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生兒嘔吐外科原因分析和治療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新生兒嘔吐原因,尋求最佳治療方法。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兒外科性嘔吐80例的臨床資料,記錄患兒的病因、外科療效等資料并加以分析。結果外科新生兒嘔吐患者的病因包括先天性食管閉鎖3例(3.75%)、腹股溝斜疝嵌頓5例(6.25%)、先天性巨結腸21例(26.25%)、幽門肥厚性狹窄15例(18.75%)、先天性腸閉鎖22例(27.5%)、先天性肛門直腸閉鎖5例(6.25%)、先天性腸旋轉不良以及環狀胰腺等14例(17.5%)。由此可見,先天性腸閉鎖比例最高,其次為先天性巨結腸,先天性食管閉鎖最少。80例患兒中治愈65例,好轉8例,死亡3例,自動放棄治療4例。結論新生兒外科性嘔吐的主要病因是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早期診斷與治療可以提高新生兒嘔吐的治愈率。
關鍵詞:新生兒嘔吐;病因;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外科治療
由于新生兒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全易導致新生兒嘔吐發生,新生兒外科性嘔吐由于丟失大量胃液,可以引起水、電解質代謝和酸堿平衡紊亂,以及發生營養不良,影響新生兒期的正常發育,使家長存在較大的心理負擔[1]。新生兒嘔吐臨床常見,多數為生理性嘔吐,但是可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造成不良的影響,甚至導致新生兒誤吸而窒息死亡。因此,探討新生兒嘔吐原因,及時發現外科性嘔吐并進行有效治療,對保障新生兒的健康發育尤為重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兒外科性嘔吐80例的臨床資料,記錄患兒的病因、外科療效等資料并加以分析。80例患兒中男53例,女27例,年齡1~25天,平均年齡5.8天。新生兒外科嘔吐的診斷標準設定:嘔吐頻繁,≥2次/d,嘔吐物帶有膽汁、腸液、血液及糞便。
1.2檢查方法包括實驗室檢查和輔助檢查。
1.2.1實驗室檢查
(1)血清學監測血象、血氣及生化指標;(2)尿、便常規和潛血實驗;(3)腦脊液檢查;(4)內分泌監測遺傳代謝病:排除一些先天性代謝性疾病由于血清離子代謝紊亂而導致內科嘔吐。
1.2.2輔助檢查
(1)腹部立位透視和攝片,上消化道造影、鋇灌腸以及超聲檢查;(2)幽門肥厚性狹窄可做超聲檢查;(3)懷疑顱內出血、顱內壓增高表現應做頭顱CT;(4)懷疑食道閉鎖的患兒鼻胃管檢查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1.3治療方法
全組患兒常規采取側臥位,頭胸部抬高15°~30°,減少嘔吐及預防誤吸,根據患兒不同病因給予針對性治療[2]:(1)胃食管反流:患兒口服0.3mg/kg嗎丁啉,3~4次/d,靜脈輸入50mg/kg維生素B6,1次/d;(2)胃內出血:給予生理鹽水洗胃[3];(3)感染引發的嘔吐[4-5]。合理使用抗生素;(4)顱內出血、缺氧缺血性腦病,有顱內壓增高時可給予甘露醇、白蛋白降顱壓治療。嘔吐頻繁或考慮外科性嘔吐時應禁食,給予常規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及酸解平衡。根據不同病癥行外科手術治療。術后送入NICU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給予腸外營養(PN)支持治療,糾正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合理使用抗生素等,統計所有數據輸人計算機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本組病種包括食管閉鎖、嵌頓性腹股溝斜疝、肥厚性幽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先天性空腸閉鎖、先天性肛門直腸閉鎖、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和環狀胰腺等。80例患兒中治愈65例(81.25%),好轉8例(10%),死亡3例(3.75%),自動放棄治療4例(5%)。
3討論
新生兒嘔吐與新生兒消化道發育特點有關:(1)解剖原因為食管括約肌松弛,胃呈水平位且容量小,幽門括約肌痙攣而責門括約肌發育差或腹腔食道段過短,腸道蠕動的神經調節功能較差出現腸道逆蠕動,哭鬧時吞咽氣體導致腹腔壓力增高等[6];(2)胚胎時期前、中、后腸發育異常,或者宮內腸扭轉等導致消化道閉鎖等畸形,使攝人的食物或消化液不能順利通過腸道,逆行嘔吐;(3)胎兒出生時的刺激,如產程吞咽大量的羊水、生殖道血液,出生后嘔吐[7];(4)新生兒嘔吐中樞活躍。新生兒外科嘔吐可引起一系列并發癥,如誤吸窒息、吸入性肺炎、水和電解質酸堿紊亂,長期嘔吐影響新生兒母乳等營養物質的攝人,導致營養不良發育延遲,因此,新生兒外科嘔吐應及早干預。早期正確診斷并實施對癥治療是提高療效和預后的關鍵。新生兒嘔吐的病因復雜,臨床根據原因分為內科疾病和外科疾病兩類。內科疾病常見咽下綜合征、喂養不當、胃出血、胃食管反流、胎糞性便秘、壞死性小結腸炎、腸道外感染以及顱內壓升高等。引起新生兒嘔吐的外科疾病包括先天性食管閉鎖、嵌頓腹股溝斜疝、先天性巨結腸、肥厚性幽門狹窄、先天性腸閉鎖、肛門直腸閉鎖、先天性腸旋轉不良以及環狀胰腺等[8]。新生兒嘔吐發生的時間、嘔吐物性質以及伴隨癥狀對鑒別診斷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新生兒出生后的嘔吐以喂養不當及消化道畸形等為常見,而出生以后1周左右的新生兒嘔吐應重點考慮幽門狹窄、感染、顱內出血等。顱內出血病例的嘔吐呈現噴射狀;嘔吐量超過進食量應該考慮肥厚性幽門狹窄;嘔吐物含有血液多為急性胃粘膜病變;如果嘔吐物胎糞樣則考慮先天性腸閉鎖。嘔吐物非膽汁樣應該考慮先天性腸旋轉不良,X線立位平片出現“雙泡征”有助于診斷。
參考文獻
:[1]任杰.小劑量紅霉素治療足月產新生兒嘔吐療效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24):114-116.
[2]李騰方.臨床新生兒嘔吐現象分析和治療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42):41-42.
[3]漆珊燕.新生兒嘔吐現象的臨床觀察與對策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3):175-176.
[4]張雨,張璋.新生兒嘔吐原因及臨床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1,07(4):73-74.
[5]江慧鋅,鄭潔.新生兒嘔吐的多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9):570.
[6]趙平,顧琦.外科新生兒嘔吐原因及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9):167-168.
[7]姜艷萍.新生兒嘔吐原因和護理[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5):104,112.
[8]姜云仙.新生兒嘔吐的原因分析和護理對策[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16):170-171.
作者:劉選平;馮磊;陳紅瑞;陳振濤;趙學朋 單位:新泰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