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調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7年第5期
摘要:目的探討信陽地區心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現狀及變化情況。方法以整群抽樣方法選取2006年和2016年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538例心血管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統計分析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疾病類型心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狀況。結果2016年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2006年的患者,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低于2006年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所有患者中TC、TG水平均以45~54歲患者最高,2006年HDL-C水平以65~75歲患者最低、LDL-C水平以45~54歲患者最高,而2016年HDL-C水平以35~44歲患者最低、LDL-C水平以35~44歲患者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所有患者中HDL-C水平女性高于男性,TG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所有患者中LDL-C水平均以單純高血壓患者最高,TC水平均以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并發冠心病等危癥患者最高,TG水平均以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或并發冠心病等危癥患者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2006年HDL-C水平以冠心病并發冠心病等危癥患者最低,而2016年以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并發冠心病等危癥患者最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信陽地區心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近10年來出現了顯著變化,血脂水平存在明顯性別、年齡差異,高血壓為血脂異常的重要影響因素。
關鍵詞:心血管病;血脂水平;血脂異常
心血管病為臨床常見且危害較大的疾病類型,我國心血管病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目前我國有2.9億左右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率約280/10萬,高于腫瘤與其他疾病,占據疾病榜首位〔1-2〕。血脂異常為缺血性腦卒中、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進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加強血脂異常的防治研究,對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尤為重要。我國近10年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膳食結構發生明顯變化,推測居民血脂水平也將出現明顯改變,但相關研究還較少。本研究以整群抽樣方法選取2006年和2016年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538例心血管病患者,分析信陽地區心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現狀及變化情況。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選取2006年和2016年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538例心血管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證實為心血管病;經調查,患者中信陽市常住居民構成>85%,具有代表性;排除年齡<35歲及未查血脂者;排除合并慢性肝腎功能不全、腎病綜合征及甲狀腺功能減退者。入選的1538例患者中,2006年648例,2016年890例。將患者按疾病類型進行分類:Ⅵ為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Ⅴ為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并發冠心病等危癥患者,Ⅳ為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或并發冠心病等危癥患者,Ⅲ為冠心病并發冠心病等危癥患者,Ⅱ為單純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癥患者,Ⅰ為單純高血壓患者。
1.2方法
統一擬定血脂觀察表與調查標準,對調查人員進行培訓,以整群抽樣方法實施流行病學橫斷面調查研究。血脂檢查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采信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實驗室測定的患者入院時抽血檢測結果,均有準確病歷記錄或原始報告單備查。
1.3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不同年齡(>75歲、65~75歲、55~64歲、45~54歲、35~44歲)、不同性別、不同年度(2016年、2006年)、不同疾病類型(Ⅰ~Ⅵ型)心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狀況。冠心病均通過冠脈造影證實;超聲心動圖提示室壁運動障礙且胸前導聯>2個導聯呈Q波。冠心病包括: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與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患者、心肌缺血(有客觀證據)、陳舊性心肌梗死、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急性心肌梗死與不穩定型心絞痛)。高血壓診斷標準:在非藥物狀態下≥2次非同日測得舒張壓(SDP)≥90mmHg,收縮壓(SBP)≥140mmHg。冠心病等危癥為非冠心病患者于10年內產生主要冠脈事件的風險和已患冠心病者相等,新發與復發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事件風險>15%。下列情況均可歸為冠心病等危癥:存在明顯臨床癥狀的冠狀動脈之外動脈的動脈粥樣硬化,如癥狀性頸動脈病、腹主動脈瘤、周圍動脈疾病、缺血性腦卒中等;糖尿病;存在多種危險因素,出現主要冠脈事件的風險等同于已明確冠心病,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病死的10年危險事件的20%以上〔3〕。
1.4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19.0統計學軟件包處理統計數據。計量、計數資料分別以x±s、n(%)表示,分別采取t檢驗、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006年與2016年不同年齡心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2016年患者HDL-C、TC、TG水平高于2006年的患者,而LDL-C水平低于2006年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患者中TC、TG水平均以45~54歲患者最高;2006年HDL-C水平以65~75歲患者最低、LDL-C水平以45~54歲患者最高;而2016年HDL-C水平以35~44歲患者最低、LDL-C水平以35~44歲患者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2.22006年與2016年不同性別心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患者中HDL-C水平女性高于男性,TG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2.32006年與2016年不同疾病類型心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患者LDL-C水平均以單純高血壓患者最高,TC水平均以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并發冠心病等危癥患者最高,TG水平均以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或并發冠心病等危癥患者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006年HDL-C水平以冠心病并發冠心病等危癥患者最低,而2016以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并發冠心病等危癥患者最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3討論血脂是機體血漿中一系列脂類物質的總稱,包括膽固醇脂、非酯化脂肪酸、TG、磷脂、膽固醇等,人體血漿脂類物質占全身脂類的比例較小,但因外源性與內源性脂類物質均需經血液運轉進而送達機體各組織,因此血漿中脂類物質至關重要〔4〕。李文學〔5〕研究指出,血脂異常為各種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與心血管疾病發生、進展密切相關。姚震等〔6〕研究報道,不同年代、不同性別、不同疾病類型患者的血脂水平均存在一定差異。因此,調查研究本地區居民當前血脂水平對保障居民生命健康意義重大。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學橫斷面研究,以整群抽樣方法選取樣本,可有效反映2006年與2016年信陽市心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與血脂不同年齡、性別分布特征等情況,代表性較強。本研究結果顯示,2016年患者HDL-C、TC、TG水平均高于2006年,原因可能與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水平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生活方式與膳食結構發生改變有關〔7〕。同時,近20年我國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及致死率逐步升高,嚴重威脅居民生命健康,趙水平等〔8〕研究報道,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均以動脈粥樣硬化為病理基礎,LDL-C水平異常升高為其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2016年患者LDL-C水平低于2006年,原因可能與近年來居民健康保健意識、高脂血癥知曉率、降脂藥使用率明顯提高以及降脂藥藥效顯著增強等方面有關〔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2006年和2016年TC、TG水平均以45~54歲患者最高,2006年HDL-C水平以65~75歲患者最低、LDL-C水平以45~54歲患者最高,而2016年HDL-C水平以35~44歲患者最低、LDL-C水平以35~44歲患者最高,提示血脂異常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應對高危人群盡早進行預防。本研究結果同時顯示,患者中HDL-C水平女性高于男性,TG水平男性高于女性。TG水平男性較高可能與男性較多存在不合理飲食習慣及生活方法有關;HDL-C為體內重要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脂蛋白,其表達水平和冠心病發病率呈負相關,HDL-C水平女性高于男性,可能與其雌激素保護作用相關。本研究結果同時顯示,患者中LDL-C水平均以單純高血壓患者最高,TC水平均以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并發冠心病等危癥患者最高,TG水平均以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或并發冠心病等危癥患者最高,但2016年HDL-C水平以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并發冠心病等危癥患者最低,說明高血壓為血脂異常的重要影響因素,應對患有高血壓患者積極進行降壓治療,以預防患者出現血脂異常情況。
綜上,信陽地區心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近10年來出現了顯著變化,血脂水平存在明顯性別、年齡差異,高血壓為血脂異常的重要影響因素。
作者:安靜 單位: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