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獸醫系統實驗室能力的提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以“兩個平臺”為依托,構建全市動物疫病監測網絡
1.1構筑“金字塔式”的監測網絡體系,實行層級管理
近年來,重慶市積極構建動物疫病監測網絡,實行層級化管理,即市疫控中心獸醫實驗室為塔尖、區域實驗室為重要支撐、各級區縣實驗室為塔基的“金字塔式”監測體系。市疫控中心實驗室主要負責病原診斷、定點監測、技術指導和技術儲備;以“一小時經濟圈”、渝東南翼、渝東北翼三大區域的核心區縣實驗室為基礎建立的區域實驗室則重點協助市疫控中心開展病原學監測與跟蹤調查;區縣實驗室主要承擔以血清學監測為主、細菌學檢測為輔的監測任務,同時依靠PCR儀等設備逐步開展分子生物學診斷工作。通過監測體系的構建,進一步明確了各級實驗室的職能分工,有利于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充分發揮各級實驗室的作用。
1.2搭建三大檢測技術平臺,實現分層次、分重點發展
1.2.1市疫控中心實驗室重點打造以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為核心的病原分離、鑒定、分子生物學檢測、分析技術平臺為適應社會需求和未來發展需要,更好地開展重大動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檢測,市疫控中心建設了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以該實驗室為核心,重慶市將在今后逐漸開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以及狂犬病、布魯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分離、培養、鑒定工作。同時,市疫控中心在原有的分子生物學檢測設備基礎上購置了核酸自動提取系統和一臺價值190萬元的進口核酸測序儀,為實驗室檢測從病原分離鑒定到遺傳學分析提供了一體化的技術手段。該平臺的建立,為重慶市動物疫情及時研判、科學試驗和科學研究縱深開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此外,市疫控中心還建立了病原學檢測平臺和血化學檢測平臺,用于定點流行病學調查和疫病診斷及研究工作。
1.2.2區域實驗室建設以PCR檢測系統為核心設備的核酸檢測平臺區域實驗室以其作為區域核心所具備的人、財、物優勢,已建成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的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并配備了進口的PCR儀、電泳儀、凝膠成像儀等PCR檢測系統。作為病原學監測與跟蹤調查的前哨,區域實驗室將在今后協助市疫控中心承擔部分病原學監測任務和某些本地突發疫病的初步診斷工作。
1.2.3區縣實驗室建設以血清學檢測為主、細菌分離鑒定及藥敏實驗、分子生物學檢測為輔的技術平臺通過近幾年的建設和發展,重慶市凡未退出養殖的區縣均建成了與其檢測活動相適應的獸醫實驗室。所有實驗室均配置了厭氧/需氧培養設備、顯微圖像分析系統、細菌生化分析儀、全自動酶標儀、洗板機等多套國內先進的細菌學和血清學檢測、分析設備,用于開展血清學監測及細菌學實驗活動。血清學檢測平臺主要為免疫抗體監測服務,抗體監測結果實行“四掛鉤”,即免疫抗體合格率與區縣劃撥鄉鎮的防控經費掛鉤、與區縣機關包片人員的獎懲掛鉤、與鄉鎮獸醫站職工績效工資掛鉤、與村級防疫員報酬掛鉤。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平臺和細菌學檢測平臺主要為動物疫病科學診斷提供保障。同時,市疫控中心還為23個區縣配置了PCR儀等分子生物學檢測設備,從2012年開始,要求各區縣每季度開展一次重大動物疫病PCR檢測,并將電泳圖片附于檢測報告中報送市疫控中心審查。在2013年區縣獸醫實驗室檢測能力比對中,23個區縣中僅有1個區縣的1份樣品檢測結果不符合,區縣符合率為95.65%,結果符合率高達99.46%。
1.3搭建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檢測信息互通共享平臺,實現信息有效整合和管理為更好地實現實驗室信息共享,市疫控中心研發了一套“LIMS實驗室管理系統”,目前正在試運行階段。該系統運行后,將可實現對實驗室檢測樣品所有信息的實時錄入和提取,便于各科室按照各自工作的需要,及時獲取信息。在這個系統的順利運行的基層上,市中心將設計研發一套面向區域實驗室和區縣實驗室的“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各級獸醫實驗室可以通過該系統將待檢樣品從接樣、流轉、檢測到出具報告的所有信息進行全程錄入,建立動態的疫情監測網絡。到時,市疫控中心、區縣間就能夠實時查詢檢測信息,從而實現檢測信息互通共享,并對外來疫情及本地疫情進行及時監視,防止外疫傳入和疫情擴散,從而為全市重大動物疫情的有效防控奠定重要基礎。
