主要用于培訓醫學檢驗專業學員對各種應急使用的便攜式儀器的操作技能,了解設備的工作原理,熟悉各種便攜設備的組成部件和儀器耗材以及儀器的操作方法和后期維護(該軟件獲得了總后勤部優秀電教成果二等獎,教員學員反應甚好,可推廣應用至本軍師以下衛生機構)。在教學過程中,將《軍事檢驗醫學》的“快速檢驗”教學內容,摻入到學校教務處組織的學員暑期社會實踐教學活動中,使教學空間拓展到“社區實踐現場”,實地培訓學員開展現場快速檢驗的能力;同時還將《軍事檢驗醫學》中的“野戰現場快速檢驗”教學內容整合到學校“軍事醫學綜合演練”演習科目中,使學習空間延伸到“野戰演練現場”。通過“教室-網絡課程-專用現場模擬訓練室-野外演訓”為一體的實訓教學模式,拓展了常規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空間,達到了強化學員對軍事檢驗醫學內容理解和掌握的目的,同時強化了學員在不同環境下的實地操作技能。
2專業教學師資隊伍的要求
搭建本系教員為主,附屬醫院檢驗科及軍內外外聘專家為補充的教學團隊,針對性地拓展了專業教學師資隊伍,滿足現場快速檢驗教學中對軍內(國內)本領域師資的需求。為打破教學組織方式中單純依賴本系教員從而出現的師資配置方面的局限,充分挖掘軍內外、系內外本領域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到專業教學師資隊伍中來;同時,為避免教學內容完全由本檢驗系(校)教員承擔,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師資單一性問題(近親繁殖),采用了“系(檢驗系)-院(附屬醫院檢驗科)”的系院結合,同時外聘專家的教學模式,針對性地拓展師資隊伍組成。通過合理設計教學中理論和臨床相結合,建立了“系(檢驗系)-院(附屬醫院檢驗科)”的系院結合教學模式,改變現行教學先單純理論,再最后實習的教學模式。在理論教學中將臨床最新動態帶到課堂上來,大量增加臨床實例的課堂應用,使學員接觸本專業最新的研究技術和儀器,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理論應用于臨床的能力。同時還將軍內、國內的專家聘請到《軍事檢驗醫學》教學組,承擔不同專題的教學任務。專家中很多是參與了近期突發事件的救援工作,或在基層單位工作過,具有豐富的戰地(災害)救援實踐經驗。通過這種軍內、國內聘請師資的方式,優化了師資隊伍結構,構建了一支覆蓋軍內外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3實驗技能教學操作
平臺建設包括野戰檢驗模擬訓練室、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等醫學檢驗教學實驗中心,從軍事(應急)檢驗裝備、形態學教學資源庫等方面擴展實驗技能教學操作平臺。醫學檢驗專業是實踐性和應用性均非常突出的一個專業,為此,在不斷加強學員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三基”教學的同時,通過擴展學生專用的實驗技能教學平臺建設,強化學員實踐操作能力培養。近年來,筆者通過申請軍隊2110建設項目、530工程重大專項(野戰應急檢驗項目)項目和橫向企業合作研究項目等,籌集經費500余萬元,在搭建應急快速檢驗研究平臺的同時,大力加強學員實驗教學條件建設,建成了包括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病原微生物學實驗室、野戰檢驗模擬訓練室、檢驗專業通用實驗室等在內的功能完善的檢驗醫學教學實驗中心。在形態學檢驗教學方面,改變了過去單純依賴顯微鏡,在教與學中不能做到同步和互動,同時受教學標本來源的限制(如一些稀有病例)等的制約。通過建設形態學數碼教學實驗室,利用數碼系統軟件對形態學教學標本進行全面采集后,即可直接用于教學,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拓展,增加了教與學的同步和互動效果,同時避免了形態學教學標本來源的限制。同時,在軍事檢驗醫學實踐教學過程中,將軍隊專項基金資助研制的“野戰應急檢驗箱”、“野戰應急檢驗車”等新型應急檢驗設備(裝備)應用于學員教學過程中,拓展并開闊了學員對野戰檢驗裝備和技術了解,前瞻性地提升了學員在后期工作中開展野戰應急檢驗工作的能力。
通過對醫學檢驗專業課程體系中教材、教學模式、師資隊伍和學員實驗技能操作平臺的拓展,最終目的是滿足培養高素質的能滿足各層次崗位技能需求的醫學檢驗專業人才的要求。通過回顧性調研發現,本系畢業學員一致認為上述課程體系、教學模式以及師資結構的拓展改革,無論在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和應急檢驗處理能力等的拓展和強化方面均達到了顯著提升,為在將來更好地適應各種崗位任職的技能需求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姚婕黃輝方立超鄧均鄭峻松單位:第三軍醫大學醫學檢驗系臨床檢驗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