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雜志》2015年第五期
1資料與方法
1.1療效觀察采用才藤吞咽障礙7級評價法和吞咽障礙程度評分(VGF)來評價患者的吞咽功能,比較兩組治療前和治療10d、20d、30d后的吞咽功能。才藤7級評價法中,1級表示唾液誤咽,需持續給予靜脈營養;2級表示食物誤咽,改變食物形態無效果,水分和營養基本通過靜脈供給,但呼吸平穩;3分表示水誤咽,有改變食物形態可改善誤咽情況;4分表示機會誤咽,有時誤咽,通過調整姿勢或吞咽量、咽下代償可改善誤咽情況;5分表示口腔期中度或重度障礙,無誤咽;6分表示攝食咽下有輕度問題,口腔殘留少,不一定要進行咽下訓練;7分表示正常,攝食咽下無困難[2]。吞咽障礙的程度評分分為口腔期、咽喉期、誤咽程度三個部分,分值在0~10分之間,10分表示正常,評分越低障礙越大,0分表示重癥。
1.2統計學處理數據用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前,兩組的才藤7級評價等級、吞咽障礙的程度評分均無顯著差異;治療10d后,觀察組才藤7級評價等級、吞咽障礙的程度評分優于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治療20d、30d后,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吞咽功能改善時間早于對照組。
3討論
腦卒中是引起吞咽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文獻指出,57%~73%的急性腦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發生脫水、營養不良、吸入性肺炎或出現心理障礙的概率是腦卒中后無吞咽障礙患者的3倍[3]。吞咽障礙是由于下頜、雙唇、舌、軟腭、咽喉、食管口括約肌或食管功能受損,導致食物從口腔運送到胃的過程中出現障礙的病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都會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目前,吞咽功能訓練是公認的治療吞咽障礙的最有效方法,臨床研究上也多局限于研究該治療方法的療效。中醫是我國國粹,在許多現代疾病的治療上也取得了矚目的成效。辨證施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
辨證,即通過望、聞、問、切來觀察患者的癥狀、體征,分析、辨清疾病病因、性質、位置以及陰陽、正邪之間的關系,是治療的前提和依據;施治,即根據辨證結果確定治療方法。本次研究將中醫辨證施治理論應用于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治療,將患者分成陽類證、陰類證,采用不同配方的冰塊進行冰刺激。研究發現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辨證地給予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冰刺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使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時間提前,縮短了治療時間,臨床療效更佳。
作者:陳志 單位:廣東省東莞市人民醫院中醫康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