2以“五個實現”為目標,促進獸醫實驗室跨越式發展
2.1通過檢測技術平臺的構建,實現疫病科學、快速診斷,為畜牧業發展保駕護航市疫控中心基于良好技術平臺的構建和人才隊伍的建設,逐漸具備了重大動物疫病、疑難動物疫病科學診斷、研究的基礎。如2006年,在重慶市暴發“豬無名高熱病”的緊要關頭,中心實驗室分離出了14株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病毒,對2株毒株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對另外14株毒株進行了部分基因測序,明確了致病原因;同時研發了國際領先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熒光RT-PCR方法和抗體ELISA檢測試劑盒,為快速診斷疫病、摸清該病在重慶市的流行情況和流行規律提供了重要保障。區縣獸醫實驗室依靠血清學、細菌學和PCR檢測平臺對重大動物疫病進行了初步排查,對人畜共患病和其他常見的動物疫病進行了科學診斷,并開展藥敏試驗,指導養殖戶科學用藥,達到為畜牧業發展保駕護航的目的。
2.2通過檢測技術平臺的構建,實現疫病科學、快速診斷,為畜牧業發展保駕護航重慶市各級實驗室將充分利用核酸檢測、分析技術平臺,開展病原學監測和定點流行病學調查,并根據臨床發病病例及時開展疫病診斷和緊急流調,對重大動物疫病、人畜共患病進行病原跟蹤和分析,同時從基因學角度進行病原遺傳進化分析,在掌握第一手臨床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疫情科學評估和預測預報。2012年4月,針對市內發現的1起嚴重的仔豬腹瀉疫情,市中心下發了仔豬腹瀉預測通報,并將首次在市內檢測到的豬Koubu病毒進行了知識普及和介紹。2011-2013年,依據監測結果,市中心連續下發了布魯氏菌病和牛結核病預警通知,強化了對“兩病”的防控意識。
2.3通過血清學和病原學監測,實現依防控政策有針對性和方向性的持續評估按照國家疫控中心的統一要求,重慶市各級實驗室分別“定點、定期、定量、定性”開展了病原學和血清學監測,同時將監測結果結合流行病學調查情況,每月匯總分析,由各級分析評估專家委員會開展每月的科學評估,找出防控工作薄弱環節,并對下階段防控政策的制定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2.4通過科技攻關專項的研究,實現技術和人才的儲備市疫控中心始終堅持“檢測與科研并行、科研與人才培養并重”的方針,每年申報有2個以上的市級重大攻關專項,2012年還曾憑借《重慶地區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病原變異及免疫防控技術研究》項目成果獲得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目前,市中心承擔的《重大疫病牛支原體肺炎診斷試劑與疫苗研發》項目已結題,《豬圓環病毒2型多肽疫苗研究》項目正在結題準備中。作為西南大學獸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市中心承擔著獸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實踐教學和指導工作,憑借硬件優勢、人才優勢和每年申請的項目為學子搭建良好的實踐平臺,每年均能培養2~3名碩士研究生順利畢業。同時,各區縣也充分利用建立的實驗室技術平臺,申報區縣及市級科技攻關項目。近年來,已有巴南、南川、開縣等多個區縣獲得了農業部、市、縣的獎勵。
2.5通過市區縣信息共享平臺的建立,實現全市監測工作平衡發展通過構建“LIMS實驗室管理系統”和區縣“獸醫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共享平臺,可以實現市中心對區縣獸醫實驗室管理的實時監督,促進各區縣實驗室監測工作質量的提高,保障全市監測體系正常運轉。通過檢測信息的互通互用,結合所建立的溯源跟蹤系統,可以完善動物疫病監測網絡,進一步提高基層防疫工作質量,強化動物衛生監督執法。
3小結
近年來,重慶市對獸醫系統實驗室建設與發展進行了系統的規劃和積極的探索,通過幾年的努力,市、縣兩級獸醫實驗室檢測能力均大幅提升,逐步開創了“監測指導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新局面。筆者認為,重慶的經驗或許可以為全國其他地區獸醫實驗室未來的發展提供一些思路和想法。
作者:曹蕓熊仲良單位:重慶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